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论历史角度下国内的英美文学教育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你提供的一篇历史角度下国内的英美文学教育的英美文学论文,欢迎浏览!
2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宏观和理论上的认识,凝聚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清楚明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英美文学研究中主要体现在研究者对英美文学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课程设置的探讨。
纵观近三十年英美文学教学的历程,其核心问题围绕着文学史与文学作品选读之争,文学教材良莠混杂,文学教学边缘化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近十年来许多学者围绕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诸如此类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多种解决策略。陈立华和王娜(2003)将文学教学中存在的分歧归纳为两个倾向,“一种主张以史为主,认为让学生了解文学史的发生、发展是文学课的宗旨,零散文本的阅读不利于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另一种则认为文学贵在文本的分析和欣赏,提倡侧重具体的作品选读”[2]。他们认为“由于美国文学有着极其独特的历史,只有将文学史的讲授与文学精品赏析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从宏观上去了解和把握美国文学的经纬,从而使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欣赏每一部文学作品”[2]。
另一部分学者则持不同观点,主张文学教学应回归文本,脱离“文史结合”的模式。王守仁在2002年《郑州大学学报》专家书面座谈中曾提出终结“文学史+选读”模式,即以文本为中心,读完整的作品而不是片断。而罗云(2009)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课时的严重不足”和“学生浮躁的阅读心态”两大问题,所以“任课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把重点放到文学史纲的教学上,为学生提供文学文本的历史语境阐释,指引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文本解读和赏析” [3]。“读文”与“读史”之争反映出教师教育理念上的分歧,但是理念本身并不存在对错,问题的症结在于它是否适应当下的教育模式和学生需求。课程设置尤其能反映教育者此方面的考量。比如,范谊和芮渝萍(2005)就提出应区分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差异,在本科阶段应以阅读体验、文学常识和批评方法为主,研究生阶段则应以文学史、文学理论和专题研究为重。但是,程爱民的课题组曾于2002年对全国50多所高校进行英美文学教学调查,发现在课程设置方面,出现随意性大、选修课少、课程单一、课时偏少等诸多问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西瓜真好吃
- 听分听雨话清明
- 清明节的遐思
- 可爱的小猴子
- 抓小偷之神秘的小偷
- 启迪
- 我的书包
- 小纸船
- 快乐的课间
- 我爱读书
- 我剃了个西瓜头
- 奶奶笑了
- 我在QQ农场种菜
- 我的爱好
- 放风筝
- 浅析家禽养殖经营的思路
- “养猪大王”李英顺的养猪经
- 养猪 有钱人的买卖
- 深秋养猪技术要点
- 家禽产业资本新路
- 冕宁县养猪业现状及发展策略浅析
- 家禽疫病的诊断和药物选择
- 山东养猪业“怪”现状:穷人养不起猪
- 防疫,养猪人的心病
- 从养猪协会发展看合作社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 浅析养猪
- 家禽恒温电热孵化器
- 浅谈我市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 丁磊的“养猪们”
- 养猪小窍门
- 《葡萄沟》教学杂谈
- 《葡萄沟》教学谈
- 以读品文──《葡萄沟》教学反思
- 读课文,一遍有一遍的目的
- 《葡萄沟》教学后感
- 《葡萄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葡萄沟》案例分析
- 《葡萄沟》教学反思
- 《葡萄沟》教学反思
- 《葡萄沟》第二自然段学习案例
- 《葡萄沟》教学反思
-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谈《葡萄沟》教学达标策略
- 《葡萄沟》教学反思
- 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葡萄沟》课例反思
- 新的学习方式 活的语文课堂──《葡萄沟》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