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31
文化的馈赠
【正 文】 今年北京论坛的主题“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表达了我们追求的目标。我所谓“ 文化的馈赠”则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当采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我是研究中国古典文 学的,近年来特别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今天我愿意从中华文明史讲起。
如果追溯世界上几个古老文明起源的年代,中华文明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 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较早以 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 汉族不断与周围的民族相融合,形成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文明的演进过 程,不是互相灭绝,而是互相融合。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 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多元一体的格局最 晚在西周就建立起来了,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 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完整性而没有被打破。 因此,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
中华文明和域外异质文明的接触,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印度佛教对中华文明的影 响表现在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等等许多方面,而佛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便出现了禅 宗,禅宗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从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但在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只是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局部补充。鸦片战争之后,在救亡的呼 声中,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介绍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 “师夷长技”的方针,便是一个带有标志性的变化。此后,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科学技 术的层面到政治、人文层面的深化过程。废科举、兴学校,留学、办报,种种新的事物 迅速出现,形成一种新的时代潮流,促使中华文明继续前进。
然而,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发育成长起来的,周围的天然屏障, 一方面保护着中华文明较少受到外族的入侵而能够独立地连续地发展;另一方面也限制 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总的看来对外文化交流的机会毕竟不多,交流的地域也 不广。当中华文明发展到鼎盛期后,特别是当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文明实现了近代化的转 变之后,中华文明急需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以丰富发展自己,可是在这个历史的关 头,清朝统治者却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故步自封,不图进取,丧失了历史机遇,遂 使中华文明逐渐被排斥到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之外,并处于落后的地位,甚至沦落到任 人宰割的地步。这是我们回顾中华文明史的时候不能不深感悲痛的,也是我们应当牢牢 记住的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
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发展的趋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一切有识之 士的种种呼号与努力,无非以此为中心。直到今天,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仍然是尚未 完成的历史任务。打开大门,是在保持自己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 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走向世界,是带着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悲伤着,面对着,并快乐着
- 人生之真谛
- 活出你的骨气来
- 女性
- 风雨中的彩虹
- 春天·春景
- 中国雄心
-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 幸福
- 真实的自我
- 所谓创新
- 昂起你的头
- 思念如海
- 有些美好需要流逝
- 关于时尚
- 血液运输过程的冷链控制分析
- 学校卫生标准发展历程及标准体系
- 饮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 浅谈医院办公室职员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 学校卫生工作法律效力渊源及其支持性政策
- 以健康体检为引导探讨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模式
- DAPK基因甲基化与肿瘤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浅析基本医疗保险的卫生资源消耗与医疗服务关系
- 上海市未婚青少年非意愿妊娠行为分析
- 浅谈对我国护理工作模式的一些想法
- 上海市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模式定性访谈分析
- 中医推拿治疗亚健康状态的评价进展
- 临床药师开展患者用药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 公共卫生管理机制中突发疾病控制策略
- 对医院病案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的探讨
- 探寻语文课堂新模式
- 什么是真意义上的走进文本
- 选修课的开设与教学(二)
- 《体育课》教学反思
-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 五步阅读教学法
- 对语文优质课评比的几点反思
- 谈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 不要冷落了文言修辞
- 文化大师们讲学的神采
- 课外阅读学生活动设计实例
- 谈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性
- 传统板书不可废
- 高中语文《史记》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 此中有真味,辨之而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