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及对策

浅谈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及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浅谈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及对策

【摘要】人口问题论文:浅谈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及对策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摘要]新世纪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振兴国家、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盛事。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人口问题,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素质和构成问题,民族人口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源的协调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都是无法回避的。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存在的问题,并试提出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

西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各民族混杂居住的重要地区。所以,要真正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部少数民族社会经济能否得到发展。西部大开发目标是否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这一切都和西部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有密切关系。

一、 西部少数民族人口问题

(一)人口增速较快

(二)妇女生育率较高

西部不少少数民族在传统上有早婚、早育的风俗习惯,由于少数民族实施计划生育的时间较晚、政策上较汉族宽松,所以,妇女生育率仍较高。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到1989 年,世居西部的少数民族妇女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的只有俄罗斯族和裕固族。而有10 个民族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在4 以上,他们是哈萨克、维吾尔、景颇、布朗、撒拉、怒、柯尔克孜、塔吉克、独龙、保安族。像柯尔克孜、塔吉克族,总和生育率还在6 以上,基本上处于自然生育状态。

(三)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现象严重

由于受“多子多福”、“养儿防老”、“地广人稀”等思想的影响,西部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既追求生育数量,又追求生育性别,加之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本来就有早婚习俗,势必造成“早生多生”。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成为人口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人口的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文化素质低的问题,给本来就十分贫困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成为制约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一)人口的快速增长,加深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但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的日趋减少,导致人均生活资料来源的日趋不足。

(二)人口的快速增长,制约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西部少数民族在业人口中,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林牧渔劳动者和生产运输工人占大部分,服务性工作人员、商业工作人员只占一小部分 ,也就是大部分在业人口从事体力劳动。这种职业构成现状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这必将阻碍少数民族地区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制约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三)人口的快速增长,致使就业困难,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一部分繁重劳动,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但是随着物化劳动的增加,活劳动也在不断增加,必然降低劳动生产率。西部地区每年有大量人口进入劳动年龄成为劳动力,而社会每年所能提供的生产资料极为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求,所以每年都有一部分新增劳动力成为剩余劳动力或者处于“隐性”剩余状态。

(四)人口的快速增长,制约了人口素质的提高

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物质条件较差,加上陈旧的婚姻习俗,因此,同汉族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及身体素质均较低。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素质低下的问题更加严重。另外,早婚早育、多生多育、近亲婚配以及一些落后习俗也是造成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低下的原因。

(五)少数民族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剧了人口分布的不平衡,造成了民族地区资源枯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着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环境造成了民族地区人口分布的不平衡,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口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人口的快速增长,一方面使得人口稠密地区已面临资源枯竭,生态失去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也使生态环境本来就较为恶劣的人口稀少的地区,面临着人口承载量日益加重的问题,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人口过快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滥垦滥伐、毁草毁林、陡坡开荒,严重破坏了大自然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正常功能,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严重的、不堪设想的后果。

(六)较低的文化素质制约着民族地区的繁荣

西部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盲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这不仅加速了民族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且制约着民族地区生产力的提高。由于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低,尤其是妇女文化素质更低,使得计划生育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另外,由于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低下,经济文化落后,人才外流的现象日益严重。科学文化素质低下制约着民族地区生产力的提高,而民族地区生产力低下又反过来制约着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阻碍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

三、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对策分析

西部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表明,人口问题不单纯是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的问题,而是在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环境以及自身诸多因素长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个人口、经济、文化、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因此,解决西部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必须从发展经济、文化,保护资源与环境入手,这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保护环境、控制人口、改善民族地区贫困面貌的根本保证

首先,根据民族地区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当地资源,兴办乡镇企业,开展多种经营,改变贫困面貌;其次,兴办中小型企业及发展服务性行业,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妇女积极性;第三,加强与汉族各地区的联系,大力输出劳动力,尤其是剩余劳动力;第四,强化交通运输、通信网络,加强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投入;第五,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多渠道发展当地农田水利建设。这不仅能改善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落后面貌,而且能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二)大力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保护自然环境、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首先,应加大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技术投入,以解决学龄儿童入学难、儿童辍学率高、科学技术推广应用难、人口文盲率高、在业人口文化素质低的现状;其次,针对农区、牧区及半牧区的不同特点,举办不同类型的扫盲班、妇女文化培训班、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以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第三,加强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技术交流,丰富多民族文化。

(三)保护自然环境

优美的环境是人口生活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首先,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其次,采取行政干预和经济惩罚的措施,严禁滥垦滥伐、毁林毁草、陡坡开荒,以防止自然环境的继续恶化;第三,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劣、人口承载量低的情况,有计划地开展环境移民,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改善贫困面貌;第四,增加对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进行退垦还牧、退垦还林、种草种树,以优化自然环境,恢复大自然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正常功能。

(四)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人口增长的速度

具体讲就是维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但是坚决杜绝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对少数民族农业区和半农业区,人口承载力低、人口已经饱和的地区,实行同内地一样的生育政策,以降低人口增长的速度,减轻人口对环境、资源及经济的压力。

(五)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首先,大力宣传避孕、节育知识及计划生育对家庭、个人以及国家的好处,并且把计生干部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一个内容;其次,强化婚姻管理制度,严禁早婚和近亲婚配及痴呆傻人结婚,以提高民族人口的身体素质;第三,在人口稠密地区严加审批生育指标,切实保证生的有指标,不生的有措施;第四,在人口稀少的牧区及半牧区,建立婚姻医疗站,做好这些地区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以方便广大群众。

(六)制定民族地区社会福利保险制度

通过发展民族地区保险事业,逐步实现由个人和社会共同承担养老义务,消除少数民族人口对生存保障的后顾之忧。

总之,人口问题是一个发展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少数民族的人口问题,就要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改善民族地区的环境,开发民族地区的资源,使民族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张天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调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张天路.西部大开发中民族人口问题与对策[J].人口问题,2000,(9).

朱朝晖.少数民族人口问题研究[J].民族论坛,2003,(5).

总结:希望人口问题论文:浅谈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及对策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帮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笋牙儿的童话故事
可爱的小金鱼
有趣的画鼻子游戏
《人与宙斯》读后感
跳绳比赛
读《倒出那粒沙子》有感
《中国书圣——王羲之》读后感
借书记
家乡的特产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
青蛙
游人民公园
《睡着了的国王的故事》读后感
我的小制作
美丽的西山
试论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浅析中国舞蹈行业创新发展模式
浅论社会音乐生产结构中音乐职业与媒介的互动关系
浅议音乐实践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浅析舞蹈音乐结构和舞蹈表演关系研究
怎样练习音阶和练习曲
爵士乐在我国通俗歌曲中的运用
浅谈关于高校非音乐专业合唱课程设计的新探讨
浅析从流行音乐进课堂入手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
探讨晚清到民国初期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产生的影响
浅议中学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制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试论美声唱法男高音整体歌唱训练技巧
探析本土音乐走进高师公共艺术课程的思考
试论高中音乐老师如何适应教育课改的形势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十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三
《黄山奇石》片断赏析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三
《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一
《蜜蜂引路》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四
《古诗两首》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五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
《日月潭》第二课时
《坐井观天》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