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9
法史学论文:论口述史方法与教育史学研究
1、首页2、教育叙事研究【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提供法史学论文:论口述史方法与教育史学研究参考,以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近年来,口述史越来越被史学界所重视。随着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深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逐步得到发展,研究的方法亦不断丰富。其中,口述史在教育史学研究中的应用,使研究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拓展。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当前教育科研方法的反思,探讨口述史这一研究方法在教育史学研究中的运用。
关键词口述史教育史学研究方法
1 关于口述史的回望与发展
口述是人类传递经验、传承历史最古老的方式。广义地说,它始现于远古时期历史文献大量出现之前,人们通过口头转述将历史流传下来,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即是,后由于文献的日益丰富和后代史学家重视文献而衰落。狭义的说就是通过访谈、口述搜集历史资料的一种传承、回归历史的活动。口述史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当时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研究室和森林史协会,是最早的两个口述史研究中心。
2 口述史的功能与运用
口述史对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口述史一方面能够为历史学提供生动的文字描述, 另一方面还能纠正文字史料中的偏见,最主要的就是它推进了史料的搜集,这是最重要的工作,为未来史学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口述史作为教育史学的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还具有哪些功用呢?简要的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3 口述史面临的挑战
当代口述史学在短短的五十年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可谓是一场口述史学运动。但就整个口述史学界而言,也的确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口述史学发展最大的挑战就是口述史的真实性问题。因为口述史学是建立在回忆的基础之上的,而记忆是具有不可靠性的。记忆的不可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受访者失去对过去的记忆。其次,便是由于怀旧主义和个人感情色彩而故意扭曲记忆。第三,口述者的记忆受到现实及生活经历的影响,造成口述者个人心理的变化。其次就是口述历史工作中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口述历史是一个容易沾惹是非的领域,因为它除了叙述一般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之外,更多的是涉及对他们的主观评价,而主观评价却渗透着极强的个人好恶。还有一点就是口述历史虽然是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互动交际过程,但是它必然涉及对第三者的褒贬性评价,当这种评价一旦公开,免不了要遭到第三者本人或是其子孙后代的抗议,严重的就有可能牵扯到法律诉讼的问题。
4 教育口述史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教育口述史研究在我国不断升温,教育口述史方面的研究论著也不断涌现,在接下来的教育口述史研究中,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4.1 加强对教育口述史研究方面的理论探讨
当今时代,学科间交叉与融合日益密切与频繁,我们必须要加强教育口述史研究自身理论上的探讨,尤其是与之相关研究间的关系探讨。
4.1.1 教育口述史研究与教育自传、教育回忆录
一般来说,自传和回忆录是以个人回忆为主要内容,以个人自身的成长为主要线索的一种文体。概括地说,二者都是个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回顾。而教育口述史研究则是建立在当事人的回忆基础之上的一种研究范式,当事人的回忆只是为了更清晰地来说明研究者所要研究的内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的呼啦圈比赛
- 小乌龟
- 礼仪素养真重要
- 师生情
- 快乐的游戏比赛
- 拔牙
- 会飞的气车
- 可爱的小狗
- 我的哥哥
- 改掉坏习惯
- 呼啦圈比赛
- 我的家乡
- 呼啦圈比赛
- 我家的窗帘
- 喂鸡
- 我国当前影响独立审判的原因与对策(2)法学理论论文(1)
- 电子垃圾邮件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2)法学理论论文(1)
-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 混业经营模式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3)法学理论论文(1)
- 我国医疗保险的现状和问题(4)法学理论论文(1)
-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4)法学理论论文(1)
-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 我国医疗保险的现状和问题(3)法学理论论文(1)
-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8)法学理论论文
-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7)法学理论论文
-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2)法学理论论文(1)
-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5)法学理论论文(1)
-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3)法学理论论文(1)
- 《葡萄沟》教案
- 《“红领巾”真好》教案
-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案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 《蜜蜂引路》
- 《三个儿子》
- 《清澈的湖水》教案
- 《爱迪生救妈妈》
- 《从现在开始》(第一课时)教案
-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案
-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
- 《玲玲的画》
- 《恐龙的灭绝》
- 《纸船和风筝》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