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8
社会主体个人化的历史根据
摘要:原始社会的社会主体—氏族、部落;奴隶社会的社会主体—部落国家;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体—民族国家(领主庄园)、家庭;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体—单个的人。关键词:社会形态;社会主体;国家;个人
社会主体是指特定社会形态中个人和社会生存发展的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基本存在单位。所谓社会主体个人化就是指单个人成为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存在单位。单个人作为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单位是伴随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在阶级社会,个人分属于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现代社会中,阶级、阶层和集团通常是由各种政党和派别组织领导的,这种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和划分社会历史形态及其国家性质和本质的科学方法,不是认识和划分社会主体的方法。因为“阶级”是一个集合概念,是社会历史中的非实体性存在,而不是实体性存在,所以,任何阶级都不能作为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单位。人类社会形态不仅仅是一种阶级性的存在也是一种自然存在,而且归根结底是一种自然存在。作为自然存在的社会形态,其不同发展阶段(形态)具有不同的社会主体。
一、原始社会的社会主体——氏族、部落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们是以群体的方式生存和发展的,氏族、部落是其基本存在单位。氏族、部落的名称大都与其图腾崇拜物相一致,“摩尔根举出易洛魁人的氏族,特别是塞讷卡部落的氏族,作为这种原始氏族的古典形式。这个部落内有八个氏族,都以动物的名称命名:狼、熊、龟、海狸、鹿、鹬、苍鹭、鹰”。人们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人们之间的差别主要是自然分工和自然差别。个体完全依附于(离不开)群体,区分不同的个人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没有意义。“氏族有一定的名称或一套名称,在全部落内只有该氏族才能使用这些名称,因此,氏族个别成员的名字,也就表明了他属于哪一氏族。氏族的名称一开始就同氏族的权利密切联系在一起”。“部落的名称,看来多半是偶然发生,而不是有意选择的”。由于部落和部落联盟是建立在氏族基础上的,所以应该说氏族是比部落更为基本的社会主体;由于“在原则上,每一个部落只要没有同其他部落订立明确的和平条约,它同这些部落便都算是处在战争状态”,所以部落也应该是社会主体之一;由于原始社会的社会主体是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所以,如果没有其他氏族的收养,单个人被赶出氏族或部落就等于被判处死刑。
二、奴隶社会的社会主体——部落国家
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导致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部落开始发生分化瓦解,氏族和部落之间以掠夺财物和人员为目的的战争频繁发生,氏族内部结构及成员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变,武力征服和暴力统治代替了血缘关系纽带,最终奴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新的社会主体——部落国家取代了旧的社会主体——氏族、部落。
奴隶制的产生过程也是民族和国家的孕育和产生的过程,部落、部落国家之间的战争和融合发展导致了民族的产生。奴隶制国家一般是由众多部落或部落国家构成,甚至众多部落国家内部还有更小的部落国家存在,因此,奴隶社会是一个部落国家林立的社会。包括奴隶主在内的任何人离开部落国家都是无法生存的,所以部落国家构成奴隶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单位。有学者指出,早期奴隶社会是以部落整体奴隶制为主。果真如此的话,那也不过是部落国家的内部构成问题。原始氏族、部落作为社会主体退出历史舞台已经具有了历史必然性,尽管它还将以“村社”、“公社”、“马尔克”等新的形式继续长期存在着。
三、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体——民族国家(领主庄园)、家庭
国家产生于奴隶社会,封建的民族国家是自然经济条件下国家发展的最高形态,与奴隶社会不同的是,封建社会奉行专制统治和等级特权制度。这个时期世界上各主要民族已基本形成,并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一是各民族之间通过多种途径继续相互融合发展产生新的民族;二是各民族开始追求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出现了单一民族国家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并存纷争的局面。值得关注的是,封建的国家结构及其发展在中国和欧洲呈现出了很大的不同。欧洲封建社会更多的呈现出民族分立、王国割据的松散状态,中国封建社会则更多的呈现出多民族融合统一、中央集权专制的稳定状态。这使得社会主体在中国和欧洲也有所不同:在中国,多民族国家和家庭成为社会生存发展的主体,在欧洲则主要是单一民族国家和贵族领主庄园作为社会主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合唱比赛
- 灰姑娘
- 小兔运南瓜
- 橡皮擦
- 续编《小摄影师》
- 剪指甲
- 去龟山公园
- 圣诞狂欢夜
- 桂圆肉
- 我会拼小猪
- 温泉
- 想象明天的数学考试
- 我多想去看看!
- 是谁?
- 打扫卫生
-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分层次目标教学研究
- 关于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衔接问题的探讨
- 试论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设想
- 试论高职机电类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
- 试析数学实验在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推广
- 浅谈关于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 浅析改革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模式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 浅论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 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营销推广形式及实现研究
- 试论素质教育的会计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法研究
-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探索
- 高职《油水井生产与维护》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的研究
- 浅析职业学院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
- 关于高职机电类学生电工实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 《郭沫若诗两首》课时训练
- 《女娲造人》课标解读
- 女娲人物形象简析
- 《女娲造人》课文结构分析
- 《女娲造人》课文鉴赏──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 《女娲造人》探究性教学案例实录
- 《女娲造人》课文导读
- 《女娲造人》课堂实录
- 《女娲造人》教学案例
- 《女娲造人》学法指导
- 《女娲造人》课后反思
- 《郭沫若诗两首》同步达纲练习
- 《女娲造人》学法导引
- 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思维自由飞翔──《女娲造人》课堂实录
- 《郭沫若诗两首》课外语段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