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区域特色产业的识别与指标体系的探索

区域特色产业的识别与指标体系的探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4-01-07

区域特色产业的识别与指标体系的探索

  [摘要] 选择合理的特色产业 发展 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作用和 经济 竞争力的增强是不言而喻的,对产业发展尚不够成熟的区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从特色产业的内涵出发, 研究 特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为区域选择合理的特色产业提供 参考 。

  [关键词] 特色产业 比较优势 专业化

  一、前言

  产品差异性是增强经济主体对经济主体对市场控制能力和收益的重要因素。特色产业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的“特色”,而这一特征正是产业差异性的来源,构筑了强势的产业竞争力。特色产业的选择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优势或特色产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以及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都产生重要的 影响 和带动作用。

  二、特色产业的内涵和特征 1.地域性特征

  指特色产业总是依附于一定的空间地域,区域的特色资源是特色产业形成的基础,离开一定的区域,特色产业将失去存在的基础和条件而不复存在。同时独特的生产技术、工艺、及流程和管理组织方式是特色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2.规模性特征

  特色产业要形成经济特色或优势,必须有一定的规模,具有资源储量大、生产能力大、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大等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特色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大小。

  3.效率性特征

  特色产业应是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目标体现特色竞争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依据之一。产业效益体现了两个方面的 内容 :产业成本效益较高,明显的比较成本优势使特色产业专属于某地区;产业关联效益较高,这是特色产业经济拉动性的标志。

  三、特色产业的评价原则

  评价特色产业,必须先确定评价标准。特色产业应是可把握、可测量和可比较的。因此,为了尽量准确 科学 地反映特色产业因具备的特征,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是尽可能完整地反映各个因素的指标,但并不是说指标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必须从地域性特征,规模性特征和效率性特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描述。因此,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既有绝对指标,又有相对指标;既有总量指标,又有结构指标;既有数量指标,也有质量指标,各种指标不是简单地组合,而是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比较合理、严密、有层次性的指标体系。

  2.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即选择评价指标要尽可能客观地揭示特色的本质特征,指标要采用大量的客观数据,数据的获得要有权威性和准确性,这样得出的结果才具有客观胜和一般性。

  3.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基于对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所作的考虑,评价指标的采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如果指标过多,评价 方法 和程序又冗长繁琐,则势必造成评价方案因数据采集难度大,评价方法过于复杂而在实践中难以操作。所以,可行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应能在现有统计资料中获得,或者能通过对统计资料数据进行整理而间接获得,保证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4.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对评价对象进行纵向对比,以把握发展的规模和趋势。评价指标体系应适用于所有的评价方案,对每一个产业都必须一致,使产业与产业之间存在着可比性。

  5.变动性原则。特色产业的相对性特征决定了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指标体系应作相应的调整,因此,特色的指标体系也必然是根据 时代 发展的要求而设立的。

  6.层次险原则。由于构成特色的要素较多,应按照其层次的高低及作用的大小加以归类、细分。再对每一个层次进行细分,逐级对各个层次进行评价,评价各个层次对特色的影响和作用。

  四、特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评价标准,我们把反映产业的比较优势、专业化程度和竞争优势的指标作为评价地区特色产业的基本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地域性、规模性和效率性特征优势的产业必然在区域产业中表现出一定的比较优势,具备较高的专业化程度,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1.比较优势指标:反映比较优势大小

  (1)比较劳动生产率:其公式为: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 某产业的劳动者相对比重通过对某一时问段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测算,可以看出其变动趋势,如果某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且呈上升趋势,则该产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2)增加值贡献率:反映某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在区域GDP中所占份额大小,是反映未来水平、经济效益和规模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公式为:增加值贡献率=(某产业期末增加值-初期增加值)÷(本地区期末GDP-期初GDP)。

  (3)利税占有率:反映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及其对 社会 贡献的大小,其公式为:利税占有率=某产业利税总额/本地区利税总额。

  (4)相对投资效果系数:为了量化特色产业的效率,可引入相对投资效果系数的概念,它指区域内某产业的投资收益与全国全部产业平均投资收益的比例,其公式为: ,式中, 表示j区域i产业的相对投资效果系数 分别表示j区域i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量和投资增量, 表示全国各产业平均单位投资所增加的国民生产总值。 时表示该产业具备区域优势。且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增加值有率:反映某产业增加值本地区GDP的关系,其公式为: 增加值占有率=某产业增加值本地/本地区GDP。

  (5)产品输出指标:比较输出率系数 计算 公式为: ;式中,为第i区域第k产业产品的输出量。表示全国k产业产品的区域交换量,表示第i区域第k产业的产品的生产总量,X表示全国k产业产品生产总量。一般的特色产业的比较输出率系数都大于1,数值越大反映区际商品率越高。

  2.产业专业化指标:反映产业专业化程度

  (1)区位熵:又称区域专业化率,是指一个地区某种产业或产品生产在全国该产业或产品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与该地区某项指标在全国该项指标的比重之比,其计算公式表述为: ;式中, 表示域i产业的区域专业化率, 为j区域i产业的经济水平如产值,为j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总水平如总产值, 为全国i产业的经济水平,Ej为全国经济总水平。当 >1时,则说j区域i产业有一部分是为区外服务,表示j区域i产业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它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产业在国内的竞争力较强, 越大,则表明生产的区域化程度越低;当 =1时,则说明区域i产业居于均势,或说明该产业在区域内优势还不明显;当然 <1时,则表明j区域i产业处于劣势

  (2)集中系数:集中系数是区域某产业的人均产值或产量与全国相应产的人均产值或产量之比。计算公式为: ,式中, 为j区域中i产业集中系数; 为j区域i产业的产值;i产业的产值; 为j区域的人口; 为全国i产业的产值; 为全国总人口。若 >1则说明j区域i产业比较集中。

  3.产业竟争力指标

  (1)市场竟争优势指数;市场占有率高的产业,产业的市场竟争力强但用产值比重大小来 计算 市场占有率,难以全面说明产业的市场竟争力的大小,可以采用市场竟争优势指数反映产业市场竟争力的强弱,其计算公式为:某市场竟争优势指数=某产业销售收入全国同产业销售收入)÷(某产业总产值 全国同产业总产值),指数大于1,说明产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竟争力。

  (2)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指在产品价格不变情况下,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引起某产业增长的百分比,用来反映某产业的 社会 需求量的变化对国民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其计算公式为:某产业需求收入弹性=该产品需求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

  当需求弹性<1时,表明该产品的社会需求量的增长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市场容量不大;当需求弹性=1时,表明该产品的社会需求量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有一定的市场容量;当需求弹性>1时,表明该产品有较大市场容量。作为新 经济 增长点的特色产业,必须以其产品有市场需求为前提。

  (3)反映成本效益的指标:成本费用利税率=利税总额 成本费用总额。

  五、特色产业评价指标的合成与 应用

  上述大量的指标能更全面地反映特色产业的特征。但这些指标数量太多,且所包含的信息重叠使指标体系在决策中缺乏 科学 性、可行性和简洁性。因此,需要对指标体系做进一步的处理。我们常采用主成份 分析 法来对指标体系做进一步的筛选,并对结果进行合成。

  应用主成份分析 方法 评价特色产业应遵循如下步骤: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特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整理原始数据;分别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评价各一级指标的 发展 状况。计算特色产业评价综合值。最后,根据计算出的综合值并结合其他定性方法合理选择地区特色产业。

  参考 文献 : [2]陈四辉梁少华:地方特色产业内涵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科学,2007,35(20)6319~6320

  [3]汪世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 研究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68~175

  [4]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2年4月

  [5]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4月

  [6]冯玉龙赵云平: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集聚特征与竞争力分析[J].北方经济,2008,(02):42~43

  [7]李勇等:湖北省主要市州特色主导产业评价与布局研究[J]. 科技 任务与决策,2004,(10):65~6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厉害的我
瞧,这一家子!
爸爸关心我
我的好朋友
爱“总而言之“的她
我的老师
一只桔子的故事
我与“武侠”老师
唠叨老妈
我的同桌
我给我爸整“包装”
我的妈妈
略论酒店员工职业心理素质提升路径范文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探析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习教学研究论文
工商管理课堂教学创新论文
中国服务业投资的开放过程与政策启示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影响
烟台市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布局分析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缺陷管理”与团队建设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与建构论文
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研究
服装设计的国际宏观趋势及成因分析工业设计论文(1)
中国商业贿赂问题研究:以跨国公司为例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的思考论文
浅析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学安排及建议
天然气锅炉采暖方式的比较分析-工业设计(1)
古诗春雨春晓 教学设计
《谁的本领大》第二课时教案
小马过河 教学设计
《沉香救母》(二)教学设计
两个朋友
《雷雨》教学片段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
《黄山奇石》课文围绕黄山石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学设计
《咏柳》教学设计
比尾巴(第一课时)
设境演练 寓教于乐——《草》
连加 、连减和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小池》教学设计
小鹿的玫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