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中国城市社会分层对城市发展的利弊影响

浅析中国城市社会分层对城市发展的利弊影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6

浅析中国城市社会分层对城市发展的利弊影响

浅析中国城市社会分层对城市发展的利弊影响

一、中国社会分层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加速社会流动,实现自由发展

在中国城市社会分层中,不同群体经济收入、社会威望、身份地位是分层的主要依据。职业的差异是城市社会分层的主要体现。在谈到城市社会分层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谈到社会流动,因为社会分层是一种经济地位或是职业之间的差别,它更多的是从一种静态的角度来讲。而社会流动所关注的却是发生在不同社会分层群体间的事。在现代中国城市,不同群体之间的流动趋势逐渐加强,而这种趋势的背后正是社会分层的存在。城市社会分层使得社会中不同成员有着差别意识,这种差别意识是基于自己的职业、身份和地位等的不同。在整个城市社会环境里,正因为社会分层的存在,才使得社会成员对于不同的层级有一个好奇与关注。而城市社会成员的关注正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驱动力。

因为社会成员之间的职业差距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就会产生对其他的社会阶层群体的交流意识,而一种主动积极的社会流动将在城市进行下去。每个人都有一个选择发展与交流的空间,社会分层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一个可以全面选择的余地。在社会流动的过程中,上向流动和下向流动甚至是水平流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在选择上向流动的过程中,原来阶层的成员有一个得以发展的机会,而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过程中,这一部分成员也将优越阶层的信息反馈给先前阶层,从而更深层次地加快了不同的群体流动。

在城市社会流动过程中,人们追求的是一种自由发展,在不同层级之间的自由流动正是人们自由选择权的体现,也是对于自身公平发展机会的要求。社会分层为人们在社会流动过程中实现机会均等提供了重要的社 会环境。正是一种有社会分层造成的一种表面上的不平等,才会为每个成员提供一个平等的发展机会。有论者提出,在尚不具备消灭任何形式不平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机会平等原则由于具有缩小等级差别,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作用,无疑可以作为衡量社会流动是否合理的定性尺度[1]。的确,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初级阶段,城市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现象,虽然城市社会分层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存在一种歧视和不公平,但其从侧面也强化了成员在不平等的框架内追求平等自由的意愿。自由发展是每个成员所要追求的,无论社会流动的形式怎样,社会分层的确为不同社会成员提供了一个自由选择的余地,而在这种选择的背后,也必将推动不同层级之间的社会流动,增进彼此的了解。

(二)提供成员发展潜在动力,推动城市建设

一个社会的垂直流动量是衡量其“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它表明社会中有多少出身低微却富有才华的人能够沿着社会经济阶梯向上爬[2]。城市社会分层所产生的社会流动带有很强的意愿倾向,虽然不同阶层之间的特点不同,但是社会成员还是会选择一个向上发展的机会,也就是上向流动。通过这种流动使得社会中的弱势阶层能够获得成功。其实,城市社会分层也恰好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发展动力,因为分层产生了职业好坏的差距和社会地位的高低,这就使得人们在对比的情况下产生了渴望改变的动力。

在中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始终是人们所重点关注的环节。社会分层让成员对于不同阶层内的职业发展、社会地位有了一个较为充分的认识,从而在对比现在阶层的状况下产生了向上发展的动力。现代社会每人都具有不断向上发展的渴望和机遇,这些向上发展的渴望就像油灯中的油,会顺着燃烧的灯芯自然地向上[3]。社会毛细管学说解释得很正确。其实每个城市中的社会成员在选择向上发展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参照标准,而这些参照标准正是城市社会分层所产生的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异,成员自然地就会顺着差异去选择一条可以发展自己的社会流动方式。

在每个社会成员选择向上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都是在付出自己的努力,缩小层级间的差距。在努力的过程中,也必将优胜劣汰,不断提高城市人口的素质和竞争力,从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难能可贵的人力资本,提高城市建设的水平。

二、中国社会分层对于城市建设的消极影响

(一)引起社会矛盾,加剧层级冲突

社会分层本身就是以一定标准进行划分的,而这些标准更多的是与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威望相联系,这就无形地在城市成员间分出了等级差别。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群体必然划分到社会上层阶级;而经济收入低、社会地位低的群体也必然被冠以社会劣势阶级。这样社会分层就使得不同阶层的群体产生差距,而差距也将会引起社会矛盾,加剧层级冲突。一个社会里成员身份的重要性依赖于一个人被安放到社会声望阶梯的什么位置,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分层体系在所有人当中不平等地分配了成员的身份感觉[4]。的确,社会分成将城市社会成员安放到不同的阶层中,而在优越阶层里,这些群体往往会感觉到自身身份的认可与地位的实现,而较为劣势的群体里,他们自然会有一种身份被剥夺的感觉。当身份感和地位被剥夺后,成员自然会对优势阶层存有不满,而这种不满将会引起层级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在中国转型时期,政府的着眼点也将是努力地缓解社会矛盾,为社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然而,社会分层体系却鼓励社会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抗、猜忌和不信任。基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威望而划分的阶层人群,会以自己阶层的身份去看待其他阶层,当处在另一阶层中的群体在社会上获得发展优势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去抱怨社会分配的不公或是社会地位的巨大差距。

社会矛盾的解决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当下,城市中的层级划分越来越细,这使得社会无形地给成员身份进行定位。当城市发展给不同群体带来不同影响的时候,社会矛盾就会激发,层级间的冲突也将加剧,这势必会影响到城市的良性发展。我国正在步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和动乱易发期交织的历史新阶段,能否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是我们能否抓住发展的黄金机遇,避免潜在的社会乱源的关键环节[5]。而如何建设一个和谐社会,避免社会乱源的重要措施就是避免因城市社会分层而带来的群体差异。当今社会,收入差距悬殊现象正是因为不同经济收入的阶层在比较的情况下出现的,没有社会分层带来的层级差别,人们将很难有一个参照标准去评价自己和他人。职业上、地位上的差距加剧了不同层级之间的冲突,而且社会成员是在一种被动的划分机制下去挑战优越阶层。

因此,社会分层在进行职业、地位和声望的划分时,无形地为社会增加了动乱之源,使得不同层级群体之间在互相对比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

(二)影响社会整合,不利于社会整体发展

社会分层在加剧了层级之间的冲突后,也必然会影响到社会整合。因为阶层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尺度来进行划分的,因此处在不同的阶层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就不一样,这里涉及不同阶层群体的异质性问题。

在地位较高的阶级内部,它们会天然的有一种排外的心理与趋势,而这种排外的心理正是基于阶层的异质性,这些异质性主要体现在财富、地位、能力和声望的差别上。正因为有这种排外心理,就使得各阶层很难实现有效的整合,即使是较低阶层的群体通过努力实现上向流动,获得自身发展,它们也很难真正适应这一阶层的发展状况和生活特征,而且往往表现出行为适应上的问题。

社会整合程度因为阶层分化明显而降低,这无疑会阻碍不同群体的沟通,交流,也阻碍在较低阶层渴望发展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在整合程度较低的社会里,很难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就减少了推动社会整体发展的动力。

在很难实现有效整合的社会里,较低的阶层也会因此而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或是反抗思想。因为由于阶层之间的划分,这就潜在地为不同阶层增加了特征,而一部分群体当融入排斥他们的群体当中,势必会表现出一些“相对越轨行为”,因为他们还没有能力改变或是适应较高群体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他们最多也只能生活在刚加入的新阶层群体之外的亚群体中,从而即使在同一阶层也很难做到整合。当反抗思想仅限于共同体中相对少数和弱小的那部分人时,它为形成于社会其他部分相分离而内部却团结的亚群体提供了可能性[6]。的确,在新加入的群体中,它们会自己选择属于自己、具有共同心理特征的亚群体,他们会在这里寻找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这样在同一群体中又出现了潜在隔阂与较量,这就使得这一阶层在潜在反抗的过程中扭曲发展。

因此,这种影响社会整合以及不同阶层间交流的阶层制为社会发展增添了不稳定因素,同时也酝酿着潜在的社会矛盾与混乱,这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质量与态势,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童年趣事
科学处理垃圾从我做起
走进眼镜国
他“傻”吗
第一次潜水
尝试走夜路
克隆地球
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伞花
我谈《螳螂捕蝉》一文
假文盲的故事
《假如季节是有颜色的》
守猫胞
我在书中成长
我迷上了三国
浅谈中医师承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浅谈专业建设与高等学校的发展
浅论传播学教学改革中多种教学技巧的综合运用
论提升教学质量过程中处理好五种关系
2009年大学应届毕业生职业价值观调查分析
浅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美国高校教师权利的维护以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活动为例
关于深化“两课”教学改革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
论析知识社会转型中的知识与大学
试论新时期高校教材管理工作
浅谈农业院校食品毒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关于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几种方法的应用及体会
试论素质教育中的表扬艺术
浅谈对网络社会道德教育的几点看法
浅议三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济南的冬天》语言赏析
《济南的冬天》词语解释
《济南的冬天》中心思想
比较阅读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的运用
《济南的冬天》词义辨析
《济南的冬天》课文背景知识
《济南的冬天》重点难点
《济南的冬天》学法引导
《济南的冬天》课文导读
《济南的冬天》结构分析
《济南的冬天》题解
《济南的冬天》学习目标
《济南的冬天》写作特色
谈《济南的冬天》的美学教育价值
《济南的冬天》课文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