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迷惘的眼睛——也谈清宫片热

迷惘的眼睛——也谈清宫片热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7

迷惘的眼睛——也谈清宫片热

清宫戏走红,荧屏飘满大辫子,是中国近几年来的文化热象之一。有不少人看得津津有味,也有不少人看得啧有烦言。拥护的人用看的实际行动,通过收视率的居高不下来投赞成票;反对的人大声疾呼,用文章来发泄不满。不过,毕竟是商品社会,市场经济,反对者的呼声敌不过收视率的飙升,清宫戏大辫子依然接二连三,层出不穷。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求新机制在浇灌着这批不同寻常的艺术之花。

离我们最近的这个封建王朝,对中华民族确实有我们现在还看得见、摸得着的贡献。我们历来拿出傲人的资本 “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 ,严格点说,正是由清宫里的皇帝造成的。开创大明王朝的洪武帝朱元璋,要过饭,当过和尚,器量有限,把元朝皇帝赶往漠北之后,他就满足于自己控制下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盘,不再向外扩张。山海关外的东北、蒙古,嘉峪关外的新疆、西藏、台湾,都不在他的统治之下,地盘比赵宋王朝大不了多少。是新起的满洲贵族的雄才大略,才又把东北、蒙古、新疆、西藏、台湾重新划入版图,切实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说没有满清王朝,就没有中国现在的 “ 地大物博 ” ,并不过分。 “ 人多 ” 也是如此。据说自东汉末战乱之后,中国历代人口,均无达到东汉鼎盛时期的数字,是在满清王朝的统治之下,由于大量新土地的开垦,由于人多地区向人少地区的大量移民,由于“摊丁入亩”,“永不加赋”的政策,由于康乾盛世一百年的安定繁荣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人口才迅速超过农业时代的历史记录,很快翻了几番,达到几亿。进入近代以后,中国人可以拿来炫耀的现实的东西, “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 就是这样来的。饮水思源,夸大耀多,能不感激他的制造者么?要想复兴中华文化,再造中国辉煌,能不注目这个最近的盛世么?清宫戏走红,荧屏塞满大辫子,正是这种复兴心理、再造要求的折射。

作为一个民族,就像作为一个人一样,值得夸耀的是自己的创造,自己干出来的业绩,老拿祖先的遗产来炫耀,就会让人想起爱说 “ 我家从前,阔多了 ” 的阿 Q 。虽然阿 Q 说的 “ 阔 ” 已无从考证,我们的“地大人多”就在眼前,两者不能一概而论。但地大人多毕竟不是凭自己才智的创造,还是靠祖宗的福荫,说多了,自己也不好意思。所以现在以 “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 骄人的话说得也愈来愈少了。更何况, “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 的代价也太大。满人入关,以少制多,类似 “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 的例子并不少见。汉人是让满洲贵族杀服的。虽然有高论说杀人也有内外之别,满人的“扬州十日”,跟日本的“南京大屠杀”不能相提并论,无奈掉下的头颅,流淌的鲜血,失去的生命又是一样的。不过,奴隶在主人眼里只是工具,所以奴隶主杀害奴隶不算杀人,不过跟人宰牛一样。因而一贯把中国人当奴隶看得高士,赦免 “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 的杀人犯,也就情有可原。然而,在国内已不被当人了,在外人面前怎么能忽然变成人呢?日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不认罪,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中国人自己造成的。这些说的还是战争时期,杀人多,多到没法说清。到战争结束以后,杀人本该结束,却未终止, “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 ,仅仅为了头上的几根毛,就不知又有多少颗人头落地。民初的义士多责备国人的愚昧,革命了,连辫子也不愿剪,虽然脑后也空荡荡,其实是把辫子盘在了头上。小民的愚昧是可恨的,然而这可恨是无数人的鲜血和头颅造成的印记。抹去印记,谴责小民愚昧的风头过后, “ 留发不留头 ” 的历史公案少有涉及,控诉更少见。至于“跑马圈地”,血腥味看似少些,怕也未必。英国纺织业大发展,圈地牧羊,历史大书 “ 羊吃人 ” ,连万里之外的现代中国学子都知道。那么当初满洲贵族“跑马圈地”,“以绳圈地”,占民良田,吃人的事还能少了?中国的新旧历史书上,对与英国同一时期发生的中国满洲贵族三次大的圈地运动,不是毫不提及,就是提到,也是语焉不详,一句带过。 既没有控诉,也没有留下“马吃人”、“绳吃人”的说法。不是中国的“跑马圈地”没有英国的惨,而是中国人的命运在中国学者的心目中没有地位,没有人愿意为苦难中的农民呼救。

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满洲贵族在举着有形的钢刀大杀大砍,甚至把准噶尔民族整个杀绝的同时,还举着无形的软刀子割断中国人的中枢神经,使中国人成了只会动作,不会思想的准植物人。满洲贵族不仅沿用了明朝八股取士,尊孔读经的老传统,使读书人成为非经不读,非礼不行的书蠹禄虫,而且,大兴文字狱,把任何否定现体制,表露新思想的人物杀头鞭尸,广泛株连;把任何否定现体制,表露新思想的著作焚烧劈板,严禁传阅。文网之严,文祸之惨,登峰造极,亘古未有。本来,一个民族跟一个人一样,要靠思想指引才能前进,而思想就要靠读书人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灵思独运,潜心创造。可是,在满洲贵族的高压下,中国的读书人“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整个成了在文字狱和八股文之间蠕动的爬行动物,满洲贵族在扩大了中国人生存的物质空间的同时,为了一族、一姓、一家、一人的统治,就这样又极大地缩小了中国人生存的精神空间。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思想终于被窒息而死亡。民族还怎么能前进。结果是悲惨的,原本跑在世界前头,各国共羡的东方巨龙,很快被迅猛发展的欧洲雄鹰远远抛在后面。几艘兵船,几千兵丁,便把“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天朝上国打翻在地,踩在脚下,不仅把大片大片的土地割走,而且把大笔大笔的财富掠夺。庚子赔款一项即要给八国联军九亿八千余万两,马关条约一项即要给日本赔款二亿两,仅这两项,即达十一亿八千余万两之巨。中国成了世界的笑柄,中国成了贫穷落后愚昧的代表。满洲贵族入主中国带来的荣耀繁荣,转眼失去,留下的是数不清的灾难和屈辱。从内心深处仰慕大清神威,希望像满清一代的圣君明主来复兴中国,不啻痴人说梦,被有识者讥笑,遭有志者唾骂,实在也是咎由自取。

然而无论功过,都已成为历史。中国人正在向前看,向前奔,加入WTO,主办奥运会,争办世博会,经济一支独秀,加速融入世界,加速实现现代化,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在这样重大的历史关头,中国人为什么会对大辫子皇帝特别欣赏?正像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往前跑着,为什么要频频回头观望呢?大辫子皇帝跟现代化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中国自秦始皇以来,国家体制一直是君主独裁的专制制度。清王朝虽然是最后一个皇帝临朝的专制王朝,但辛亥革命以后的一百年来,中国在政体上仍没有走出专制制度的阴影,仍清没有迈进人民决定政府,人民决定政策的民主时代。国人对大辫子皇帝的欣赏,在某种程度上透露了对挥之不去传统的现行体制的肯定,对强势专制权力保障稳定发展,社会公正的希望。

一个体制在历史中诞生,是人类文明进化的结果,人们选择这种体制,自有其道理。像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在今天看来弊病百端,扼杀人性,摧毁国力,几乎无一是处,但在当初,秦始皇采纳它的时候,却是最为有力的。两千年间,中国绵延不绝,几度辉煌,端的靠这个中央集权制度。现在人们反对它,是因为社会发展了。以前国力靠国家,现在国力靠国民,集权专制,以民为敌,自然不好,人们选择抛弃它,是生活的启示。欧美觉悟早,动手快,很快由落后变为先进。中国不觉悟,不改变,很快由先进变为落后。现在人们多已看清,世界发展必走否定专制,实行民主的道路。由于中国历史从集权专制而来,又向否定集权专制的民主而去,集权专制就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一节链条,也是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既然不能抹掉中国的历史,不能抛离中国人的生活,那就不能把集权专制一扔了之。中国的新生活,中国的新历史,应该保有生活的历史创造的集权专制的有益成分,有用成分。只有这样,新历史,新生活才能真正的新,才能稳定牢固。不然的话,不是新不能牢固稳定,就是所谓新者不新,似新实旧。中外的历史都在证明着这一点。

跟集权专制划清界限搞得最彻底的是法国和俄国。在长期深入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大革命不仅砍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利亚·安东内特的头,而且砍了一些被认为不坚定不彻底的革命者的头,由“国家剃刀”开路,法国向一个全新的激进社会挺进。结果是事与愿违,急进派下台,保皇派登场,而且,冒出了一个那破仑皇帝还不够,又冒出了一个拿破仑三世皇帝,共和国也是接二连三搞试验,至今已是第五共和国了,法国政体的进化尚未完成,总统总理权力的划分也不成熟。除了拿破仑给法国人带来的短暂荣耀之外,法国也没有对世界发展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俄国一直向法国学习,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紧接着十月革命又推翻了临时政府,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俄罗斯一下子挺进到社会主义的全新阶段,已下台的皇帝亚历山大一家全被秘密枪毙。列宁缔造的共产党专政,在斯大林领导下,不仅标榜着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同,而且与现实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也不同,从形式到内容都焕然一新。这种新也很不简单,不仅打败了称霸欧洲的希特勒第三帝国,而且与称霸世界的美国争雄。双雄争霸四十年,左右世界有输有赢。然而曾几何时,庞大帝国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俄罗斯人又退回去重新寻找出路。与历史传统割断联系的路不是一条好出路,甚或不是出路,俄国法国都是证明。中国的历史也是这样。戊戌变法失败,从体制内找出路行不通了,革命派登场,从体制外另劈新路。辛亥革命成功,果然打到了皇帝,中国一片新气象。然而,军阀混战,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伤害,比皇帝专制统治时还要重的多。国家倒退,比大清天子统治的时期还要严重。到民国政府和共和国政府时期,虽然有人,有民,有共和,有政党组织,有代表大会,有总统,有主席,然而,老百姓的灾难更重,国家的危险更大。新时代没有找到新路子,因而,国民政府被撵出了大陆,因而,人民政府到了崩溃的边缘。穷则思变,只得另谋出路,厉行改革。台湾改革,走进了民主社会,大陆改革,走进了开放时代。凡是割断历史,抛弃传统,另起炉灶,一味求新的民族、政党、个人,都是没有前途的,法国如此,俄国如此,中国如此,所有被理想鼓舞,激进偏执地国家无不如此。回归历史,连接传统才是他们唯一出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狗
梅花
桔子
我家的仙客来
小乌龟
小松鼠
柚子
可爱的鸡蛋花
菊花
观嗅觉兰
西瓜的自述
院子里的银杏树
我家的大黄狗
喇叭花
小白兔
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澳洲资源开发项目投资结构的主要风险影响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新贸易保护的特点与成因(1)
国有商业银行低效的原因及对策
论中国古代伦理财富观及其现实转换
论学校体育要牢树“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论析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试析创新管理视野下的组织结构(1)
大学生医保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经验和发展对策
我国推行低碳经济的策略研究
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及抑制措施
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满意的提升对策探究
试论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教师激励
作文:赏《落花生》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落花生》教学后记
作文:读《落花生》有感
为“让学生自己留点作业”叫好
《落花生》案例赏析
《落花生》教学杂谈
再看《落花生》
《落花生》真的过时了吗
鸭子?天鹅?──谈语文教师对课文内涵的把握和处理
花生“落“下来没有──三种教法折射出的理性思考
注重积累 训练思维──《落花生》造句训练示例
《落花生》教学实录
《落花生》课后题解
作文:学《落花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