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1
生成新词语“猛料”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摘要:“猛料”是近年来生成的新词语。它的生成除了有语言内部因素的作用外,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也有明显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从新词语“猛料”的个案分析来看,社会文化因素对生成新词语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以及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关键词:猛料;烹饪术语;饮食文化;民族思维
“猛料”是近年来在新闻媒体,特别是在报纸杂志、网络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新词语。它最初作为一个烹饪术语出现,指“强烈有力的烹饪辅料”;后引申为一个新闻术语,指“能引起强烈反响的新闻消息”。
北京语言大学李润生先生在《新闻术语“猛料”的意义及其变化》一文中,从语义学的角度论述了“猛料”这一新词语出现的语言内部因素的作用,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思考,这一新词语的产生与词义引申变化,还有语言外部因素——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孕育
从最初语义看,“猛料”属于饮食文化的烹饪词汇。在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并伴随形成较高的烹饪技术和完备的五味调和理论及实践。如表示烹饪方法的术语,就多达烧、烤、煎、炙、爆、焙、炒、蒸、熘、炖、涮、腌等十多个。商周的《礼记o内则》就记载:“凡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韭;三牲用艾,和用毓,兽用梅。”发展到现在,中国烹饪采用的调味品多达五百多种,几大特色菜系:鲁菜、川菜、湘菜、粤菜等,用“料”调出的味是这些菜系独有的标志,用以命名这些调味料及其味道的词语极其丰富繁杂,“料”在饮食文化词汇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然。传统饮食文化孕育了丰富的和“料”有关的词汇。
萨丕尔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这种语义联系反映了新词语“猛料”与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已有“作料”的基础上出现“猛料”,是现代人们对烹饪调料进一步认识和饮食文化发展的结果,如罗常培先生所说的:“语义发展史与社会生活经济、环境的发展分不开。”因此,是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孕育了新词语“猛料”的生成。
二、传统民族思维的构造
如果说民族传统饮食文化是新词语“猛料”产生的土壤的话,那么民族传统思维是其产生和词义变化的种子。洪堡特说:“语言是精神的产物和思维的手段。”我们可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下:一是作为烹饪术语时,“猛”与“料”两个语素相结合的思维;二是后来作为新闻术语时,从烹饪术语转变到新闻术语的引申转变的思维。
“猛”是现代汉语中有很强能产力的语素,基本义是强烈、有力,与“料”结合组成偏正关系修饰“料”,突出强调了烹饪作料的强烈有力的味道。这一语素组合,与我国注重烹饪和调味的传统饮食文化是分不开的,其思维就源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对作料的深刻认识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独特的用味觉来体验和认识饮食的思维。这种思维,甚至扩大到了观察和认知其他的许多领域,并形成传统的民族思维认知模式。
事实上的确如此,李波在《“吃垮”中国——中国饮食文化反思》中就说:“中国人是靠味觉在认知自己、认知同类、认知这个世界,也是通过味觉来表达这个世界。味觉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生理想,味觉就是一切。”虽然李先生言过其实,但也说明了中华民族用味觉思维来观察和认知的事实。这也可以用汉语语言作为佐证,在汉语词汇中,表味觉的这个“味”字大量修饰人生、人情、工作、文章等广大领域。如:人生百味、人情味、工作没味、文章有韵味等等。这些短语表明,“味觉思维”早已超出饮食范围而扩大到其他领域,是我国民族观察和认知人、自然等许多领域的思维方式之一。
那么,在这种传统民族思维的影响下,新词语“猛料”自然会从烹饪术语过度到新闻术语。
三、现代个性社会的催化
如果说民族传统文化和思维是新词语“猛料”产生和词义引申变化的土壤和种子的话,那么现代个性社会就是其生长的催化剂。
从新词语“猛料”的出现到现在不过五六年,相对于上文谈到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来说,它不应该出现这么晚;相对于“猛料”词义引申变化的时间来说,它又是这么快。这就说明还有另外一个影响新词语“猛料”形成和词义引申变化的因素:现代个性社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还用活吗?
- 神秘岛占卜师的算命
- 难忘的谢永龙老师
- 五年乐章
- 最快乐的人
- 想念你——郭星
- 个人简介
- 我班上的“搞笑”之星
- 《五年乐章》
- 傀儡娃娃(二)
- 第99颗许愿星
- 微笑
- 可爱的小QQ
- 会说话的眼睛
- 我们一起看奥运
- 阅读可从文学常识入手
- 意义张力的消解:“汉语新文学”概念之于金庸研究的价值
- 新文学后期海派的传奇抒写
- 师范教育的发展
- 名言名句及文学常识
- 基于电子白板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 漫谈新文学旧书
- 从《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说起
- 文学常识
- 评蔡元培先生《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
- 陈寅恪与历史社会文学研究法
- 主题学视野下的新文学路径及其走向
- 反思社会主义文学
- 例谈文学常识题的解题方法
- 如何复习文学常识
- 《人生的境界》(2课时)教学设计
- 《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 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我心归去》《前方》..
- 《烛之武退秦师》...
-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 烛之武退秦师..
- 《祝福》板书设计 .
- 师说..
- 囚绿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核舟记》.设计.
- 游褒禅山记.
-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两则.
-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