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方法论角度简析中国美学的研究现状

从方法论角度简析中国美学的研究现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从方法论角度简析中国美学的研究现状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从方法论角度简析中国美学的研究现状”,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始自西方,20世纪初经日本传人中国。中国现代美学研究是在对西方美学理论的直接引进下开始的,同时也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从建国到现在,中国美学经历了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在这期间,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着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从建国到80年代的美学研究主要是围绕美的本质进行的。在五六十年代中国关于美的本质的大讨论中,德国古典美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德国古典美学主要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美学,提倡一种与中国传统思维方法不同的自上而下的抽象思辨的方法。我国许多美学家深受这种方法的影响。

同时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这次讨论中占据了异常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对美的本质问题的大讨论中,大多数美学家们遵循了这一基本观点,从实践对客观世界的能动改造中来探究美的本质,并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共识:美既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审美对象的客观属性,而是人类实践改造的客观世界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美学不仅为我们直接提供了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方法,即辩证逻辑思维方法。中国一批美学家自觉地吸收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方法,经过长期努力创建了实践派美学。

从建国到80年代的美学研究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美学、黑格尔美学等理性体系的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体现了理论建构的阶段。

80年代以来西方现代美学理论不断涌人,各种西方现代美学的研究方法也相应被大量引进。此时的美学理论出现了两个大的转向,一是“非理性主义”转向,二是“语言论转向”。他们共同的美学前提,也是他们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彻底摧毁和破除支配西方美学长达两千多年的本质主义中心论。

与此相应,我国的美学研究方向也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在现代美学研究中,美学家往往以人这个审美主体为核心、出发点和归宿,特别强调把审美主体的非理性心理意识作为审美创作与审美欣赏的本质。美学研究的核心由客体转向主体,由本质主义的、理性主义的研究逐渐转向经验的、实证的、现象的、批评的研究,由美的定义转向审美经验。

美的观念的转折,必然与美学研究方法的转折相伴而行。与西方相似,我们的美学研究也“要舍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思辨方法,而采取‘自下而上’的经验主义方法”。美学家纷纷转人价值论、心理学的方法和思路,反对“思辨形而上学”的“模糊性”,崇拜实证科学,把各种科学理论方法运用到审美领域,促使研究方法从“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对于美学的“科学化”做了一定的探讨。

这样,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题变了。它的主题也将不再是脱离人类生活的实践创造去对美、审美、艺术作一种纯粹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思考,而是对其做出丰富、具体而有成效的实证科学的考察。与此同时,学科本质主义思维开始退居边缘,审美与非审美的界线被打破,学科体制开始解构,文艺学科界线消解,学科之间相互融会。这些都组成了解构思潮.构成了辩证思维的方法.是合理的。

如果没有今天的这种解构.没有与我国美学、文艺学实际和社会现实、存在相联系的美学研究,我们的美学研究只能跟西方走,而不能形成当下符合中国实际的美学理论。因而当前美学研究的转向是有其合理性的。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简析渡边淳一说创作的美学关照”,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渡边淳一作为日本当代最流行的小说作家之一,其创作往往以探索人的情感世界为主题,并以细腻入微的人物心理和细节描写见长。他的作品除了在日本国内多次获奖,一版再版而外,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所接受,成为我国国内最为著名的畅销书系列。

一、民族传统的继承使渡边淳一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学理念,显现出厚重的文化底蕴

首先,在选材上,传统的日本文学大多不太注重所谓的“重大题材的选取”,而较多重视凡人小事甚至生活琐事的描述。这种传统最早可追溯到日本平安时代的女性口记文学,近代也可追寻到日本大正时期自然主义文学的“私小说”,其对于琐细生活素材的偏好甚至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川端康成(如《雪国》)和大江健三郎(如《个人的体验》)那里仍可得到大量佐证。在这一点匕渡边不愧为一个受日本文学滋养而成熟起来的作家。他的作品侧重描写人的日常生活,从主人公的家庭生活,到所从事职业中的各项具体工作,从夫妻间的争吵《为何不分手》,到婚外情的频频幽会《失乐园》,朋友间的促膝长谈,再到人物行为因违背社会道德而陷入尴尬的处境《夜潜梦》等等,直至在各种生存状态下人物的复杂心态。从职业的角度,作家秋叶的写作与构思(《情变》),建筑设计师伊织所从事的建筑设计(《雪花》),医学专家阿久津所进行的医学实验(《秋残》)等等,无不属于身边琐事,又无一不被描写得细致而逼真,透着日本文学民族传统的深刻烙印。如在《为何不分手》中,写到夫妻吵架后互相不理睬的情景,通过被褥之间的距离表现出来:

两个人被褥之间的间隔比平常差不多大了一倍。昨晚先睡的是修平,所以其后拉开距离铺被褥的是妻。本来修平铺被褥时已把间隔充分拉开了,比平时更靠近墙壁。目前被褥之间的间隔可以说是昨夜争执的遗迹。修平看着它,心情渐渐沉重起来。

作家选择夫妻吵架这样的日常生活小事,以象征夫妻亲密关系的被褥的距离体现和印证两者关系的疏离,以及给人的精神上带来的持久影响,在对这些日常小事的描述中展示人物的生命体验。与此同时,作家在特定情景下人物心境的披露上更是入木三分,如在《失乐园》中,写到主人公被周围人孤立以后,心情暗淡,变得更加我行我素无所顾忌的思想轨迹:

如今再在意他人的眼光已于事无补,不如把剩余的人生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行的话,死也无妨。

这就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两人双双赴死,作了很好的铺垫,人物命运的悲剧结局就有了依托。

我们还看到,渡边对民族传统不仅是简单的继承,在此基础上有着更进一步的超越。其选材视野更为广阔:不再囿于生活琐事,而是更进一步关注社会问题。在《白衣的变态》中,作者揭露了医学上的黑暗,融入了日本“私小说”所没有的浓重的社会意识。作品以私人医院为背景,塑造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唯利是图的医院院长;得了不治之症,把自己的身体作为实验给活人留下宝贵的资料,临死前为解除病痛又沉酒于女色的外科医生;生活糜烂的女歌星;专探别人隐私的周刊杂志记者。当然也有正面形象:医德高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必要时慷慨解囊的青年医生;忠于工作、生活和爱情的护士……无不展示出社会的存在。再如以夫妻关系之外男女关系的描写,探讨了人性与社会伦理的相悖以及不可调和的矛盾;情人关系中因观念的差异导致的分手等等。以上种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描绘,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理解,显现着作家比其前辈更大范围的思考和所具有的更高社会责任感及美学理念。

在西方现代美学思潮的比照下,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的明显缺陷。正如刘纲纪所说:“它对许多问题的探讨还停留在哲学思考的层面.和文学艺术的具体现象的研究结合很不够,这就使它难以获得较普遍的关注和产生较广泛的影响。”在这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倒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它“结合了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特点.吸收精神分析学等多种学说的观点,高举社会批判的旗帜.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全面异化作了深层次的尖锐批判,并对20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的新发展、特别是现代主义艺术作了理论上的总结、阐述和美学上的辩护、支持”。而我们的理论则恰恰在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方面有所欠缺。中国社会正处在大转型的过程中,文学艺术与社会一样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提出了不少新的间题,作为理论也必然要接触和回答这些突出问题。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中有价值的东西,对于我们在当前全球文化的语境下,与时俱进地提出问题、分析间题,都有启发意义。

虽然当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美学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但仍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无疑是迄今为止最为合理的美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无疑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方法,然而,在我国现今却有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存有排斥的态度。

因此,我们今天审视、研讨美学、文艺学的一些问题时,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们的一些观点作为借鉴是必要的。当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还要同中国古代悠久而光辉的美学传统联结起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粉碎基础、解构本质、消解中心、倡导多元等后现代话语的出现,西方以一种更为宽容的姿态对待其它民族的文化。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在中国传统美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在对待中国传统美学资源的态度上仍存在一定的误区,或是捧之甚高,或是贬之过度,难以形成一致的正确态度。

众所周知,在西方美学的巨大影响下,“中、西两大美学在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地位一直不是势均力敌、平分秋色的,其间强弱分明、主次判然的格局十分明了。中国现当代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范畴是以西方的美学的理论、方法和基本范畴为主干的.而中国传统美学仅仅成为诊释西方美学理论的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失语症”。当然,中西美学和文艺有相同之处,但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有不同.甚至相反之处。

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美学资源有很多超过西方的地方.尤其是辩证思维方法。与西方的思辨方法不同。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思维形式是具体的,内容是可体验的、可感受的.思维的程序表现为一种非程式化,是经验体悟式地把握对象,这是非常深刻的、准确的。形象性、类比象征性的思维来阐发个人的直观感悟,而没有采用西方的抽象思维的思辨方式.所使用的话语也是中国传统的诗性话语.如“境界”、“风骨”、“阳刚”、“阴柔”等话语。因此中国传统美学在消除西方唯理主义的缺陷,打破主客二元对立方面有独特优势。当前中国美学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这是理论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将理论推向前进。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主要包含在各种艺术论,以及经史子集和诗、文、记、传之中,没有自己的独立学科。因此把这种模式硬搬到现代充满对立、分裂的社会是不行的,应用辩证理性思维加以改造,把中国古代美学范式理论化,把它变成理论体系。

80年代以来的这种转化虽然有其合理性,但它也只是一个过渡过程,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

既然它是必经阶段.又具有缺陷,这就不是理论发展的终极形态。因而对于美学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就成为必需。

我们看到,在当下许多美学家普遍关注现象的同时,仍有一些美学家在关注美的本质问题,试图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他们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现代美学理论的影响,或把美归结为生命,创建生命美学;或把美归结为存在,创建存在美学;或从语言分析角度研究美学.创建修辞论美学等等。总起来看,当前本质研究的特点是结合现实、实践、当代,没有离开实践、存在,但也没有超越实践、存在,而是在适应、融人这个趋势。在目前情况下.这些理论难免存有偏颇之处,但只要它们是结合现实、关注存在的,是从当下现实中吸取资源、动力的,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就要努力推动这些理论的研究,使中国美学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现代美学研究正走着一条“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道路。在前进的路途中.我们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怎样才能正确而又尽可能快地到达理想的目的地?我认为还是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应象马克思当年辩证地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一样,形成理性、批判的辩证逻辑思维,把西方和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拿来,在对各种不同理论的辩证否定和整合互补中,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理论视野,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壮大起来。

从方法论角度简析中国美学的研究现状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小猫咪
看日食
除夕之夜
游 青 海湖
未来的房屋
新学期的打算
小猴的生日礼物
雷阵雨
家乡的广场
苹果流浪记
我的烦恼
神奇的日全食
我的暑假生活
囊萤映雪读后感
选班委干部
浅论内幕交易罪的若干问题及立法完善(1)论文
中国当代美学与文化批评回顾 (1)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 (1)
复杂视阈下的中小学德育管理低效化浅析
浅析转变观念,让科学课绽放生命活力
论电子商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学分析(1)论文
样板戏的艺术缺失 (1)
浅谈《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禅宗的美学智慧——中国美学传统与西方现象学美学 (1)
试论环境权的本质属性(1)论文
探析反垄断法中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界定(1)论文
浅析“十五”以来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述评
试论如何预防当前中小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问题探讨
关于幼儿教师的装饰性劳动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下)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有感
《去年的树》课堂实录
《我的“长生果”》教例评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有感
《她是我的朋友》第二课时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白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