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2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象征性暴力
【摘要】暴力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是,很多学者关注的仅仅是“真实性暴力”,对于更为隐蔽的“象征性暴力”却提之甚少。暴力已经渗入了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其进行文化研究是极其必要的。本文试图用文化研究的观点,以欧茨的小说《他们》为例,阐释象征性暴力的运作过程,提醒人们正视现代社会中的这种不冷杀手。
【关键词】文化研究;象征性暴力;乔伊斯·卡罗尔·欧茨;他们
1.社会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
近年来,文化研究在文学研究领域被炒得火热,很多学者都在打文化研究的擦边球。那么什么是文化研究呢?对于这一文学概念,很难有统一的定论,因为文化研究是一个涉及广泛的研究方式,它所涉及的领域可以包括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哲学等等。正是因为它广阔的内涵,所以很难给出文化研究的确切定义。文化研究的广阔内涵往往使学者在研究文学或者文艺的时候横跨许多学科,涉及众多领域。因此,这一新兴研究方法使文学研究摆脱了多年仅仅被束缚在单一领域研究的桎梏,让文学研究与历史社会现实接轨,真正实现了“文以载道”的目的。
文化研究涉及众多学科,往往很难从单一学科来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而杂糅了各类学科的文化研究又往往显得过于泛泛。因此,以一个学科为主要切入点的研究方法不失为一个良策:例如,从社会学的角度,以象征性暴力为切入点,对于欧茨的小说《他们》进行文化研究。文学与社会和我们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学作品表现过去社会的一个阶段,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并引导我们面向未来。”[4]因此有必要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探究其背后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分析文学对于现实社会的警示作用。
2.文化视野下的暴力解读
暴力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近年来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在政治和阶级斗争中,暴力是一种维护国家统治的必要手段。传统的暴力概念更多的是一种物理强制性力量(硬暴力)。社会学中也把暴力定义为以权力为基础的物理性强制力;当提到与之相对的另一种力量时,则称为自觉追随引导的力量。有些文学研究者和文化研究者把“暴力”分为“真实性暴力”(real violence)和“象征性暴力”(symbolic violence)。
真实性暴力顾名思义就是各大辞典对于暴力的传统定义,就是可见的有形的,也可以叫做硬暴力;而象征性暴力,布迪厄称之为“象征符号性暴力”,他认为,“对个人而言,通过教育、文化、知识、美感、情趣、语言等,象征符号性暴力为人们提供或剥夺其所需要的关于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我价值的认同感。”[3]以教育为例,“社会通过教育来调和传统价值观和社会变化,在教育作为知识传播的幌子下维护现存的社会再生产秩序。于是,教育成为再生产和维护现存社会制度的统治形式。那么,对社会主体进行社会文化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象征暴力’或‘软暴力’过程。”正如布尔迪厄所说:“当教育在商品和服务生产以及生产者本身的生产过程中扮决定性角色时,教育就不再是纯粹的教育了。”[5]可见象征暴力是相对于真实暴力也就是传统有形的硬暴力一种暴力类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老师
- 我的老师
- 我的老师
- 我的老师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我们的陈老师
- 我的老师
- 老师,我想对你说
- 一封信
- 老师的目光
- 我有一个好老师
- 给柯老师的一封信
- 我的新老师
- 夸夸我的班主任
- “可爱”的体育老师
- 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人本思考
- 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分析
-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 财务风险与控制研究
- 本科毕业论文--浅谈股票期权激励下的经营者行为特征
- 发掘数据金矿的工具
- 本科毕业论文--特别清算制度略论
- 浅谈发展国内旅游
-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规范
- 本科毕业论文--从管理经济学看中国酒店业的定价策略
-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要点
- 本科自考论文指导老师谈撰写毕业论文
- 实施企业知识管理的一点认识
- 本科生毕业论文任务书
- “窃读”的苦与乐
- 窃读记
- 我是读书长大的
- 《窃读记》教学反思
- 我的窃读经历
- 怎一个爱字了得?───《窃读记》文本细读及教学建议
- 《窃读记》教学反思
- 《窃读记》教学反思
- 窃读记
- 品味窃读的滋味──《窃读记》片段教学有感
- 明读记
- 《窃读记》印象
- 《窃读记》教学反思
- 《窃读记》教学杂谈
- 窃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