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鲁迅是中学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位现代作家,仅现行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就有三篇他的文章(《祝福》、《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他的文章之所以频频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主要原因是他不仅在现代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地位。比如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大江健三郎对鲁迅的作品充满着敬意,用他自己的话讲,鲁迅先生的书是陪着他长大的。[1]作品优秀被选入教材中,按理说应该受到学生的喜爱,但中学校园中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学生不仅不喜爱,反而对作品产生畏惧心理。

鲁迅一方面在文学史有如此高的地位,可另一方面却被21世纪的年轻人拒之门外唯恐不及。这难道说明鲁迅的思想到现在已经过时了吗?这显然是不对的,鲁迅的思想有很强的历史穿透力,他在几十年前说过的话,仍然给我们启迪与警醒。比如说如何对待中外的文化遗产上,他提出的拿来主义依然给我们以启示。还有在《祝福》里提到的那些看客,在现在这个处处感受到冷漠的时代不是依然存在吗?既然他的思想没有过时,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中学生如此拒绝鲁迅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现行的教育体制影响了教师向学生还原真实的鲁迅。高考是指挥棒,考试考什么,上课讲什么。高考试题中又不会考“今天我们还要鲁迅吗”之类的问题,教师向学生大谈鲁迅的痛苦、鲁迅的智慧、鲁迅的呐喊,就显得没有现实意义。因为讲这些东西,并不能让学生多得分。高考拿不出好成绩,很难给学校给家长做交代。著名学者钱理群在给中学生讲鲁迅就遇尴尬。钱理群教授北大退休后来到自己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开设了一门讲鲁迅的选修课程。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学生来听,可是不到一个月后,只有寥寥几个学生。[2]名师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般老师!所以很少有人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第二相当多的中学语文教师对鲁迅缺乏了解,只知道照本宣科。中学课堂经常流行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我们对鲁迅的了解只停留在教材、教参上,那么是很难把课文讲好。比如说在《祝福》这篇小说里有一段“我”和祥林嫂的对话,教参对此并没有做什么分析,如果教师因为教参上没有分析这段话,有意回避,我觉得这样做丧失了一次走进真实鲁迅的机会。小说中“我”是一位接受过五四洗礼的现代知识分子,这一点跟鲁迅很相似。鲁迅也出国留学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我”当做是作者。祥林嫂碰到“我”,向“我”询问“灵魂”的有无问题。“我”却支支吾吾地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当时“我”为什么这样回答,主要原因是他知道祥林嫂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灵魂上,如果此时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灵魂,这就掐灭了祥林嫂生命里最后的那盏小油灯。国民愚昧固然要启蒙,但启蒙的目的是让人更好地活下去,如果启蒙让人速死,那还不如不启蒙。所以“我”的回答是支支吾吾的。真实的鲁迅也是这么做的。他从来就没有要求他的母亲去看他的《呐喊》《彷徨》,反而经常买些张恨水的小说给她看。[3]因为接受某种思想是不能强迫的,所以他不会乱启蒙的。教师适当地扩展内容,往往可以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从文本中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这便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更亲近鲁迅了。

第三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陈旧。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仍然是应试教学,对鲁迅的文章分析侧重于字词、主题、人物形象,而忽视了对作品的感受。我个人觉得经典作品阅读从来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所以没有必要对作品分析过细,应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比如说在讲《记念刘和珍君》时,如果只是例行公事地向学生讲解字词、分段、概括中心思想,这是很难吸引学生的。鲁迅的杂文大多以犀利讽刺见长,很少大段地抒情。但这篇文章很特别,抒情的笔墨很多。如果教师不从抒情的特点入手,恐怕很难让学生把握这篇文章的特点。作者对刘和珍的死充满着悲愤之情,但是在开头写得很平淡。别人劝他去写一点纪念的文章,他却说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死者并无在天之灵,并不能因此获得安慰,对于生者也无多大价值。这似乎让人觉得鲁迅很消极,但这并不是感情的全部。作者是在刻意压制自己的情感,但当压抑的情感被重新提起时,它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所以作者很快就说出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这些话意在表明他不会忘记这些惨烈的事实,正视现实的惨烈是痛并快乐着的。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出鲁迅的丰富。他一方面说忘却的轻松,另外一方面却不要忘记痛苦,直面痛苦。感情游走于正反两极之间,形成了一股盘旋曲折的力量,这种风格就是沉郁顿挫。如果学生能感悟出这些风格,就会丰富他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又何必担心他写不出好文章来呢?因为语言的丰富源自内心世界的丰富。

我想,要改变鲁迅在如今中学生心中的印象,这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给学生与教师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营造宽松的环境不仅仅是指改善物质条件,更是指人文环境的自由。鲁迅的散文常常带有“闲话风”的风格。所谓闲话风,指的是谈话的轻松,读这样的文章,我们感觉这是在与作者进行精神上平等的交谈。[4]人文环境的自由就要带有闲话风的味道,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在精神上要平等,每个人说话的权利要给以充分的重视。课堂是教师、学生与作者在做掏心窝的精神对话场所。在这里没有不可怀疑的事情,越是神圣的事情越是值得怀疑。如果我们人为地设置思想禁区,要学生不能越雷池一步,这就相当剥夺或者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二战中日本为什么有大量的民众甘做军国主义的刽子手与炮灰,那是因为他们有意或者无意放弃了独立思考的权利,泯灭了自己内心的良知与同情心。

第二语文教师应该尽可能多读鲁迅的文章,对鲁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最好能读出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如果不这样地话有可能误读鲁迅。比如《记念刘和珍君》有一段这样的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这段话常常被人解读为鲁迅思想偏激,从字面上来看,鲁迅认为中国人最坏。但是我们要认识到鲁迅是一位作家,作家的语言不可能像科学家一样精确,他可能会不惜用一些极端化的词语强化某种情感,宣泄一种情绪。再者鲁迅这样说也是希望大家能注意我们国民的劣根性,从这点看鲁迅说这么极端的话跟他创作小说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拯救愚弱的国民。

教师不仅要读鲁迅的文章,还应该要关注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要把这些成果普及。比如以改造国民性为核心的“立人”思想构成了鲁迅一生思想的基点和支柱,这一思想贯穿他的文艺创作中,而这一点在教材与教参均未涉及,我们可以借讲《祝福》时,阐发他的“立人”思想。

第三我们要最大程度上缩短鲁迅与学生在心理和感情上的距离,打破神秘感、敬畏感,产生亲近感,从而激发起主动接近鲁迅的欲望。现行的中学教材中,总是有意或无意的强调鲁迅作为战士的一面,讲他对待敌人如何“横眉冷对千夫指”。这种做法让学生觉得鲁迅好斗,喜欢骂人。这不是鲁迅的全部。周海婴在《我和鲁迅七十年》一书中这样说:“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我后来也问过叔叔周建人好多次:‘你有没有看见过我爸爸发脾气的样子?’他说从来没有。我又追问,他是不是很激动地跟人家辩论?他告诉我说,他平素就像学校老师一样,非常和蔼地跟人讲道理,讲不通的时候也就不讲了。人家说,鲁迅的文章很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之类的,但那是笔战,是和旧社会、旧思想在对抗,必须要激烈。过去把鲁迅误导了,应该把鲁迅归还到他自己的真面目。”[6]所以在讲课时,应尽量还原一个有血有肉心灵丰富的鲁迅给学生。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语文课堂也为我们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提供了平台。所以怎么讲好鲁迅作品变得就很有意义。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应该少一点政治解读,多从人的角度讲鲁迅;尽量不要照搬教材,要有自己的体会。把讲鲁迅作品当作是与学生一起探讨鲁迅精神,走进鲁迅的机会。如果真正做到这一步,何愁学生不爱听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Hainan Island
爱我的家
Jane的国庆节之行
令人伤心的一件事
阳和地球
Selling pictures(卖照片)
Bill的生活习惯
三明治的过程
y
英语讲座
图书馆读书的感觉
你的周末生活
未来的生活
乒乓王子孔令辉
Bill的小建议
商务庆典礼仪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商务交接礼仪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成功CEO谈企业整合:领导就是要能解雇任何人企业论文论文
创业板企业激励机制的方案探讨企业论文论文
贸易访问指南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职业经理的道德观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如何保证整顿效果企业论文论文
怎样着装才能体现仪表美?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个人独资企业法》实施之于中国现实的意企业论文论文
商务谈判的“双赢”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公关部长透露交际小秘诀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场合与服饰的禁忌礼仪商务礼仪论文(1)论文
从欧典地板风波看国内品牌的品牌文化命运企业论文论文
Murry Dalziel谈杰出CEO的素质企业论文论文
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标准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七月的天山》整体阅读感知
《万年牢》教学设计(二)
《七月的天山》拓展阅读 我爱家乡的秋夜
《七月的天山》美文欣赏 三峡之秋
《七月的天山》美文欣赏 迷人的牧场
《七月的天山》随堂练习 提高篇
《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
《万年牢》教学建议
《万年牢》教学设计(一)
《七月的天山》训练素材
《七月的天山》教案讲义1
《七月的天山》美文欣赏 关山月
《七月的天山》教案讲义2
《七月的天山》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万年牢》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