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红楼梦》“所”字用法研究

《红楼梦》“所”字用法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8

《红楼梦》“所”字用法研究

《红楼梦》“所”字用法研究

“所”和“所”字结构的性质和用法是古汉语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现代汉语中,虽然这一结构的一些用法为其他的词和结构所替代,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仍非常活跃。近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过渡,通过对“所”和“所”字结构在近代汉语中的用法研究,可以比较清楚地说明其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变化过程。

《红楼梦》是古典白话文小说的典型代表,其语言充分反应了近代汉语的特点。本文以《红楼梦》前80回为语料,采用计量方法,研究“所”和“所”字结构在这一时期的用法。经统计《红楼梦》前80回中“所”字共出现601次。

一、“所”为名词

“所”作为名词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具体指称某个“处所”“地方”;二是用作泛指,表示“恰当的位置”或“应有的结果”,这两种用法在《红楼梦》中都是存在的,第一种用法6例,第二种用法4例。

表“处所”“地方”例:

(1)原来这梨香院即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4回)

(2)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6回)

表“恰当的位置”或“应有的结果”例:

(1)当下各得其所,就如倦鸟出笼,每日园中游戏。(58回)

(2)……又见园中姊妹各各相好,倒也安心乐业的自为得其所矣。(68回)

由以上统计结果可知,《红楼梦》中“所”作名词的用法并不普遍,一共10处,仅占全部“所”字用法的1.66%。

二、“所”为量词

(1)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5回)

(2)一面想,一面顺步早到了一所院内。(56回)

三、“所+介词”的基本形式及变化

“所+介词(短语)”的结构在古汉语中很常见,但《红楼梦》中严格意义上的“所+介词(短语)”的结构仅有一例: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6回)

有一点值得注意,古汉语中“所+介词” 的典型形式 “所+以”在《红楼梦》中大量存在,共出现271次,几乎是《红楼梦》中“所+介词(短语)”结构的唯一形式。如:

(1)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36回)

(2)我因想着太太事多,且连日不自在,所以没回。(73回)

纵观这271例,“所+以”无一例外都已经凝固成一个连词“所以”,其用法和现代汉语无异,在句中表示因果关系。只有一个例外“宝官等不解何故,因问其所以。(36回)”,在这一例中,“所以”的用法相当于一个名词,表原因、缘故之义。

四、“所+动词”的基本形式及变化

“所+动词(短语)”的结构及其变体是“所”在古汉语中最为常见的用法,在《红楼梦》中也不例外,共303处,约占全部“所”字用法的一半。

(一)所+动词(短语)

根据统计,“所+动词(短语)”这一结构共97例,其中“所+动词”95例,占这一结构的绝大多数,而“所+动词短语”仅现两例。

“所+动词”例:

(1)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14回)

(2)袭人见了这般,慌起来,只说时气所感,热汗被风扑了。(57回)

“所+动词短语”例:

(3)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18回)

(4)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18回)

(二)所+否定词+动词

“所+否定词+动词”结构在《红楼梦》中凡16见,且全部表现为“所+不+动词”,如:

(1)……人多谓黛玉所不及。(5回)

(2)岂只吃酒赌钱,在外头无所不为……(72回)

其中,双重否定式“无所不+动词”共出现12次,是这一结构的主要形式,可见该结构搭配的随意性明显降低,呈现出固定化的趋势,这一形式在现代汉语中进一步发展成“无所不……”的固定格式。

(三)为……所……

在该结构中,“所”是助词,它与“为”共同构成的这一结构是古汉语中表示被动的典型句式。这一句式在《红楼梦》中亦有出现,且无一例外都用来表示被动。

(1)我平生最不喜限韵的,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37回)

(2)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籍草枕块,恨苦居丧。(64回)

(四)所+动词+名词

该结构在《红楼梦》中共出现了30例,其中29例表肯定,仅一例表否定。如:

(1)但闻一缕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5回)

(2)……本朝皆系千古未有之旷典隆恩,实历代所不及处……(78回)

(五)所+动词+者

该结构实际上是由“所+动词+名词”演变而来的,当这一结构中的名词固定为名词性词尾“者”时,这一形式也就固定了下来,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名词的性质。这一结构在《红楼梦》中共有11例,如:

(2)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3回)

(六)所+动词(短语)+之+名词

这一结构共出现44次,一次表否定义,其余43次均表肯定义。

(1)……其间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5回)

(2)宝玉放了心,于是将所应读之书,又温理过几遍。(70回)

(七)所+动词+的

(2)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8回)

(八)所有

“所有”本是“所+有”的松散结合,是“所+动词”结构的一种,但是考察《红楼梦》中全部50例“所有”后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所有”已经完全凝固成词,表示“全部”修饰名词或作名词表示“全部的东西”。如:

(1)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74回)

(2)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13回)

(九)所在

“所在”和“所有”一样,本来也只是一个“所+动词”的松散结合,《红楼梦》中“所在”共出现10次,全部作为单独的名词使用,表处所。例如:

(1)众人都道:“好个所在!”(17回)

(2)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36回)

五、结语:《红楼梦》“所”字用法的特点

通过对《红楼梦》前80回中全部601个“所”字用法的逐一考察,我们发现,其用法特点至少有以下几点:第一,和古代汉语一样,这一时期“所”字最普遍的用法还是“所+动词”,不同的是,其变化形式不如古汉语丰富,如“所+动词+者”的用法就并不普遍,而且“所+动词短语”的格式中,“动词短语”的形式并不多;相反,这一时期“所+动词+的”这一新的结构形式却使用得很普遍。第二,没有出现“所+形容词”“所+动词”“所+数词”等结构,而且“所+介词(短语)”的形式也很有限。第三,对于古汉语中“为……所……”这样典型的表被动的结构,在《红楼梦》写作的时代已备受冷落,这一结构表示被动的功能大多为“被”字所取代。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书间词话
爱,并非多多益善
贫穷和富贵
放手,才能展翅飞翔
孕育生命
心灵不再寂寞
静夜思乡
寂寞的人看星星
我的青梅,我的竹马
野炊
感动真情
我渴望理解
青云山拾趣
母爱
自由之光
审美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邓世昌纪念馆国防教育基地建设的研究
王以敏早期诗歌研究
以长城文化为背景的山海关古城区旅游纪念品开发路径探究
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感恩意识缺失的反思
汉哈诗歌韵律形式对比刍论
新形势下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
浅谈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探析大学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师的作用
美术教育与创造力的培养
中韩文化产业的协力方案探究
合作原则在课堂展示中的应用
韩国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文化现象之比较
浅析嫩江流域原始石器的分期和分类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记叙文阅读精选(13)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记叙文阅读精选(12)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名著阅读精选(1)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记叙文阅读精选(1)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记叙文阅读精选(9)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名著阅读精选8篇汇总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49篇汇总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记叙文阅读精选(11)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名著阅读精选(7)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47)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49)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48)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名著阅读精选(8)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记叙文阅读精选(10)
中秋节诗词欣赏: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