翻新时间:2014-01-06
浅谈企业并购重组中文化整合及其启示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重组 文化 整合 动态创新原则 优势互补原则
论文摘要:企业并购重组是我国国民 经济 结构战略调整的重大问题,文化整合是企业并购重组的必然选择,是跨越企业边界的扩张性重组行为,是重组的重要形式。我国也正在成为新兴的跨国并购 市场 ,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主要体现在外资并购和国企重组。认真 总结 和反思中外 企业文化 整合的经验和教训,合理构架文化整合的内容,有利于我国企业并购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 www.LWLM.com编辑。
一、文化整合是企业并购重组的必然选择
并购(Merger Acquisition)意为收购与兼并,是跨越企业边界的扩张性重组行为,是重组的重要形式。近几年,世界强国纷纷致力于打破 国际贸易 壁垒,迈向统一的世界市场,以强强并购为重要特征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已经来临。我国也正在成为新兴的跨国并购市场,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主要体现在外资并购和国企重组。
企业间的并购重组与文化整合相伴而生,从企业并购重组的实践上看,重组需要有创新型文化的支撑。很多学者在对企业并购重组研究中发现,文化因素对于并购重组的成败和效率十分重要。有人甚至认为,企业文化整合是企业并购重组成功的标志。1993年美国 会计 咨询公司(Coopers&Lybrand)的一项研究表明:因目标企业 管理 层的素质与文化差异导致并购重组失败占85%,缺乏并购后整合计划占80%。现代企业发展证明:最有效的并购重组在于企业文化整合。通过整合才能改造企业流程,缩短企业管理路径,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企业与 社会 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国内外企业并购重组中文化整合的比较分析
国外企业并购是随着科技变革、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而产生的,是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的结果。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国外大企业纷纷采取了跨国并购的方式。企业的并购活动大体上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种类型。不同类型企业的并购目的和条件各不相同。但从整体上来说,并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生产 成本 (或交易成本)、合理避税、增加企业价值、增强企业的增长优势。从并购条件上讲,并购企业要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适宜的企业发展阶段和优厚的资金实力。
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并购又出现一些新趋势,如兼并行业越来越广泛,跨国并购成为主要特征,更加注重协同效应及整个公司的发展。然而,企业并购过程中文化冲突不断。实践证明,并购成功与否有赖于并购后的整合,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整合。并购规模越大,文化整合的任务越艰巨。美国一些学者就主张企业并购文化先行。从美国大企业并购实践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整合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最高 哲学 ,文化理念渗透于企业全部活动之中。第二,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人文化,需要领导者倡导和力行。第三,注重“以人为本”,重在 教育 和实践养成“以人为本”就是要在企业建设一种 环境 ,使企业中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第四,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化、目标化。文化建设虽然是软性的,但只要把它具体化就变成了硬性的指标。第五,企业文化基本构架相对稳定,具体内容则实行动态管理。
我国企业并购重组有几个特点:企业资产重组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本地、本行业企业重组向异地、跨行业化转变;企业重组目的由筹资和利润操纵,向资源配置控制权转变;企业重组主体从国企向民企和外资为主体转变;重组规模和效率从低规模,低效率向大规模、高效率转变。然而,由于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企业产权制度,国家的法规和规章、企业重组的经验等方面仍然存在观念上、体制上、制度上、技术上、管理上和 法律 上的缺失,出现企业重视资产、业务、技术、 人力 资源 等方面的重组,轻视企业文化建设和整合;有的企业照搬西方企业文化模式,全盘否定原有的企业文化等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重组的初衷。有资料证明,全球范围内企业重组成功率在43%左右,而那些失败的重组案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原因在于企业文化整合失败。而我国因文化整合导致重组失败比例更高。从这几年文化整合的实践看,存在几个主要问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自行车
- 爬树摘梨
- 军训会操
- 军 训
- 我钓到了一条大章鱼
- 勤奋学习的同学
- 踢毽子比赛
- 美丽的荷花池
- 擦楼梯
- 帮奶奶洗餐具
- 心中的泪
- 家,能遮挡风雨
- 学画画
- 学游泳
- 老师不在的一堂课
- 关于当前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新取向的探讨
- 关于提高学生生产实习质量的几点思考
- 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
- 论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论在探索与思考中推进新课改
- 政府主导:国家助学的贷款制度构建
- 把握课堂控制与课堂自由的平衡
- 基于诚信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探讨
-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 谈论如何培养初一学生的学习方法
- 谈论道德社会化教育环境的优化与再造
- 浅谈技校生的实习质量控制
- 关于提高学生生产实习质量的几点思考
- 关于当代美国教师评价标准探微
- 关于实施主体化教学浅谈
- 《将相和》写作特点
- 《将相和》教学实录
- 《将相和》片段教学
- 《将相和》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将相和》教学反思
- 读《将相和》有感
- 《将相和》佳句赏析
- 《将相和》句式变化
- 《将相和》重点词语
- 《将相和》难句讲解
- 《将相和》课文导读
- 《将相和》教学反思
- 《将相和》教学案例
- 读《将相和》有感
- 《将相和》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