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国经济的“马太效应”分析

中国经济的“马太效应”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2

中国经济的“马太效应”分析

中国经济的“马太效应”分析

“马太效应”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在当今的经济发展环境中,竞争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有竞争才会有发展已成为一种共识。这种经济发展中的优胜劣汰,使得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生存,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优化营销手段以及搞好售后服务;个人为了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努力进修提高个人素质以及发现财富创造财富的能力。然而,我国的贫困人口基数大,财富增长的“马太效应”致使贫富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贫者愈贫,购买能力越低,消费需求越少,从而导致社会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和经济衰退,这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负面的阻碍作用。

一、“马太效应”的经济分析

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金· 默顿,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在科学界的荣誉报酬、资源分配中,那些已经有了相当声望的科学家得到了与他们的科学贡献不成正比的更大荣誉和报偿,而那些不知名的科学家则得到与他们的科学贡献相比不适当的、较少的荣誉和报偿。对此,他在1973年把这种不恰当分配的复杂模式,命名为“马太效应”。这种优势积累效应不仅体现在科学工作中,更体现在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穷者愈穷,富者愈富;一朝领先,朝朝领先”的社会现象之中。“马太效应”就是从很小的差距开始,使距离越拉越大,最终形成难以逾越的鸿沟。

“马太效应”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每一个人的先天禀赋不同,这就决定来了每个人的创造财富的能力是不同的,由此带来的财富初次分配更是不平等的;另一方面,通过初次分配所带来的经济和经济以外的社会因素(名誉等)为“成功者”创造了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促使财富进一步积聚。

通过上述作用机制,“马太效应”有利于一部分才智卓著的人,发挥其自身的禀赋优势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马太效应”所形成的“成功者”作为先入的既得利益者占据的优势地位又阻碍新的具有才智禀赋的人进入这个圈子,从而阻碍了人才创新和社会发展,也使得两极分化加剧,社会财富分配失调,这就要求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要兼顾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二、中国经济的“马太效应”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举止瞩目,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量,世界第三的外贸总额,世界第四的GDP,国民经济保持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国家基本建设和整体实力也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如果把这些卓越的成果换算成国际上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指数,我国的0.46%就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0.4%的警戒线,揭示了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范围这一现实。而“生存贫困”人口数量变化不大、相对贫困人口数量增多、返贫人口随时增加等一系列现象,也在说明我国国民财富集中的“马太效应”正日趋严重。

三、中国经济的“马太效应”的产生原因分析

(一)从宏观角度来考虑,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马太效应”是因自然因素和地理条件而产生的

区位差异产生“马太效应”。从自然因素和地理条件方面来看,我国东部地处沿海,属于气候宜人与外界联系较为便利的地区,而通商口岸自古以来都是外贸经济的沃土,可见其先天条件的优越性。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还贯彻实行了区域性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在东部沿海地区实施对外开放,以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吸引投资,这些不仅建立了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更充分利用了东部地区先天优越的经济发展硬环境,让这一地区首先发展和富裕来。中部地区虽多是平原,但仍为内陆地区,内需经济的发展机会远远少于外贸经济。西部地区大多地处高原,属于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劣的不发达地区,这里不仅欠缺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其发展经济的硬环境更差。于是,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因素和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在不同地理条件下生活的人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贫富上的差异。

(二)从个人层面考虑,不论是个人能力的差异还是资金筹措能力的差异,亦或是个体发展机会的不同,都会产生“马太效应”,归根结底产生财富分配“马太效应”的根本原因是历史起点的不公平

1.历史起点的不公平导致了个体在发现财富和创造财富的能力上的差异

除去偶有例外的天赋异禀,个体创造财富的能力差异都是由于其所处家庭成长环境和基础教育的不同而产生的。与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相比,家庭贫困的孩子在经济基础的限制之下,其生活水平、教育环境等条件都有很大的差别,其中多数人没有就读高等学府进行高素质培养机会,甚至许多农村家庭的孩子早早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由此,历史起点不同的个体在个人能力上的差异逐步凸显出来,个人能力强的获得

财富多一些,能力弱的获得的财富就少一些,个体之间的贫富差异也开始凸显。

2.历史的起点不同导致了不同个体在资源筹措能力上产生差异

资本、劳动力以及土地是人们创造财富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些资源的拥有量直接影响其利益收益的多寡。与贫者相比,原本就富有的人除了拥有大量的内部资源外,在外部资源的筹措能力上也具有更多的优势,而资源与财富的创造成正反馈效应,资源支持着人们获得相应的财富,财富再转化为资源,从而支持人们获得更多的财富,周而复始。在这种优势积累的作用之下,就产生了经济学中贫者越贫,富者越富,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

3.历史的起点不同在个体发展机会的获取上存在差异

一方面,由于地域间的差异,同样一个人,在城市所获得的机会要比在农村所获得的机会多,在发达地区所获得的机会要比在落后地区所获得的机会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京沪地区人满为患,而农耕却出现用人荒的现象。另一方面,富者由于距离创造财富的机遇较近,其所处的生活空间、社交范畴以及职业环境都能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其得到更多的财富增长机会。与之相比,贫者所参与社会活动多数情况之下都要低于富者,特别是一些被排除于经济结构之外的人群也逐渐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

因此,无论在获得财富增长的渠道、能力以及机遇上,贫者都处于劣势。这种恶性循环不仅使得先天条件越优越的人获得的机会越多,更加让原本条件匮乏的人群越发贫困,如此这般的持续发展就是在将“马太效应”无限放大。

四、应对中国经济发展“马太效应”的基本措施

如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马太效应”,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社会能否保持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解决问题,自然要从问题产生的根源入手。

(一)地理位置作为经济发展的硬环境是无法通过人力来改变的

高原上的黄土无法变成平原上肥沃的黑土,内陆的高山无法变成沿海的通商口岸。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经济政策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上提高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对此,国家在进入21世纪后,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先后实行了“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这虽然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日趋乐观,但是中部地区总体发展仍相对缓慢,政府应继续加大经济政策的改革与完善。

(二)历史起点的不公平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马太效应”的产生的根本原因,其解决方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个体发展能力方面,应当大力加强国家对普通义务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投入,使得贫困家庭的子女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并在职业培训中提高就业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财富的能力;资源筹措方面,应当积极拓展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优越的外部环境。据相关统计显示,在同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小企业吸收就业人数要远远超过大企业。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缩小贫富差距,减少“马太效应”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是党和各级政府部门应当予以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件小事给我的启示之桂花篇
我在小学校园所遗留的印记
新年
牙齿
迷信
患难见真情
命运
第一次领奖学金
一次考试
淅淅沥沥的雨
彩色科目
小木船
理想
小苗
校园算命
辽宁锦州古塔公园导游词
沈阳福陵导游词
辽宁锦州北宁青岩寺导游词
赫图阿拉城导游词
文立刀原创导游词系列煽情欢送词
辽宁锦州万佛堂石窟导游词
文立刀原创导游词系列之随心所欲幽默欢迎词
辽宁沈阳怪坡导游词
辽宁锦州笔架山导游词
文立刀导游词系列之新年欢迎词
辽宁锦州医巫闾山导游词
棒棰岛导游词
辽宁辽阳古刹清风寺导游词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
沈阳昭陵详尽导游词(内部资料)
我国劳资关系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我国科技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基本理论浅谈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发展
从几起案件论新经济形势下贪腐现象的新特点及对策
基本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完善税务行政管理的借鉴意义
基本理论浅析满意协同度与主导满意战略类型
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分析
基本理论企业研发人员管理探析
关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及优化途径
基本理论城市规划与国防建设
基本理论我国企业人员管理中的问题及其措施
基本理论试论区域经济开发的系统性
基本理论管理学理论论文
浅论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结构与风险研究综述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教学设计
20世纪中国大陆特大地震
《可爱的汉字》教学设计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
《我爱你,汉字》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1
《我爱你,汉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爱你,汉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爱,震撼人心──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
父亲,您真伟大──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内容
父爱的颂歌──《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