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封神演义》《西游记》杨戬形象比较分析

《封神演义》《西游记》杨戬形象比较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5

《封神演义》《西游记》杨戬形象比较分析

《封神演义》《西游记》杨戬形象比较分析

明代著名的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都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由文人整理加工而成的,两书在神话体系的传承、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具有一定联系,人们普遍以《封神演义》中的杨戬和《西游记》中的二 郎神为同一人,这点已无较大争议,本文则统一称作杨戬。目前学界对两书创作时间的先后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笔者仅考虑到其故事分别发生于商周易代之际和唐朝贞观年间,因此在文中将《封神演义》置于《西游记》之前展开论述,从具体文本出发对二郎神杨戬的形象进行比较和分析,对其形象的历史来源问题则不作讨论。

《封神演义》中杨戬的出场相对平淡却贯穿了全书的大部分章节。第四十回,姜子牙受困于魔家四将而固守西岐将近一年,杨戬尊奉师命前来帐下听候调用。他自称“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姓杨名戬”、“姜丞相师侄”,是昆仑山玉虚宫阐教教主元始天尊门下第三代弟子。杨戬不在封神榜名单上,后来与李靖、哪吒、雷震子等人“俱是肉身成圣”,其封号为“清源妙道真君”。《西游记》中杨戬的出场则相对集中并被加以浓墨重彩进行渲染。第六回,观音菩萨向玉皇大帝推荐杨戬前去擒拿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称他“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孙悟空则点明杨戬“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的身世。杨戬在天兵、天将、孙悟空面前分别自称“二郎显圣真君”、“小圣”、“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显王二郎”,与下文赞诗“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相印证。两书在明确杨戬封号的同时,又分别交代了其姓名与师门、姓氏和身世,但《封神演义》通篇未提“二郎神”三字,《西游记》全文也无“杨戬”二字。值得一提的是,二郎神杨戬和另一神话故事“宝莲灯”的主人公沉香都有“劈山救母”事迹,而沉香所遇的艰难险阻正是来源于其舅父杨戬,可见中国古代神话流传过程中的分歧。

《封神演义》第四十回,杨戬受师命前来效力时穿着朴素,“带扇云冠,穿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在魔家四将的眼中则是“似道非道,似俗非俗,带扇云冠,道服丝绦”,姜子牙却见杨戬“超群出类”。敌方阵营中的闻太师见杨戬“相貌非俗”而“大惊”、“骇然”,慨叹杨戬“真乃道德之士”(第四十二回),十天君见杨戬“道气昂然”(第四十三回),苏侯见杨戬“气概轩昂”(第五十八回),均以他人印象衬托出杨戬的超凡风度。第五十五回,杨戬追赶妖精进入洞穴后发现“闪闪灼灼一口三尖两刃刀”和“一件淡黄袍”,赞曰:“淡鹅黄,铜钱厚,骨突云,霞光透,属戊己,按中央,黄邓邓,大花袍,浑身上下金光照。”黄袍“不长不短”,似为杨戬量身裁制,标志其在装扮上由人至神的过渡。杨戬在战场上时常“弹弓在手,发出金丸”(第八十一回)、“取弹弓在手,随手发出金丸”(第八十九回),说明三尖刀、弹弓、金丸是他的主要武器。《西游记》第六回,孙悟空眼中的杨戬相貌清奇、打扮秀气,“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外貌描写较《封神演义》更为具体详细。在武器方面,杨戬“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举三尖两刃神锋”、“撇了神锋,卸下弹弓”、“取过弹弓拽满”(第六回)、“取金弓,安上银弹,扯满弓,往上就打”(第六十三回),其“三尖两刃枪”、“金弓”、“银弹”与《封神演义》的描述相近。此外,《封神演义》说杨戬“即运神光,定睛观看”(第九十二回),《西游记》说“急睁凤眼,仔细看之”(第六回),都未明确交代杨戬是否有第三只眼,这点与民间神话传说略有不同。

哮天犬是杨戬形象的重要标志之一,经常能够在战斗中出其不意、克敌制胜。《封神演义》第四十七回,杨戬暗地里将“铜头铁颈难招架,遭遇凶锋骨亦消”的哮天犬放出,咬伤了毫无防备的赵公明而使其失利。此后的战斗中,哮天犬还咬伤过碧霄娘娘(第五十回)、辛环(第五十二回)、邓婵玉(第五十四回)、周信(第五十九回)、毕环(第六十回)、余元(第七十五回)、吕岳(第八十回)、余化龙(第八十一回)、戴礼(第九十二回)、九头雉鸡精(第九十六回)。此外还有土行孙(第五十四回)、张奎(第八十七回)、常昊(第九十回)、袁洪(第九十一回)因畏惧哮天犬的锋芒而提前施法躲避。《西游记》第六回,孙悟空“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之后被擒获;第六十三回,九头虫“被那头细犬,撺上去,汪的一口,把头血淋淋的咬将下来”之后负痛逃跑。《封神演义》明确了杨戬的“仙犬”以“哮天”为名、以“细腰”为号、以“白象”为形,《西游记》则仅称其为“细犬”,二者都对哮天犬出奇制胜的关键作用予以肯定。

《封神演义》中多次提到杨戬七十二变的本领,说其玄功变化“或山或水”、“或金或宝”、“或鸾或凤”、“或龙或虎”(第四十回)、“正是先天秘术,道妙无穷”(第四十八回)、“有无限腾挪变化”(第五十四回)、“八九玄功自异常”(第五十五回)、“八九玄功,变化腾挪之妙”(第六十回)、“八九玄功,迎风变化”(第六十五回)、“有八九玄功,善能变化”(第七十回)、“有七十二变,随化一道金光”(第九十二回),还以诗句“修成八九玄中妙,任你纵横在世间”(第六十七回)、“悟到功成道始精,玄中玄妙有无生”(第七十五回)来称赞杨戬的玄功变化之妙。《西游记》第六回,杨戬挑战孙悟空之前就放言“必须与他斗个变化”,二人“斗经三百余合,不知胜负”,杨戬“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之后孙悟空变麻雀、鹚老、鱼儿、水蛇,杨戬就变饿鹰、海鹤、鱼鹰、灰鹤,可见其本领不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之下,甚至一直占据上风。

《封神演义》对杨戬的才能和功绩评价颇高。杨戬变闻太师夺回箭书,姜子牙奖谕他“智勇双全,奇功万古”(第四十八回);姜子牙决战闻太师,“杨戬似万仞山前争食虎”(第五十一回);杨戬“催粮”、“运粮”、“督粮”能够“不误限期”,姜子牙称赞他“督粮有功,乃是为国”(第七十回);机智巧妙应答吕岳,“众门人齐赞杨戬利齿伶牙”(第八十回);万仙阵大战时,“杨戬刀犹如闪电”(第八十四回)。《西游记》说杨戬曾经“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孙悟空亦知其“斧劈桃山曾救母”的英勇事迹;观音在玉帝面前赞扬他“神通广大”,在太上老君面前夸奖他“果有神通”。《西游记》中杨戬出场次数较少,其形象感染力却丝毫不减于《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中的杨戬谦虚内敛、法度严谨。相比较于黄天化的“上殿下拜”(第四十回)和雷震子的“进府下拜”(第四十三回),杨戬初见姜子牙时“至帘前下拜”(第四十回)则更显得谦逊有礼。他曾寻访拜见龙吉公主、惧留孙(第五十五回)、赤精子(第六十回)、广成子、云中子、燃灯道人(第六十三回)、玉鼎真人(第七十五回)、女娲娘娘(第九十二回),对各位尊长的座下童子皆是恭敬有加。在《西游记》中,杨戬“听调不听宣”,见其心高气傲;称玉帝旨意为“拔刀相助”,见其豪气干云;与孙悟空争斗而“笑”三次,见其爽朗大度;无论输赢如何,“不必列公相助”、“不必列公绑缚”,见其骄傲自信;将胜利功劳归于“天尊洪福,众神权威”,见其谦虚礼让;再次相遇时祝贺孙悟空“去脱大难”、“高登莲座”,见其不念旧恶;与孙悟空“挟力降妖,敢不如命”,见其义气深重;叮嘱前去降妖的八戒“元帅仔细”,见其细心谨慎;认为留九头虫遗种在世“必为后人之害”,见其深谋远虑。孙悟空曾经称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为“老官儿”,笑如来佛祖是“妖精的外甥”,咒观音菩萨“一世无夫”,却因钦佩杨戬的战斗实力和人格魅力而对他尊敬有加,声称“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待他安下,我却好见”,并和杨戬兄弟众人“幕天席地,举杯叙旧”。

综上所述,《封神演义》和《西游记》都在整合加工民间神话传说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二郎神杨戬的形象,极大提升了其在读者心目中的知名度。两书中的杨戬形象同中存异、互相关联、互有渗透,为我们研究中国古典神魔小说的文化源流、创作背景、内容主旨、文学影响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线索和借鉴意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从《乌塔》想到的1
蝈蝈儿讲的故事
从《乌塔》想到的8
我的发现
我家的猫
暑假郊外秋游
公园的一角
从《乌塔》想到的10
从《乌塔》想到的
秋色花园
秋天的流花湖公园
成长中的一件事
从《乌塔》想到的7
观察日记——小金鱼
花花的故事
西方EVA价值评价与物流企业管理创新
居住区教育设施的服务半径
浅谈提高煤炭运销管理水平须加强统计工作
角度过程能力指数及其在非对称角偏差下的推广
高层建筑楼前广场的设计方法初探
中国式国企管理60年
居住区规划的理解
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途径
建筑施工中几种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
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财务杠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粤东北客家围龙屋建筑中的风水
分析建筑工程拖延工期的原因及对策
创业板企业激励机制的方案探讨
“飞特族”冲击国企管理
《月亮的心愿》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月亮的心愿》教学重点
《棉鞋里的阳光》考点练兵
《月亮的心愿》重点字词梳理
《棉鞋里的阳光》趣闻故事 “寿比南山”的由来
《月亮的心愿》整体阅读感知
《月亮的心愿》教学难点
《月亮的心愿》老师语录
《月亮的心愿》重点字词的意思
《棉鞋里的阳光》写作练习 我的家
《棉鞋里的阳光》美文欣赏 爷爷和奶奶
《月亮的心愿》重难点分析
《棉鞋里的阳光》同步练笔
《棉鞋里的阳光》美文欣赏 阳光
《月亮的心愿》重点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