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7-26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

摘要:知识经济是伴随着全球化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到来实际是对传统教育的严峻挑战。我国的高等教育正是要担负起这个任务,迎接利弊共存的挑战。本文将对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利与弊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我国高教的改革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等教育;利弊

知识经济为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改革的机遇,对我国高教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但与此同时也会有许多不利因素,如果不很好的处理将会影响并阻碍我国高教的顺利发展。在笔者看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利是远大于弊的,因而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利,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改革,兴利除弊,使我国高教发展更加融入知识经济时代。

一、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教发展之利

(一)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教育思想与科学技术,推动我国高教由封闭走向开放。促进本土与国际文化的融合

知识经济首先就是要求知识的传播与创新,通过知识创造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到国家小到一个企业甚至个人都认同了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的国际传播已成为必然趋势,而高等教育作为知识传播与创新的摇篮,也担负起国际文化交流的重任。高等教育不断参与到知识经济中,更加有利于我国高校学习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办学水平;借鉴外国先进的教育经验,避免走国外大学曾经走过的弯路;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我们的智力资源得到有力的补充;在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融入国际各种不同文化。使我国高等教育的视野更加广阔,融合东西文化于一体。培养出更适合国际经济交流的国际性人才。

(二)给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带来良好的机遇,促使我国高教提高办学质量。由刻板的继承走向创新改革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使得学生对于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选择大学时更加的自由,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逐渐步入一个开放的国际性的教育大市场,必须同时满足社会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给我国高教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人才的需求使得高等教育重新回到社会的中心,高校也开始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重视改变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不能是千人一面的,而必须注重特色的培养。学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国高等教育在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的同时,更要重视创新,知识的传承不能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只有不断创新的知识、思想和科学技术,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于高等教育的要求。

二、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教发展之弊

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必须在积极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清晰的认清我们的国情。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现实,那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是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土高教与国际接轨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现有的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各方面的冲击;同时由于在国际间经济交往中国际型新型人才需求增加,并且人才素质要求提高,从而造成了我国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失衡,人力资源的竞争压力更加增大;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经济,忽视了社会效益,也忽视了教育的本性,从而造成了高教资源的巨大浪费。

(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教育本性,并且造成高教资源巨大浪费

在知识经济发展中能最快获得利润的专业成为了高校发展的兴趣,这是高校追求经济效益的突出表现。一些高等院校把专注于目前适应市场需要并且能获得更大物质利益的专业,追求暂时的市场效益;忽视了一些暂时不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专业,而这些专业往往是基础性专业,冷落这些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基础学科的研究必将造成高等教育发展的失衡。我们必须认清的一点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不能打破,否则就会违背教育规律,如果高等教育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将必然会破坏我国教育的总体发展,埋下深重的隐患。

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然而如果只把“知识”与“经济”划上等号,我们的高等教育将会失去它最根本的本性,失去大学的理想。只重视“经济”而忽视精神的后果是隐蔽的,但这却是给我们高等教育的发展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学生将在重技能轻理论的教育下造成知识的悬空,并且更甚至在缺乏人文知识、精神关怀的影响下造成人格的不健全,这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将是一大隐患。

(二)人才培养模式受冲击,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失衡

知识经济需要的是掌握国际经济交往技能的人才以及具备最新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因而造成了与此相关的高等教育专业盛况空前的火热。而人文专业或基础性专业的就业情况则冷淡的多。这就造成了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失衡,人才培养模式也受到很大冲击。

除了这种集中性的人才需求过热外,笔者认为各国对人才的抢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抢夺人才。一种是企业与大学之间抢夺人才。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人才的全球流动性增强,不少外国的留学生来到中国,但更多的是我国人才的外流。发达国家在吸引人才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它们以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争夺到发展中国家的大量高层次人才。另外企业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以高新科技创新为目标,加剧了同高等院校人才的抢夺。许多国际企业纷纷在我国设立了研究机构,吸引我国的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同一课题在企业与高校同时进行,往往企业更能够吸引到高层次人才为其服务,因而大量具有高新科研能力的人才离开了高校,流入了社会企业。这种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中国

三、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教发展之改革建议

任何事物的前进都要考虑内部和外部因素,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内部因素是其自身的制度,外部因素是市场的影响。

(一)内部:树立国际意识,实施高教改革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也就是运用知识创造财富。同时经济全球化也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在国际贸易往来中熟练应对的人才。高级专业人才的要求但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多元化要求,教育思想、教育体制都较落后。要适应全球化发展就必须实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教育结构的多样化,高等院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可以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经验与成果,包括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体制,学习先进的教育内容与方法等目。 (二)外部:加强国际合作,减少人才外流

我国始终在为融入国际化作各种努力,许多国际经济组织我国都有积极的参与,这些国际经济组织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使我国更加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通过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共同实施科研项目等途径,不断扩展与别国的交流与合作,也同时迎接国际间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给我国高等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带来深刻的影响。 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加强同企业间的合作,变“抢夺资源”为“资源共享”,创造一个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主动推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高端人才留在高校,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把成果投向企业和社会,达到高等教育同社会经济的双赢。

参考文献: [2]曾永平,李雪平,论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创新[J],经济师,2010(04):146-147

[3]区向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J]经济师12007(03):9-10

[4]尤德林,高等教育改革在知识经济层面上的七个误区[J],教书育人,2003(05):6-7

[5]栗献忠,张才彬,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创新[J],鲁行经院学报,2003(03):92-93

[6]闫雅都,入世后我国高等教育服务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05):83-8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渴望友谊
为同学“摄影”
好友记
同学我想对你说
我们班的小作家
去上海的前一天
我的好朋友
冬冬
我的朋友杨天羽
瞧瞧我们班的“明星”
对手
我的“大”爸爸
我和我的同桌
我的同桌
父爱如山
对于高职院校考试改革探析
试析高职科研工作
关于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浅谈创新能力在高职教育中的发展与应用
浅谈独立院校师生关系的独特性
浅析应用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探索
关于去行政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问题探析
对于边疆地区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试论高校特色专业青年教师管理探析
探析应用团队合作模式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浅谈以创业带动就业 打造大学生就业新平台
浅谈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试论高职教师现状,思考高职教师的发展
论走向“生本”的高职
浅析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古诗两首(A、B案)》教学1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教学4
《两只鸟蛋(A、B案))》教学2
《美丽的小路》教学2
《两只鸟蛋(A、B案))》教学1
《两只鸟蛋(A、B案))》教学4
《两只鸟蛋(A、B案))》教学3
《美丽的小路》教学4
《失物招领》教学1
《美丽的小路》教学1
《松鼠和松果(教案》教学1
《松鼠和松果(A、B案》教学4
《古诗两首(A、B案)》教学2
《美丽的小路》教学3
《失物招领》教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