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突变与经济赶超

论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突变与经济赶超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4-01-06

论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突变与经济赶超

论文关键词:比较优势; 人力 资本;产业结构突变;赶超

论文摘要:发展中国家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必须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走跨越式发展道路。通过优先发展 教育 ,快速增加人力资本存量积累,实现人力资本赶超,是提升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突破性升级和跨越式赶超的基础和关键。 www.LWLM.com编辑。

在 经济 上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是所有落后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制定的发展目标。赶超是一个以不平衡的跳跃式发展为特征的超常规经济增长模式和过程,表现为经济超常规的增长速度、跨越式的产业结构转换和高级化,经济赶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产业结构变迁的“蛙跳”过程。近年来,理论界对于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经济 发展战略 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有三类观点:一是比较优势战略理论,二是后发优势理论,三是竞争优势理论。本文试从对这三种发展战略的分析入手提出落后国家实现经济赶超的战略选择。

一、三种经济发展理论的关系

北大 经济学 教授林毅夫等从对赶超战略的批判入手,借助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该理论认为,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别,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应该定位于尽快地提升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遵循比较优势发展,会使得整个经济具有竞争力,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资本积累的速度将远高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增加的速度,要素禀赋结构得到较快的提升。随着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一个经济的产业和技术结构也会自然而然地升级。

美国经济学家列维和格申克龙最早提出了后发式现代化的论点,为后起国家实现经济赶超提供了理论依据。胡汉昌和郭熙保认为,后发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本、技术、制度、结构和发展意识等五个方面,具有 成本 低、风险小的特点,而由于比较优势战略有一系列的缺陷,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因此,渐进式、分步式的追赶战略即后发优势战略是可行的选择。竞争优势论者对比较优势战略理论也持不认同态度。廖国民和王永钦认为,一国即使具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如果存在技术劣势和竞争劣势,该国的产业也必将缺乏国际竞争力,不可能从专业化分工和 国际贸易 中获得持久的好处。而一国哪怕不具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但如果交易效率和规模经济存在比较优势,该国在分工中同样具有竞争力,能够充分享受到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内生比较利益,从而能较快地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并实现向发达国家的收敛。

实际上,不论是后发优势理论还是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战略理论不存在根本的对立,也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后发优势实际上就是落后国家来自于落后本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是落后国家培育和提升其要素禀赋结构并形成比较优势的主要途径,因此,后发优势理论不仅不会否定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后发优势本身就构成了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内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种理论虽然都直接地构成一种国际贸易理论,但是,两种理论的自然延伸又都构成一种经济发展理论。一个国家和企业一样,其竞争优势的获得离不开比较优势的基础,竞争的过程就是比较的过程,因此,竞争优势内生于比较优势。

本文认同林毅夫教授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对一国产业结构变迁及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路径的解释,但同时也注意到该理论在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方面尚有不充分的地方。

二、落后国家实现经济赶超的基础和前提是人力资本赶超

比较优势战略理论虽然揭示了一国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但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应性不具有先验性,而是具有后验性。即一国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竞争力是以其要素禀赋结构为基础和支撑的,产业结构必须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状况,但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并不必然地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及其竞争力的加强。 在开放 经济 中,由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必然要受到国际分工格局的动态影响,对不发达国家来讲,甚至会打断其产业升级的自然过程。由于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要素禀赋结构的劣势,其比较优势必然是由低级要素所决定的优势。这种低级要素所决定的优势很容易被发达国家高级要素优势所替代而丧失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必然存在落后国家比较优势与其竞争优势的分离。发展中国家本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可能会变成劣势,这必将影响到国内有比较优势产业的经济剩余的积累速度,从而延缓产业结构的升级。比较优势战略认为,德、美、日、韩等实现赶超和后起的国家,其要素禀赋和产业发展存在对应性,是根据要素禀赋结构的外生变量所做出的正确战略抉择,但问题是,这些国家实现产业升级时的要素禀赋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是遵循比较优势战略的结果?仅仅遵循比较优势战略能否使落后国家实现赶超? www.LWLM.com编辑。

赶超战略的重点在于主导产业的选择和 发展战略 。落后国家要通过跨越式发展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甚至超越,必须经历一个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跃升引起产业结构突变的过程,从而快速建立起在前沿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使经济的竞争力表现在高端产业、主导产业上,而不是发展中国家依据现有资源禀赋优势所决定的低端产业上。

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跃升的实现发生在 人力 资本存量的增加上。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通常是指资本丰裕程度的提高,但物质资本的增加并不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产业和竞争方面的优势。因为物质资本积累所产生的收益递减会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人均收入低下、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经济时,经济就会出现停滞不前,无法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水平上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无论如何提高自己经济的储蓄率,无论如何从发达国家引进物质资本、引进先进的技术,都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命运。但是,如果发展中国家在积累物质资本的同时,注重提高人均人力资本水平,逐步提高本国人力资本储蓄率,则发展中国家就有可能像二战后的日本和20世纪60-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那样,实现比发达国家更快的经济增长,在经济上追赶甚至超过许多发达国家。通过低 成本 、低风险地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进行技术模仿,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技术变迁的速度快于发达国家。但技术模仿和引进必须与资本积累特别是人力资本积累相结合,才能转化为赶超的速度。在技术引进和模仿的过程中缺少人力资本的积累,技术结构的系统提升就无法实现,从而产业的跨越式变迁和经济赶超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发展中国家最终能赶超发达国家的优势只能是在人力资本方面,经济的赶超首先在于人力资本的赶超。日、韩等国创造了“东亚奇迹”,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就是在遵循比较优势基础上,通过人力资本的率先赶超而达到的。

人力资本与其他要素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 投资 收益的递增性和对产业扩张所起到的持续性支持,产业结构越向高级化发展,人力资本的这种优势就越明显。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具有能动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且,研究表明,20世纪以来人力资本本身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超过了物质资本。物质资本的增加永远不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超越发达国家的决定性优势,发展中国家潜在的后发优势要想得到发挥,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快速提高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突破性发展是不可替代的。 www.LWLM.com编辑。

三、产业结构突变性提升和 经济 赶超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关键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变迁速度从而产业变迁速度要快于发达国家。在这个过程中, 人力 资本的积累和提升是起先导和制约作用的,这是一个“干中学”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对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人力资本存量的快速增加必须由政府刻意而为, 教育 是人力资本 投资 的主要途径。 历史 上成功的经济赶超都是由落后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开始的。日、韩等国正是由于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积累了人力资本的优势,才使得要素禀赋结构得以跨越式提升,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各国在选择产业升级方向时所具备的要素禀赋及比较优势是注重人力资本投资,通过人为扶持所获得的,不是比较优势自然提升的缓慢结果。所以,一方面要看到,日本和四小龙在产业发展上是遵循了比较优势战略的,另一方面,还应当看到,这个比较优势的获得正是他们优势跃升的结果,而不是渐进取得的。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重点发展的行业是钢铁、 机械 、汽车、石油化工、造船、 电力 ,70年代是 计算机 、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80年代以来是能源、信息、 材料 、生物工程等。如果单从要素禀赋结构来看,日本当时在这些产业上并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开放的经济中,人力资本的优势使得日本能够集聚足够的物资资源和资本,克服要素禀赋的劣势,实现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发展并取得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样,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重点发展轻 工业 ,70年代重点发展重化工业,80年代进入信息产业,并在这些产业上取得国际竞争力,人力资本的积累也是主要的推动力。

从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要素禀赋结构会逐步提升,但由此所取得的比较优势往往只能是发达国家多年前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工业品出口的不断增加也往往是来自于发达国家由于产业升级所放弃的。如果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没有一个跨越式的提升过程,落后将是长期的,循着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去实现赶超的希望是渺茫的。日、韩等国如果没有通过优先发展教育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就不可能突破产业快速升级的瓶颈,实现跨越式赶超。发展中国家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应遵循“人力资本先行追赶—技术追赶—产业跃升—经济赶超”的路径,重在发挥人的优势。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既是落后国家实现经济赶超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国经济长期发展并保持其竞争力的源泉。

参考文献: [2]胡汉昌、郭熙保.后发优势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J].江汉论坛,2002,9:28-29.

[3]廖国民、王永钦.论比较优势与自生能力的关系[J].经济研究,2003,9:39.

[4]邹薇、代谦.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赶超[J].中国 社会 科学,2003,5:33.

[5]罗良针、张莹.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驱动作用辨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5,1:146.

[6]陆璟.韩国:后发国家追赶的典型[J].教育发展研究,2003,2:15.

[7]杨清海.人力资本先行追赶与制度创新[J].南开经济研究,2005,2:2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表哥的信
给校长的一封信
给伊拉克小朋友的一封信
慕凌,我想你
致2008年北京奥运的一封信
给小偷的一封信
给父母的一封感谢信
致郑琦老师的一封信
给父母的一封信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小伙伴,我想对你说
给老师的一封信
伙伴永远陪伴着我
河边往事
小伙伴我对你说
简析大学语文课程的实践教学
试论思政课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试析以弘扬大学精神为视角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
关于创新型实践教学建设的探讨
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探究
关于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正面标签化”探析
关于高校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探析
关于高校女大学生恋爱行为与辅助引导对策研究
关于独立学院品牌建设和传播策略思考
对于地方高校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转化策略
试析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与高校学风建设
试论教育改革形势下高校教师的“转变”
试论高校德育工作中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