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城市制度:城市发展的核心构架

城市制度:城市发展的核心构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4-01-17

城市制度:城市发展的核心构架

[摘 要] 讨论了城市制度的本质、结构、功能及我国城市的发展模式,提出城市制度不完善是我国城市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建构与转换城市制度是城市发展进入自觉阶段的根本标志。我国城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应以制度创新为先导。

[关键词] 城市制度;跨越式发展;制度先导

一、城市制度:城市发展的实践呼唤

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率,加快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对我国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层次、综合实力及国际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已成为我国各地区的重要发展战略。

城市作为要素众多的复杂系统,人口、环境、资源、产业、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以什么为基础整合,形成良性的城市运行系统?推动发展城市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应该以什么为核心推动城市的发展?如何保证城市发展目的与手段的协调、合理化?对我国而言,在全球化背景下,历史文化传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需要同步推进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而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又是城市发展的两个阶段,那么我们如何协调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如何实现城市发展的良性跨越?

这些问题不解决,城市发展目标将是盲目的,城市发展战略将是低效的,城市发展过程将是无序的。从我国城市发展实践看,也确实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有的地方不注重城市工业的发展、改造、升级,忽视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间的互为基础、互相支撑,将城市发展简单等同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改造和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的地区用变更户口,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方法快速提高人口的城市化率;有的地方用变更行政区划,将城市周边乡镇划为城区的方法提高其城市化水平;有的地方不能处理好城市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城市发展等同于单纯的领导决策、政府行为;有的地方脱离本地实际,对发达国家城市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缺少反思,盲目照搬较发达城市的发展模式。诸多实践问题进一步说明,科学认识是科学实践的先导,对城市本质、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本质的深刻认识是正确推动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

笔者认为,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与城市研究中“制度视角”的缺失有关;城市制度是整合城市诸多要素的核心,城市有序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的重要本质;能否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推动社会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自觉程度的重要标准,自觉推动城市制度转换是城市发展进入自觉阶段的根本标志;反思城市制度,借助系统方法和哲学思维全面、深刻地把握城市本质,是推动我国城市良性、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与重要前提。

二 交往规则:城市制度的本质

人们往往把城市化等同于城市人口的相对增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大,或城市相对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人口、城区、经济总量无疑是城市化的重要基础和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但人口、城区与经济总量只是城市的外延与现象。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或经济、文化中心,作为多样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聚集地,代表着一种生活和生存方式,它的基础是一种制度和规则。城市发展史也就是城市制度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作用的辩证发展史,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交往方式和规则的转换史,及城市制度的转换史。城市制度是城市的深层内涵与本质。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是近代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两个阶段。工业革命至二次大战,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阶段。二次大战后,随着国家失业救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的启动,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充分城市化”以后,开始向城市现代化转换。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比重逐渐上升的过程,市场经济的成熟过程,也就是其城市现代化逐步深化与成熟的过程。人们往往用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新兴产业的比重大小、社会公共事业的发达程度等作为城市现代化的指标,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不应忽视的是,以上诸方面的进步都离不开完善、规范的城市制度的支撑。从本质上看,发达国家城市现代化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形成了较完善、合理的城市制度,即完善的市场体制、合理的民主机制与开放、平等的市民交往习俗的统一。城市制度的成熟与完善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西方发达国家并不是城市发展的终点。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引发了诸多社会与心理问题。而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重要基础是反思现有城市制度的不足,建构更加完善、合理、人性化的城市制度来引导城市发展。城市制度的进一步转换、合理化,是城市进一步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与保障。

所谓城市制度,是发展主体在观念特别是行为实践中,对城市本质、结构、功能、意义、价值等的规则性确认。首先,从一般规则论看,城市制度也就是城市交往规则,城市存在与发展的规则,城市成员在多层次交往中所形成与体现的规则,包括以上层建筑为基础的正式制度(如有关城市准入、发展的法规)和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非正式制度(如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相互交往,对待外来人口等的习俗、习惯)。其次,从城市存在的基础看,城市制度是城市存在的规则支撑,城市发展的深层依据,及城市的深层本质。城市代表着一种相对独特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和交往方式,城市制度是新型生产、生存和交往方式的存在依据。一定意义上,城市的发展也就是多极主体多层次交往的不断扩大、深化与合理化,而规则即城市制度的不断合理化是城市有序发展的根本保障。离开了城市制度,城市就无以存在、无以发展。第三,从发展资源看,城市制度是城市发展的支撑性资源。城市资源是以制度资源为核心的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与文化传统的统一。没有城市制度的“调控”,也就没有自然环境、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城市资源的合理、有序、高效整合。第四,从城市内在结构与发展动力看,城市制度是城市内在结构的灵魂,城市存在与发展的内在动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构成了城市的内在结构与动力系统,城市制度内存于这个系统的每一方面,是其正常运转的调控中心和神经中枢,合理的城市制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第五,从文明构成看,城市制度是城市文明的重要内容。人类交往是物质交往、精神交往与规则交往的统一,规则交往的不断合理化构成人类的制度文明。城市作为人类交往的产物与场所,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的统一体。制度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制度是城市文明的高级形态,是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的现实集中体现。第六,从发展评价标准看,城市制度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本质参数。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水平,不仅体现为城市的产业类型、经济总量、人口数量,还体现为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程度,城市权力的公共化程度,城市成员日常行为的合理化程度等,而这些方面的整合也就是城市制度的发展程度,因此城市制度的合理化程度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尺度。第七,从发展自觉程度看,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推动城市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能否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推动发展是区分“自发发展”与“自觉发展”,衡量发展自觉化程度的重要尺度。城市现代化水平最终体现为城市制度的发展水平,认识城市制度的本质,以制度创新为先导推动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自觉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音乐喷泉
缩写——《鲁本的秘密》
我的小天地
图书馆—我的智慧之门
节俭是美德
上网让我增长了知识
体验“长征”
家乡的田野
我的家
话说中秋
难熬的一节课
倒背电筒
调皮的硬币
游龙潭峡谷
校园一角
浅析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1)论文
浅探人力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1)论文
浅析餐饮业服务员人力资源管理及对策(1)论文
探析新时期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论非物质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1)论文
试析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论文
论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1)论文
探析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1)论文
探析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及对策(1)论文
浅论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导向(1)论文
探析路桥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探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1)论文
论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谈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1)论文
关于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思考(1)论文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二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十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十三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十一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五
《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三
《静夜思》教学设计之四
《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一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三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十二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四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