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冯至与京派人物的文学交往

冯至与京派人物的文学交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0

冯至与京派人物的文学交往

冯至与京派人物的文学交往

一、冯至与周作人、废名的交往。

二、冯至与梁宗岱、朱光潜、沈从文的交往。

冯至与朱光潜的交往在史料上多有记载,主要体现在基于共同爱好而参加的小型聚会。早在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朱光潜在北平慈慧殿三号发起、组织了一个“读诗会”,每月一至二次,参加者有俞平伯、杨振声、梁宗岱、冯至、周作人、沈从文、废名等,读诗会直接促成了《大公报·文艺》副刊的“诗特刊”出版,对京派人文氛围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沉钟》停刊后,朱光潜也是冯至的主要交流对象。1937年朱光潜筹办《文学杂志》,向冯至征稿,冯至首寄去四首怀念亡友梁遇春的诗发表于杂志第一卷第一期。1939年冯至为了想去乐山武汉大学教书,给朱光潜去过电报。由此可见,朱光潜还曾经是冯至较信任的知己。抗战胜利后,1946年下半年,大批的学人回到北平。许多教授包括冯至就住在当时的中老胡同宿舍,姚可崑说,“中老胡同宿舍里住的教授中,与我们熟识的贺麟、闻家驷、沈从文都是西南联大的同事,朱光潜是从武汉大学来的,陈占元是从广东来的。其中有的我们后来成为通家之好”。姚可崑认为,“成为通家之好的就有朱光潜一家,如今同住中老胡同宿舍,很快就成为朋友。我和他的夫人奚今吾也时有往来”。1987年,邹士方、王德胜二人合著过一本《朱光潜宗白华论》,书的“附录”里有一篇《冯至谈朱光潜》,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冯先生说,朱先生不大谈论别人,也很少讲他自己。解放前他的思想比较右倾,那时我对他有些意见,谈话时对他有所暗示。但我认为我们彼此的意思不能相强,这并不影响我们的交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是受世界观支配的,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的人思想虽然右,但在作学问和道德修养方面只要态度是严肃认真的,就有可取之处。解放后朱先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改造,进步很大,给旧知识分子、也给年轻人做出了好的榜样。”这也算冯至对朱光潜的为人为文以及两人交往的一个侧面评价。

冯至与沈从文远在二十年代相识,但并不熟悉。在昆明时,虽常见面,也没有做过深谈。据姚可崑回忆:“我记不清是在1943年冬呢,还是1944年春,杨振声建议,彼此熟识的朋友每星期聚会一次,互通声息,也许是由于地点适中吧,选定敬节堂巷的我们的家……大家聚会在一起,漫谈文艺问题以及一些掌故”1946年下半年以后,冯至与沈从文由于居住地理环境的接近,其交往程度已非一般朋友所能及,姚可崑回忆:“到了中老胡同宿舍,朝夕相处,二人谈文艺,谈小摊上买来的古董,谈民间艺术,他谈话声音很低,却津津有味。……也许实在忙不过来,他把编辑《大公报·星期文艺》的工作让给冯至,冯至从1947年4月6日的第二十六期编到1948年9月第一百期。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12月,《文学杂志》准备复刊,重组五人编委会,成员为杨振声、朱光潜、沈从文、冯至、姚可崑。朱光潜仍任主编。

由此可见,冯至与梁宗岱、朱光潜、沈从文交情颇深,而且我们看到,在冯至与京派代表人物之间,特别是在冯至与朱光潜、沈从文之间,文学杂志起码曾经是交流沟通、加强友谊的一座桥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有趣的游戏
明明的梦
拍照片
抢馒头
梦一场
我的画写板
有人敲门怎么办
夏令营日记
我家的小猫
我的快乐
我们自己的节日
小时候的趣事
妈妈的爱
聪明的小青蛙
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浅谈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浅谈管理者视角下的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探析
试论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论案例教学与师生互动规律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
关于一般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刍议
浅论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重要性调查与研究
浅谈成人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试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
读写并举 相得益彰──我教《孔乙己》的一点体会
《孔乙己》教学实录
《孔乙己》教学杂谈
《蒲柳人家》有关资料
惊吓中产生的奇迹──记《孔乙己》之大考验
站在人文的角落思考──《孔乙己》课例分析
《蒲柳人家》备课之管见
审判孔乙己被害一案
《蒲柳人家》的乡土气息
《孔乙己》教学案例
我教《孔乙己》
《孔乙己》教学实录
《孔乙己》与“窃书”
《孔乙己》教学反思
李镇西教《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