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4-01-17
公共管理的人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人文化的公共管理体系。前一阶段出现的“杜宝良事件”反映出我国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人文缺失”倾向。它从一个侧面警示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完善服务,加强公共事业的人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公共管理的工作水平和社会效率。
我国当前公共事业管理中出现的“人文缺失”倾向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动化过度,替代人际交流。一些公共管理部门片面追求高科技、自动化,出现了“科技万能”、“自动化蔓延”的唯科技倾向。电子眼拍摄本来只是交通管理的一个操作环节,而在一些交管部门,它却成为“管理的全部”,本应进行的告之、反馈、教育等人际交流活动几乎全部略去,剩下的只有上缴罚款。在电信、互联网、现代商务及银行自动取款等服务系统,同样存在着“人力缺位”的问题。即使是颇具公信力的“市长热线”也多由录音接待。可谓科技对人文的“戏弄”,使人们大失所望。第二,市场化越轨,替代行政管理。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管理部门和人员把追求利润最大化渗透到行政管理领域,把公共管理的职权转化为寻求自身利益的手段。公共管理的职能是保障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它一旦掺入过多的功利性因素,就会成为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障碍。第三,制度化僵硬,替代人文关怀。一些管理部门片面强调制度化,以统一制度为标尺,实行“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而忽视对具体人事的实地考察。司机在同一地点招致“违章罚款”居然能够重复一百余次,这本身就是对这一禁行设置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双重质疑,被处罚者依法拥有的陈述和申辩权利在这里不复存在。
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通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秩序,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衡量公共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根本标准应该是社会公众的便利,而不是部门管理的便利。管理便利作为一种管理技术状态,固然也是我们所期望的,但它必须服从公众便利这一根本的服务目标。所以,在高科技与人文化之间,我们应该把人文化作为根本宗旨,而把高科技作为一种手段和途径。
人文化作为一个新的经济与管理学概念,是与高科技化紧密联系和相互对应的一个社会经济范畴。主要指经济与社会发展着眼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以人为本,尽量增加人文关怀,减少对人类活动和发展环境的不利影响。通过增加个性化的服务和沟通,避免高科技发展可能给人们带来的不便,提高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现实中,我们较多地强调科技创新,却忽视了对公共事业本身人文内涵和发展趋向的研究与探寻,把本来的工具和手段当成追求的宗旨,从而使公共管理中科技发展失去了人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这一点必须予以纠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电脑
- 复兴三日军训记
- 童年趣事--我的动物园
- 患“难”见真情
- 小狗阿斯朗
- 马戏团
- 炒蛋记
- 日光浴
- 偶得
- 我赢啦
- 弟弟,原谅我
- 一件大衣
- 爱痕
- 我是书痴
- 我真后悔
- 数据挖掘在物流业中的应用-物流管理论文(1)
- 经济全球化与物流服务综合化-物流管理论文(1)
- 浅议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 高职院校审计教学改革实例研究
- 职业教育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关于文化传统与物理课程
- 浅析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与对策-物流管理论文(1)
- 关于区域物流规划技术的理论探讨-物流管理论文(1)
- 空港物流:发挥“跑道效应”积极应对竞争-物流管理论文(1)
- 企业物流模式转换分析-物流管理论文(1)
- ERP系统:企业管理创新的平台-物流管理论文(1)
- 浅析零售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物流管理论文(1)
- 美的公司物流完善之路的启示-物流管理论文(1)
- 试论高中物理道德课堂的构建
- 关于物理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探讨
- 《在山的那边》课时训练
- 在山的那边
- 《在山的那边》基础知识训练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
- 理想与幻想──读《在山的那边》有感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基础知识训练
- 《在山的那边》课堂练习
- 《在山的那边》课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