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8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分析

以下为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分析”,敬请关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分析

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我国对外经贸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从企业反馈来的信息来看,每年大量经贸类毕业生难以胜任企业的外经贸工作。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传统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三本院校,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社会需求的专业型、外向型的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一、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现在高等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过于形式化,不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经过四年培养出的学生进入社会后还得重新学习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这等于是资源的浪费,这也是目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所决定的。具体来说,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如下:

1.培养方向模糊。很多高等学校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都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定位的关键是“应用型”人才,既对理论水平有一定要求,同时对实践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培养而获得。现在,很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都忽视了教学目标,讲课过程中课程照搬、教材照搬、教育模式照搬,脱离实际需求,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另外,很多学校的教学模式都降低了人才培养标准,削减理论课程、基础课程的数量,甚至减少实践课程,打破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论科学性、系统性。

2.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虽然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有很强的专业理论基础,但是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要能够直接进入工作岗位,避免重新“学习”,而目前很多学校在实际教学中,比较偏重的是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操作,授课的内容多是纯理论性的内容,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动手能力较差是用人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较为普遍的评价,因为大多数学生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考入大学,基本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所以对对外贸易工作本身是缺乏感性认识的,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讲解为主的单向传递,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理解掌握起来有困难,而且也难以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在完成学业后去适应变化快而复杂的实际工作了。这样就不能满足企业对专业人员的“来则能干”的要求。

3.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是涉外性的工作,对英语水平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在以后工作中的贸易谈判、合同的订立以及单证的制作等环节中都离不开英语,英语不仅要看懂,还要能听懂、会说。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三本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拿到英语六级证住的都不多,这对于以后从事相关涉外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也使得很多单位不敢接受三本院校毕业的国贸专业的学生。

4.忽视了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结合。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实际操作性很强的专业,相应的也有很多职业资格的考试,如报关员资格证书、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国际货运代理员证书、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师执业资格证书等,这些岗位资格证书更能体现国际贸易类专业的特色,使毕业生求职时更具有竞争力。但现在很多三本院校对职业证书的考试不够重视,没能够将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结合起来。这对于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也是一个缺陷。

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为了解决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准确把握人才市场对报关、单证、报检、货代、跟单、外贸业务员等高等直接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需要,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积极开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参照其他同类院校的改革状况,各位专业教师共同制订了 适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123”人才教学模式以及以证定课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模式跟原来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1.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每年都定期对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就业地区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人员访问与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就业市场上国际贸易专业适用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等做出适时、有效的调整。

正是根据市场对报关员、单证员、跟单员、外贸业务员、货代员和报检员等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我们确立了“能在外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报关、单证、报检、货代、跟单、外贸业务员等业务工作的高级直接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按照这样的培养目标,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应用性,设置了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综合实习等课程,并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加大了实践课时的比例,通过这样的改变,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光学到了理论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技能,与原来的培养模式只培养“书呆子”相比,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直接适应工作的需要。

2.“123”人才教学模式

“123”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如下图1所示:

“1”即“一个中心”,是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即以市场为导向,以教育部提出的“实际、实践、实用”原则为指导,在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坚持以培养学生“零距离”岗位就业能力为中心,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实现“零距离”上岗。

“2”即“两个依托”,是指为了达到培养学生既具有“零距离”岗位就业能力,又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的目的,一方面以“实践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较强的操作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以“理论教学”为依托,向学生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

为克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平衡“两个依托”,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强化课内实训以构筑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采取多种模拟仿真手段以加大校内课外集中实训力度、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以创造真实训练环境等多种措施以凸显实践性教学,使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达到0.91:1。

“3”即“三个基础”,是指培养的国贸专业的学生一是要有外贸职业素质基础,二是要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基础,三是要有经营管理能力基础,以确保其具有“一个中心”所要求的“零距离”岗位就业能力和良好理论素养。

3.“以证定课”的人才培养课程模式

根据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自身特点,还可以构建“234”多重层级模块式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在该体系中,6个“职业技能模块”中的每个模块均对应一个相应的行业从业资格证,而每个从业资格证又都对应行业企业中的一个具体的职业工作岗位,“职业技能模块”中的课程直接选用考证教材,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考证、‘零距离’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

通过这样的改革,避免了原有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能够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培养合格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从而解决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分析”,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兔
可爱的小白兔
小狗“噜噜”
小金鱼
我家的小黄狗
我的“好朋友”
捉鱼乐
第一次养蚕
飞吧,鸟儿
新版龟兔赛跑
龟虾大战
小狗
动物小世界
我喜欢的动物
我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探析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的构建(1)论文
浅探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应用(1)论文
探析中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1)论文
研究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论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预警(1)论文
浅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问题(1)论文
浅析中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1)论文
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1)论文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论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论文
探析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1)论文
浅析外伤性胰腺损伤的诊治进展
探讨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1)论文
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1)论文
古诗新教 培养自学能力——“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探索-《静夜思》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建议之一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九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三
《影子》AB案
教师导入,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尾巴》教学案例与反思
《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
《小松鼠找花生》案例及评析
展开想象和梦幻的翅膀——《小小的船》教学片断评析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影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细读体悟 演读见悟--新课标教材第一册《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感受美——《小小的船》案例分析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小小的船》教学片断评析
玩中学 学中玩——我教《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