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作文教学方法新探论文范文

作文教学方法新探论文范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2

作文教学方法新探论文范文

作文训练序列化,教给学生写法;解除束缚,鼓励个性作文;利用网络,促进交,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作文教学方法新探论文范文”

作文教学方法新探论文范文

初中学生作文时存在四大“苦恼”:一苦心如枯井,没内容可写;二苦缺乏必要的写法指导,不知道怎么写;三苦束缚太多,不敢大胆有创意地写;四苦作文没有交流的渠道,没有动力写。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遵循作文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出消除学生“四苦”的“四招”,有效地贯彻了新课标的作文理念,使不少学生享受到了写作的快乐。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作文首先得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而眼下学生普遍感觉生活单调,那么,怎样才能促使学生将生活之源源源不断地流向作文呢?

经过学习实践,笔者发现最好的办法是创设作文教学情境,让作文教学情境为学生的作文开源。作文教学情境法,依据直观教学原理和情知对称原理,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有意创设一个个具体的场合、景象,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为学生写作提供材料来源。具体做法如下:

1.深入生活体会情境,组织活动体验情境

“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书”,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感受,收集资料;同时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为作文而开展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受和体验。

写建筑,笔者请家长带学生参观柳州的桥;写游记,笔者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箭盘山奇石园参观;写人的记叙文,启发学生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写作的素材,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观察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写事的记叙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通过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体验生活,获得感悟。当学生充满激情地感受生活时,生活也会馈赠他们写作的灵感。

2.运用直观教具演示情境

“百闻不如一见”,写状物的作文,最适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情境,使学生对物的形、色、味、质地、气质特点等有感性的接触。直观教具可以是教学模具、挂图、实物等。例如写一件工艺品,笔者让每个学习小组带一件工艺品到课堂上观察;介绍小动物,笔者同样让同学们带小宠物到课堂上观察。每每这时教室里热闹非凡,大家兴致勃勃地观察、讨论、把玩实物,对事物的特点有了全面的认识。

3.运用语言描绘情境

当然,我们不可能每写一篇作文都要把学生带入生活的实景,这就都需要教师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有声有色的描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生活的表象和体验,从而获得写作素材。例如, 在指导学生写有关亲情作文时,笔者这样唤起学生的情感和联想:“同学们,有人说,亲情是一件厚实的棉袄,温暖着我们的心房;有人说,亲情是一把大伞,它遮挡了生活的风风雨雨;有人说,亲情是一缕温暖的春风,染绿了荒芜的山冈。同学们,那一杯牛奶、那一个眼神、那一个手势、那一番话语……你一定感觉到了,亲情曾不止一次触动了我们的心灵,那么就拿起你的笔,抒写那一次次心灵的颤动吧!”

总之,我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思想感情都是作文的素材,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就能让学生找到作文之源,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

二、“跟着感觉走”?—— 作文训练序列化

懂得“写什么”,许多同学仍然不懂得如何下笔行文,总不可能跟着感觉走吧?然而,许多教师在作文的训练时也是跟着感觉走,作文的训练存在随意性,缺乏完善、科学、有序的训练体系。而作文教学是一项具有整体性、内在逻辑性、系统性的活动。学生只有获得了写作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他们才会构思、立意、布局、表达。

根据作文训练内在的规律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理,笔者在作文指导上注重作文训练的序列化,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从而解决“怎么写”的困难。

总的原则是:先口头后书面,先单项后综合,先模仿后创造,先记叙描写再说明议论,逐步实现作文教学的科学化,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具体做法是:

1.口头作文

叶圣陶说,“作文和说话本是同一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罢了,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作文训练从说到写,说写结合,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口头作文,可安排在书面写作之前进行,也可以单独安排在平时的训练中。口头作文的题材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父母、校园生活、见闻感受、时事评论、演讲辩论、一件物品、一处风景、一本好书、一次活动等等。通过口头作文,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

2.单项训练

可安排人物的描写单项训练,景物描写单项训练,场景描写单项训练,还有叙事、构思、选材、线索、结构、思维、想象等等训练点。单项训练一定要全面透彻,即使在单项训练时,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对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教会学生:第一步,用简单的“人+话”的格式说话;第二步,用“人+动作+话”的格式说话;第三步,用“人+动作+表情+话”的格式说话;第四步,用“人+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话”的格式说话。

3.初中三年的训练总安排

七年级以记叙描写训练为主,八年级逐步开始进行说明训练,九年级着手议论性的训练,但整个初中阶段仍以记叙描写训练为主。

三、我的作文谁做主?—— 鼓励个性作文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的作文没有个性,没有真情,没有创意的表达。他们唯恐自己的情感不够高尚,思想不够深刻,语言不够成熟,以致得不到高分,于是学生被压制了个性,束缚了手脚,他们战战兢兢地揣摩教师心目中好文章的标准,因此,作文中便充斥着伪圣的假话、成人的语言,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作文丧失了自我。

其实,学生年龄不同,认识水平各异,而且性格爱好特长经历各种各样。他们对于同一事物,观察和思考的角度往往不同,写作过程中的选材、谋篇、布局、立意、修改无一不是个体的主观行为,就会呈现出个体的差异与色彩。好的文章往往是因为涂抹了个性化的色彩,才有了与众不同与感人至深的力量。个性是文章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我们教给学生写作的种种手法,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反而,我们要“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呢?

1. 要鼓励学生表现个性的思想

学生的思想尽管不很成熟,或许还不很正确,但是正表现了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是非标准,自己的好恶衡量所有的学生,要多宽容,哪怕学生的观点有点偏激,只要教师给予适度的指导,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尊重和保护。教师的责任是发现学生写作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更好地发展。

2.要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的习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有一次,有一位学生写《成长路上,你牵着我的手》,其中的“你”,既非父母,也非朋友兄长,而是《格林童话》,虽然文章内容不够具体,但是笔者首先肯定了她思维的独创性,在笔者的鼓励下,她进行了修改,最后创作了一篇新颖的佳作。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放飞,创新的芽便会破土而出。

4.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要多肯定学生大胆使用一些并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独创的句子,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但是,我们要注意,在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的同时,同样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创新不等于一味标新立异,不等于让不健康的甚至反动的言论大行其道,学生的个性创造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

四、一枝独秀为哪般?——网络构筑作文交流和发表的平台

传统的作文教学不够重视作文交流的环节,而美国《提高写作技能》一书开宗明义地表明,“写,是为了有效的交流”。新课标也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笔者认为促进学生作文交流有多方面的意义:

1.能够使学生相互间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形成思想和思维的碰撞,同时也促进作文的相互评改。

2.另一方面,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会得到满足,从而获得写作的内在激励。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 其排序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价值实现需求(成就的需求),笔者认为作文交流可以满足后三个层次的需求。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给孩子以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在他们的心中激发自豪感、自尊心——这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学习取得成绩乃是孩子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和愿望的内在力量的唯一源泉。”

笔者认为,要改变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还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能否把作文从语文课中独立出来,给作文独立的时间,专门的师资?能否给教师一套完整有序的作文教材?总之,只有多想办法,才会有出路。

参考文献:

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作文教学方法新探论文范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钱带来的烦恼
迟来的雪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我的转笔刀
我最爱的玩具
文具盒的自述
我最亲密的伙伴
扫除心灵的污垢
我的文具盒
谈节约
绿豆发芽小实验
热爱生命,珍惜时间
消灭人们心头的“魔爪”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浅谈《工科数学教学团队》的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简析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制度设计
试论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需求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沈阳理工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试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观探析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方法的三个层次
浅析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关于大众化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教育质量研究
西部省属医学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缺失与应对
高校青年教师激励问题浅谈
人力资源管理视诵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问题探析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有效性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