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曼纽尔.卡斯泰尔:信息时代的理论家

曼纽尔.卡斯泰尔:信息时代的理论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曼纽尔.卡斯泰尔:信息时代的理论家

生 平 曼纽尔·卡斯泰尔(manuel castells),世界著名的信息社会研究专家、城市社会学家,1942年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市的一个贵族家庭。1958-1962年,曾在巴塞罗那大学学习法律和经济,1964年毕业于梭尔邦大学(sorbonne)的经济法律系。

1965-1967年就读于巴黎大学,师从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阿兰·杜罕(alain touraine),并兼任巴黎大学高等实践学院工业社会学研究室研究人员。1967年在巴黎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同时也获得了梭尔邦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并留任巴黎大学南特校区任教。

1969-1970年,卡斯泰尔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drid)担任社会学助理教授。1970年又转回到巴黎,尔后在巴黎大学高等社会科学院担任副教授暨城市社会学研究室主任达10年之久。

1979年,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盛情邀请,卡斯泰尔离法赴美,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系和社会学系教授。同时,担任马德里自治大学(universidad autonoma de madrid)的新技术社会学学院的教授兼院长和巴塞罗那科学研究委员会的研究员。

成果与荣誉 卡斯泰尔是当今世界上信息化、城市化研究领域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一生勤奋刻苦、耕耘不止,迄今已出版过20多部著作,发表过100多篇论文。

其代表作有:《城市问题:马克思主义思路》(1972)、《帝国主义与拉丁美洲的城市化》(1973)、《城市、阶级与权力》(1978)、《经济危机与美国社会》(1980)、《城市与市民:城市运动的跨文化理论》(1983)、《高技术、空间与社会》(1985)、《西班牙的新技术、经济与社会》(1986)、《信息技术、经济重构与城市发展》(1988)、《信息化城市》(1989)、《世界的科技城:21世纪工业复杂性的构成》(与斯科特合著,1994)、《区域化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城市管理》(与博雅合著,1996),以及被称为信息时代三部曲的《网络社会的兴起》(19

9

6)、《认同的力量》(19

9

7)、《千年的终结》(19

9

8)和《网络星空》(200

1)等等。尤其是1972年出版的他的第一本个人专著《城市问题》曾被转译成10多种语言,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著作。

他通过对法国、西班牙、拉丁美洲和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田野调查而做的有关城市社会运动和社区组织的比较研究,不仅使他获得了1983年赖特·米尔斯奖(c. wright mills award),而且还被学界誉为“新城市社会学”的创始人。1998年,卡斯泰尔获得了美国社会学会的罗伯特和海伦·林德奖(the robert and helen lynd award),以及马德里地方政府颁发的都市计划最佳论文弗兰德斯奖。

2000年因其对“加泰窿工人商业团体”的杰出研究而获得国际五一奖章。1995-1997年卡斯泰尔曾受聘担任欧洲委员会信息社会高级专家组成员。

也曾担任过国际社会学协会城市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人和加利福尼亚大学西欧研究中心主任,是伯克利国际经济圆桌会议的资深研究员,古根汉(guggenheim)会员。此外,卡斯泰尔曾在大约40个国家的300所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发表过演说,担任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发展计划委员会、欧盟,以及智利、法国、厄瓜多尔、中国、俄罗斯、巴西、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家政府的高级顾问。

一、网络社会的兴起 作为当代社会的一个产物,今天,电子网络可以说已经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

一、二十年来,随着全球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断普及,原先仅存在于科学家或计算机从业人员之间交流的网络,现在已成为普通人日常交往的一种方式了。网络已经成为当今许多话题的一个重要背景和技术手段。

正如蒸汽机带来了工业社会一样,网络也正在催生一个崭新的社会模式,型构出一种新的社会型态----网络社会,其重要特征体现在:经济行为的全球化、组织形式的网络化、工作方式的灵活化、职业结构的两极化、劳动生产的个性化等等。网络社会的到来代表了人类经验的一种巨大变化,尤其是由于网络自身所具有的时空抽离性、互动性、平等性、开放性等特点,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形式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契机,并成为支配和改变我们社会的重要源泉。

正如卡斯泰尔所指出的,作为一种历史趋势,信息时代的支配性功能与过程日益以网络组织起来。网络建构了我们社会新的社会型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性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为社会的整体性变革提供了动力源泉。

与传统的工业化社会相比,卡斯泰尔认为网络社会的兴起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一是以新的信息技术和基因工程为基础的新技术范式的出现,并不断地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创新,从而在总体上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二是全球化通过借助于网络而成为一种现实的社会运动,并在全球网络的广度、全球联系的强度、全球流动的速度和全球影响的深度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三是互联网将连接个人与群体,并共享多媒体的超文本(hypertext),而这种超文本构成了新文化的支柱,使其在享有意识形态和技术上自由的同时,得以跨越整个地球和整个人类历史。四是政治、经济、文化与信息的全球网络,将造成民族国家社会的终结。

五是科学知识的发展及其运用将使工业时代以来的文化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断得到调整。六是网络社会的社会变革还超出了社会和技术生产关系的范围,从而改变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阿凡提的故事》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读后感
读《皮皮鲁》系列有感
生命需要意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读《灰姑娘逃婚》有感
读《两个锄头》有感
书,伴我成长
读《两个锄头》有感
保护野生动物,与它们做朋友
读《两个锄头》有感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读《阿笨猫全传》有感
浅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强化“三个意识”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试析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三个转换”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词汇习得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选择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试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支撑作用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传播问题研究
试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人性化管理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探析以兴趣为导向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合理语境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二
《司马光》教学案例
《司马光》教学设计五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二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司马光》片段教学案例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三
《司马光》教学设计四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2)
《司马光》教学设计四(2)
《司马光》教学设计六
抓住一个“慌”字教《司马光》
这也是一种创新—《司马光》
《吃水不忘挖井人》片段教学案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