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预留物业开发条件下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

预留物业开发条件下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7

预留物业开发条件下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

摘要: 研究 目的:通过对上海轨道 交通 9号线松江新城站结构设计和 计算 , 总结 出城市轨道交通预留物业开发条件地下车站结构设计的几条经验,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高 参考 。

研究 方法 :车站基坑围护桩根据各开挖工况按竖向弹性地基梁计算,并计入围护结构的先期位移值以及支撑的变形,上部结构由车站地下一层结构和结构底板下桩基联合组成复合深基础,车站结构分别按横向、纵向弹性地基上的框架进行计算。

研究结果:松江新城站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桩变形较小,各项监测数值均在允许范围内,车站整体刚度较好,结构整体沉降量较小,没有出现不均匀沉降。

研究结论:地铁车站作为上部物业结构基础的一部分与桩基础共同承担上部荷载的设计方法是可行的,对于地铁车站与桩基组成的复合基础,设计中还有许多 问题 值得探讨,这是今后工作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预留物业开发;结构设计;结论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地铁工程的大量兴建,地铁车站的形式也多种多样。许多车站由于位于地块内,为了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通常需要考虑地块的规划,结合物业开发进行结构设计。本文将详细介绍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松江新城站的结构设计。

1 工程概况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松江新城站位于规划的松江新城中部,沪杭高速公路以北的嘉松南路东侧绿化带下,车站西侧为“行政中心”和“市民广场”,东侧绿地规划为低密度住宅,北端有规划的公交枢纽,是9号线一期工程的起点站。

车站结构全长212.85m,净宽17.6m。车站为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结构,标准段主体结构底板埋深约为9m,站台为岛式,宽度10m,在车站站厅层上预留4层物业开发荷载条件。

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2.1 工程地质

场地所处的地貌单一,属滨海平原,地势平坦、广阔。工程区域内主要为现有道路、绿化、民宅等,并分布有明浜。

经勘察,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灰黄~青灰色粘土,可塑~软塑,局部为粉质粘土,土质尚均匀,上部含少量铁锰质,中下部渐变为青灰色粘土,中~高压缩性。本层沉积正常,分布较连续,层厚0.7~1.4m,层底标高1.2~0.6m。

灰色粘土,软塑,含有机质,土质尚均匀,局部为淤泥质粘土,高压缩性。本层沉积正常,分布较连续。层厚6.9~9.3m,层底标高-5.9~-8.7m。 灰色粘土,软塑,夹少量片层砂,局部为粉质粘土。含较多有机质、泥钙质结核及腐植质,高压缩性、高灵敏性土。本层连续分布。层厚7.7~9.0m,层底标高-20.1~-22.3m。 灰绿色粘质粉土,密实,稍湿,局部夹砂质粉土。本层分布不连续。层厚1.2~3.7m,层底标高-23.9~-26.0m。

暗绿色粉质粘土,硬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土质硬,中压缩性。本层分布不连续。层厚4.4m,层底标高-24.8m。仅见于S3Zk-1孔处。 灰色粉砂,密实,稍湿,夹薄层粘土,局部为砂质粉土,分布连续。层厚6.0~8.8m,层底标高-42.4~-47.4m。

灰色粉质粘土,软塑,夹少量薄层砂。高压缩性土,分布连续。层厚0.7~4.3m,层底标高-46.7~-49.0m。 灰色粉质粘土,可塑,夹少量粉砂。局部粘、砂互层,中~高压缩性土。本层埋深较大,未被揭穿。

综上所述,本工程场地范围内,上、中部地层土质较软,地层沉积尚属正常,连续性较好;中部地层局部为非正常沉积土层;下部地层土质较好,地层沉积尚属正常,连续性较好[1]。

2.2 水文地质

本次勘察中测得各勘探点地下水位埋深为0.30~1.05m。本工程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受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补给,其水位动态为气象型。本工程场地中深部分布有承压含水层:草黄色粉砂层与灰色粉砂层,水位动态较稳定。通过对本工程场地附近浅部地下水和深部地下水的水质 分析 ,其结果表明本工程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3 围护结构选型与设计

3.1 围护结构选型3.2 围护结构设计

3.2.1 围护桩入土深度及基坑稳定性检算

围护桩的入土深度主要通过整体稳定性、抗倾覆、抗隆起、抗渗等综合因素确定。车站围护桩的入土比为1∶1.05。3.2.2 支撑体系

基坑支撑体系采用钢管横撑+钢围檩的形式,同时为增强水泥土搅拌桩整体稳定性,在桩顶部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截面为800mm×1200mm。基坑沿深度方向设三道横撑,横撑平面间距一般为3.5m,第一道撑撑在冠梁上,采用Φ609mm(t=16mm)钢管,第

二、三道撑撑在腰梁上,采用Φ609mm(t=16mm)钢管,腰梁采用双拼400mm×400mmH型钢。

3.2.3 地基加固与坑内降水

车站底板下土层较差(C、Φ指标很低),经 计算 , 车站基坑坑底抗隆起不满足要求,为解决坑底抗隆起 问题 ,对基坑底进行地基加固,采用抽条注浆法加固,加固深度3m,宽3m,加固区间距6m。3.2.4 围护结构计算

施工阶段基坑围护桩根据各开挖工况按竖向弹性地基梁计算。并计入围护结构的先期位移值以及支撑的变形,按“先变形,后支撑”的原则进行结构分析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围护结构内力及变形均满足要求。

4 主体结构设计

4.1 设计原则及标准

(1)土建工程使用年限按100年设计,其安全等级为1级;

(2)本车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3)结构耐火等级为1级;

(4)结构防水等级为1级;

(5)结构按最不利地下水位进行抗浮稳定检算;

(6)车站防迷流要严格按防迷流通用图要求执行。

4.2 结构型式4.3 桩基设计

松江新城站主体为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矩形框架结构,车站上方预留4层物业开发荷载条件。车站场区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较差,结构底板下的土层承载力很底,上部结构由车站地下一层结构和结构底板下桩基联合组成复合深基础。结构底板下桩基为Φ800mm钻孔灌注桩,桩长35m,布置形式为:每根结构柱下设2根桩,结构底纵梁作为桩基承台;结构侧墙在与结构柱对应的位置设2根桩,侧墙作为桩基承台。

4.4 结构框架计算

结构设计的基本受力体系是将地面荷载、地铁顶板及中板荷载传给框架柱和侧墙,通过结构柱和侧墙下桩基传入持力层,以减少横向及纵向沉降,将结构的沉降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结构计算以8m柱距的弹性地基框架作为计算单元,上下结构共同进行分析。如何考虑箱基与桩基的共同作用及各自承担的荷载怎样进行分配是计算中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计算中考虑箱基与桩基共同分担荷载,以充分发挥地基承载能力。桩基的基床系数根据上海软土层的多根钻孔灌注桩的p-s试验曲线,进行数理统计,取K=1.0×106kN/m3,底板下地基土的基床系数K=5.0×103kN/m3。对于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整体结构受力分析, 应用 中国 建筑 科学 研究 院结构所的建筑结构PKPM系列软件———TAT程序和大型有限元分析计算软件SAP84进行了计算分析。桩基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的计算采用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分析。

将车站结构分别按横向、纵向弹性地基上的框架进行计算,合理地选择基床系数k值,可得出底板的竖向位移,并可求出横向、纵向的差异沉降,计算结果均在1.5cm范围以内。

4.5 结构构造措施5 结论

通过对松江新城站结构设计方案的分析以及工程实践,对于上海地铁车站预留物业开发条件的设计, 总结 出以下几点经验:

(1)地铁车站在使用阶段作为上部结构基础的一部分与桩基础共同承担上部荷载的设计 方法 是可行的。

(2)为满足地铁技术设计要求控制不均匀沉降,在设计中采用必要的结构构造措施是可行而且有效的。

(3)对于地铁车站与桩基组成的复合基础,设计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这是今后工作的研究方向。

参考 文献 :

[1]石礼安,等.地铁1号线工程[G].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沈春林.防水工程手册[K].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爸爸“欺负”我
美丽的小雪花
秋游
小鸟的新家
第一次办黑板报
我的爸爸
欢庆
我的大猩猩玩具
消灭作业怪兽
可爱的小鸭子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稻谷飘香时
踢足球
我爱我的老师
小花猪是个唱歌小明星
医院节能减排管理办法
2011年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打算
县档案局环境创优年实施意见
小学艺术节活动部署方案
民政局创业服务工作指导方案
宾馆部门工作管制
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打算
乡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意见
小学学校校风建设实施措施
五一国际劳动节落实情况方案
关于创新旅游规划体系及旅游策划的解决方案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活动打算
2011年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安排意见
县健康会所中心机构建立方案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日本著作权间接侵害的典型案例、学说及其评析(1)论文
现代化过程中的政府能力
我国《物权法》第180条第2款的理解与适用(1)论文
被保险人法律地位研究(1)论文
不信任民主
论数人侵权责任分担中最终责任份额的确定方式(1)论文
村民自治:理想制度与现实困境
现在于历史中上演
民主的理念与村民自治的发展
洗去“金粉”皆创伤
1999中国电影备忘
聆听生活的质感
“对话”随想──访谈类节目的感与悟
基层、基层民主制度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代序)
民法规范的性质-游走在自治和管制之间(1)论文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6
《静夜思》教学设计1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5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3
《静夜思》教学设计2
《小小的船》教学建议
《静夜思》教学设计5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7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4
《静夜思》教学设计3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