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4-01-06

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论文关键词]衡阳市 乡村 旅游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论文提要]乡村旅游作为衡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促进衡阳旅游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使乡村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引起自然 环境 质量的下降。本文根据生态旅游学理论,对当前衡阳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剖析成因,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www.LWLM.com编辑。

衡阳是一个 农业 大市, 农村 旅游资源丰富,以欣赏城市周边以及比较僻远地带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为主要内容,集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享受性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在衡阳快速兴起。据初步 统计 ,目前全市乡村旅游景点景区总数已达到了500多个,拥有7000多个床位,直接从业人员4万人左右。2007年接待200万余人次。2008年以来,衡阳乡村旅游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衡阳市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急于求成,破坏性开发现象严重。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科学性和生态性原则被忽视,主观意志占了上风。在农家乐旅游开发中,要坚决反对绝对商品化,要坚持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生态性和有限性,不能一味地强调 经济 性。近几年来,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和不科学的盲目开发,许多开发商元视旅游资源承载力,一些地方商业化开发虽然成功了,但各种污染和破坏十分严重,农村生态已经失去了原貌。

2.相当多的乡村旅游规划存在“城市化”倾向。农家乐的优势在农字——农村风光,农家饭菜,农事活动。当前,一些“农家乐”定位不准, 建筑 装饰城市化,乡土环境氛围不足,吃的是城里买的菜,住的与城里价格一样的标准间,多数时间也只是玩牌、聊天,旅游方式缺乏参与性,旅游项目未能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和环境的 文化 内涵,农家乐活动存在“城市化”倾向,让人感觉乡村出游就跟在城里住行没多大区别,降低了“农家乐”的吸引力、影响力。

3.没有贯彻因地制宜原则。郊区农家乐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忽视农家文化的深度挖掘,造成项目设置的单调性和同质性。经营户普遍各自为政,片面追求面的扩张,各类资源和要素未能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农家乐经营项目比较单一,品位不高,局限于展示农家活、农家菜、农家景,忽视了对乡土风情、民间传统、名胜古迹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局限于“几座茶楼、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缺乏对休闲文化、观光文化和娱乐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如湖岭片区的农家乐项目几乎清一色的提供旅游、餐饮,功能雷同,项目单一。一些农家乐经营户一味寻求规模扩张,大兴土木,弃土从洋,破坏了“农”的环境,失去了“家”的氛围,丢掉了“土”的情趣,脱离了农家乐的内涵。

4.乡村旅游项目设计缺乏地方特色。由于无知和商业的利益驱使,乡村旅游旅游中,“乡、野、土”三昧不浓的现象随处可见。如一些景点为了迎合旅游者的口味,在原有的旅游方式中“瞎编”农家乐;有的开发者为了降低 成本 ,自己想当然的编造农家乐;也有一些地方打着开展农家乐的旗帜,不考虑资源、 市场 等情况而任意开发、建设,导致农家乐缺乏品位、泛滥化、庸俗化。

5.忽视地域性的生态要求。农家乐旅游资源一经开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就难以复原。如果开发失当,事后再来纠正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然而,各地的农家乐旅游资源蕴藏情况并不十分清楚,景点的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经营者破坏环境现象时有发生。城郊农家乐开发连点成片的地区,生活垃圾没有很好处理。不少的景区不堪重负,特别是在春秋旅游休闲旺季,农家乐景区到处是烧烤,到处是废弃物,污烟瘴气,形成开发一处、损坏一处的恶性循环。

6.农家乐保护与 管理 的缺位。由于没有统一的旅游开发规划和开发监管机制,政府引导乏力,各地各自为阵,导致农家乐开发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致使部分旅游资源开发过度,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开发的许多项目雷同,模拟照搬别人的项目较多,把参天大树砍掉,挖几口人工湖、植几棵毛草、放几只野鸭就叫“湿地公园”,盲目无序开发严重。还有一些农家乐景区虽然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但只停留在规划文本上。

7.乡村旅游的同构现象现象严重。由于乡村旅游主要依托衡阳主城区和南岳风景区,使得衡阳主城区周边5区4县都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 人力 投入和资金投入都十分有限,多数经营者只是简单地利用现有的农田、果园、养殖场加以美化和修饰,接待水平和服务水平较低,旅游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基本雷同,地方特色不突出,同构性发展现象非常严重的问题,不能满足游客的个性需求,旅游产品的同质竞争明显,削价竞争现象严重,游客的回头率不高。

二、乡村旅游开发问题的成因

1.没有形成旅游产业链。目前,在开发中主要是注重景区景点的开发,没有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有机整合开发成旅游产业链,产品结构单一,特别是旅游商品开发不够,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所占比例很小,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2.开发资金投入不足。衡阳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导向性投入较少,加之 融资 渠道不多, 社会 资金、民间资金开发旅游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部分重点景区建设滞后,部分已开发的景区景点档次低,品位不高,多数资源仍处在潜在或半开发状态,没有完全形成现实的旅游产品。

3.经营管理人才欠缺。乡村旅游是全市各种旅游发展方式中民间参与 投资 最多的旅游开发方式,也是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最广泛、最积极的一种方式。由于乡村旅游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投资低、规模小、门槛低,经营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不规范,导致了争抢游客现象时有发生,同一个项目的游览,不同经营点的收费标准不统一。

4.缺乏规划。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必须明确哪些资源是可以开发的,哪些是不能开发的,可以开发的资源需要讲究什么方式方法?这些宏观 指导 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衡阳市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 调查 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和规划。开发者急功近利,造成许多非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的损害和浪费。

5.宣传不够,知名度不高。衡阳乡村旅游点的知名度小,农户经营者主动参与整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与旅行社联系疏松,衡阳市28家旅行社在市内游的线路中,对乡村旅游线路和景点景区很少作专门推介,游客对有关信息了解不多,难以产生旅游动机。

三、衡阳市发展乡村 旅游 的对策

1.先规划后建设,严禁无规划开发。衡阳市旅游 管理 部门要切实做好乡村旅游资源 调查 和评价,认真编制符合市情的乡村旅游规划。突出城市旅游景点和乡村旅游项目之间的联动和协调,克服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盲目性,切实做好每一个乡村旅游项目开发 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增进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了最大限度地有效保护好乡村旅游资源,凡列入衡阳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的乡村旅游资源和景区(没有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必须尽早编制规划),严禁再发生无规划开发的事件,对那些违规开发造成生态 环境 污染者,应依法给予处罚。 www.LWLM.com编辑。

2.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生态建设。强化衡阳生态环境建设是确保衡阳旅游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开发中要尽量保持生态的原汁原味,反对建造大量的人造景观,控制区范围内的 建筑 物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开展城市绿化、沿江绿化、环城绿化和立体绿化工作;强化市民、居民和游客的环保知识 教育 ,搞好环境保护,搞好湘江自净能力建设,确保湘江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3.拓宽 融资 渠道,增加旅游投入。要采取政府引导、政策调动、利益驱动、 市场 推动的方式广泛融资。市级在生态保护、 交通 能源建设、退耕还林等项目和旅游发展资金使用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搞好政府的引导性投人;精心包装旅游开发项目,争取国家立项支持;同时以项目为载体,以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灵活的机制广泛对外招商,通过资本运作,吸引国外资本、大财团大集团资本进入开发;采取拍卖经营权、出让产权、租赁、合资、入股等方式,以资源换资金,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和 社会 资金投入旅游开发,形成以民间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融资机制。

4.盘活现有人才,广纳外来人才。人才是旅游开发成功的关键和保证。坚持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针,既要加强现有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在岗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技能,使用好现有人才,又要积极引进急需的旅游专业管理者和经营者,造就更多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旅游知名企业家,实现人才、技术等无形资源的积累。

5.减少对耕地的占用。耕地占用审批严格,违地、补偿、安量开支大。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对耕地的征用。对于处在旅游项目核心位置的耕地,或经营利用非占不可的耕地,应在前期工作尽早规划,并向国土部门咨询衔接,不能随意处置,避免触及政策“高压线”。

6.增加 营销 投入,注重营销策划。乡村旅游应立足于以市内客源市场为主,以中低档的线路价格为竞争优势,以美丽的田园风光与深厚的民俗 文化 内涵相融为特色,开展立体的、多时相的旅游营销策略。要充分利用报刊、电台、 电视 和互联网等媒介,扩大宣传覆盖范围,与 农业 主管部门联合,扩大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宣传促销活动应以打造有品位、上档次的名牌旅游产品为重点。

7.增加旅游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从旅游发展的趋势看,增加旅游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优化现有产品结构,从传统的观光型产品逐步转变到度假、休闲与观光相结合上来,增加民俗旅游、健身旅游、劳动休闲旅游在乡村旅游中的比重,推出精特节目,提升旅游品位,扩大乡村旅游的活动内容,提高乡村旅游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如植树节、土地日、环境保护日等吸引旅游者参与其中。突出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特点,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立游客森林,允许游客栽种树木、认养树木,提高旅游者对景区的认同感和再游率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品尝
树的抗议
可爱的小白兔
人蝇大战
我要找妈妈
Happy All Fools’Day
爱美的小鹿
美丽而又快乐的春天
葡萄
童年趣事
我是麦子
巧用吸尘器(看图)
假如我是记者
我的弟弟
批评学生的启示
试论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浅议如何培养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
应用性和跨文化性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探讨电子商务对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影响
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发挥课前会话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展望
地勘单位人事档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品牌建设现状及策略思考
电子商务环境下顾客忠诚度的培养
国企行政审批制度探讨
中非合作与多极化发展下的非洲局势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导读导悟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三》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感动——小语九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以情感人 意文兼得——《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挑山工》第二课时学教学设计
质疑 感悟 运用——《挑山工》难点突破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