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论文

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7

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论文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大家整理了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希望大家认真阅读,相信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国秘书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历代选拔秘书的经验尤为可贵,对今天培养和任用秘书人员有借鉴作用。兹将散见于史籍的这方面记载搜集、整理,作扼要介绍。

秦代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选用秘书的主要特点是世代相袭。当时以承办文书为主要业务的秘书人员称"史"。这是一种专门职业,世代相袭。其后代自幼就被送入专门的学校学习,这是最早的培养秘书人员的专门学校。秦律规定,凡非史之子不得混入这类学校,违者治罪。同时,凡犯过罪的人也不能担任文书工作。

汉代,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王朝已趋于巩固,选用秘书人员已着重于业务能力。当时,中央政府机构尚书台和御史府任用秘书,需经过严格的考试。《汉书·艺文志》和《说文解字》卷十五引《尉律》中均有记载。这些部门的秘书,年龄须在17岁以上,要能背诵书九千字以上,并考其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书、隶书等八种字体。每年年底,先在郡一级考试,合格者由郡守移送于京城,再经太史面试,取其中优秀者派至尚书台和御史府任尚书令史,掌写文书。尚书台中为朝廷起草公文的尚书侍郎,要求更高,除注重其文采外,还很重视实际工作的锻炼。初入台时只能任尚书郎中,为见习官员,满一年后升为尚书郎,协助诗郎办理文书事务,三年后才能任尚书传郎(事见《东汉会要·诏令》)。

魏晋南北朝时,秘书写作已发展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艺。统治者在选用秘书时已要求其精于业务,以提高文书工作的质量和使文书卷面字迹美观。当时,士人中出现了文、笔之分。文即文章诗赋,须有情辞声韵。笔即公文,不须有韵,也不必具有文采,只须直言,着眼于叙事达意,施于实用。凡表、奏、书、檄等公文皆称笔,它有一定的格式,多为四字一句。能写文章诗赋的士人不一定能拟写公文。为此,产生了许多专以拟写章、表、书、奏的著名人才。统治者都竞相招纳、礼聘他们担任秘书。如陈琳、阮路被曹操所聘用。曹丕赞誉他们为“章表书记,令之隽也。”①又如南朝善作表、奏、书、记的任陆,先后为宋、齐、梁三朝所任用,时王公的表奏、朝廷的文诰多出其手,时人将其与当时著名诗人沈约并称为"沈诗任笔"。这些秘书落笔神速、拟稿精确。如阮禹在曹操大军出发讨伐韩遂时,受命作檄文。他在马背上一挥而就,撰成《为曹公作书与韩遂》。曹操审阅时,竟无法增减一字。

同时,由于魏晋南北朝时书法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书法家。统治者纷纷聘请他们担任秘书。如曹操四处募求,聘得梁鹄为选部尚书,掌管文书奏章;梁武帝聘用工褒为秘书郎;北齐尚书令司马子如任用赵彦深为文吏,掌抄写文书、参与机密;著名书法家王蒙之、王献之、王徽之各被聘为内史、中书令、黄门侍郎等秘书官。

唐代选用秘书的要求已趋于全面,不但要求他们文化水平高,工于书法,擅长写作,还要求其娴于辞令和有制理公文的能力,且考虑到了外貌的要求。唐代以科举考试取士,凡应试士人须经所在学馆或地方政府初试,合格者送礼部参加省试。省试录取者为进土及第,他们还须通过束部主持的释褐试才能接官。释褐试包括身(身材相貌)、言(口才)、书(书法文理)、判(判理政事的能力),先考书、判,凡“楷美道美”、“文理优长”,即书法工整、文理通顺、判事能力强者,才能再看其是否“体貌丰伟”、“言辞辨正”,即相貌端正、口齿清楚。四项全通过者授官,其中大多数授予九品小品,派往地方政府任文吏,日后再逐渐提升。文束即从事文书工作的秘书人员。

总结:我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撰写文章有帮助,更多精彩论文尽在查字典论文网!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登黄鹤楼
放风筝
假如我生活在海底
可爱的小猫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二十年后的我
玩上海
美丽的荷花
我的弟弟
孝心献妈妈
下雨了
夸家乡
我的妈妈
看图两条小狗
开家长会
关于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五大转变
论析高校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
发挥课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利用及有效性控制
浅谈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浅谈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试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传统文化角度下的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探析
浅谈构建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探析
关于加强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论析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教育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教育教学方法探讨
浅论公共政治理论课审美化教学新探
浅谈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变色龙》课文剧
《变色龙》的叙述策略与讽刺批判效应
析契诃夫的《变色龙》
《变色龙》的“正面人物”探微
《变色龙》素质教育新学案
《变色龙》的取材和构思
《变色龙》简析
《变色龙》结构分析
《变色龙》学法建议
《契诃夫的创作与十九世纪末期现实主义问题》摘要
挖掘细节描写的深意
《变色龙》写作特点
《变色龙》朗读指导
在小说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变色龙》中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