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7
各国如何治理噪音
各国如何治理噪音
“晚上9时以后不准使用吸尘器,晚上10时后不准使用洗衣机。”这些规定,都是国外为了防止噪音对居民生活造成污染而设定的。不可否认的是,规定虽然“苛刻”,但确实能让生活清净不少。
日本:消除噪声靠“自律”
日本的《环境基本法》对噪音有明文限制:疗养部门和社会福利设施集中的地方,噪音白天在50分贝以下,夜里不能超过40分贝;市民居住区白天55分贝,夜里45分贝以下;住宅和商业、工业混合区域白天60分贝,夜里50分贝以 下。达不到标准,有关部门会加以治理。
日本人在生活中处处都小心翼翼,生怕给别人添麻烦。白天很少见人影,也几乎看不到他们在院子里聊天。晚上一扇扇的窗户里亮着灯光,隐约可看见一家人在看电视,却很少能听见电视声或者说话的声音。城铁车站非常热闹,但从未听到过电车鸣笛。电车穿过小区,只有邻近铁路的人能听到,并没有达到吵闹的地步。高速公路上平时汽车川流不息,但声音并不算大,很少听到汽车司机摁喇叭。
瑞典:深夜不准用吸尘器
大多数瑞典居民小区规定晚上9时以后不准使用吸尘器,晚上10时后不准使用洗衣机。这样的规定虽然不是法令,但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公德而被人们广泛接受。闹得太出格,会被其他邻居告到小区物业管理处;屡教不改的,很有可能被房东请出大门。临近周末的时候,在瑞典的许多居民小区里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业主留言:“各位邻居,我们将于今晚在家中宴请宾客,届时会有较高的声响,希望各位原谅。”
在瑞典,标准公寓配置的窗户都是3层玻璃,隔音效果十分突出。一些距离主要街道较近的小区,市政管理部门规定要给居民安装4层玻璃。
德国:限速降低交通噪音
德国城市同样存在噪音问题。由于德国纬度高,冬季时间长,一般住宅的窗户都采用双层中空,这不仅起到了保温作用,也有效地降低了外界环境噪声。尤其是靠近马路的居民楼,一般在设计时会采用降噪规格更高的窗户。
为减少道路交通噪声对居民楼的干扰,德国还在居民区限制行车速度。在柏林的城市网状主干道之间,30公里限速区的标志随处可见。在一些穿过居民密集区的中小干道上,还实行22时至早晨6时之间限速30公里的分时限速规定,尽量避免交通噪音对居民的影响。另外,在居民区,建筑施工作业严格限定时段,小区露天运动场也明示开放时间,一般都禁止中午和晚上开展活动。这些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噪音扰民问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乡的一年四季
- 春天来了
- 校园的早晨
- 看烟花
- 十五的月亮
- 小河,我想对你说
- 春天来了
- 四季的美
- 秋天的花园
- 美丽的日出
- 春天和夏天的花
- 春天
- 美丽的春天
- 春天的歌
- 春天的平顶山
- 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
- 经济增长视角中我国制度分析方法的运用(1)
- 试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
- 浅谈幼儿素质教育
- 实现高中阶段普、职教育“高位均衡”的对策与建议
- 承接产业转移: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助推器(1)
- 儿童的逆反心理及其调适与对策
- 教育语言暴力问题探究
- 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 试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思考
- 2008奥运会与2010世博会的投资比较(1)
- 简述全球化视野下中国体育产业研究(1)
- 论逆反心理在德育中的积极意义
- 浅析庄子“三言”说理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 由系统动力学看陕北坡耕地可持续利用(1)
- 《小桥流水人家》课文解读
- 听刘俊的《桂花雨》有感
- 谢冰莹简介
- 《桂花雨》案例分析及反思
-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 《桂花雨》教学后记
- 走进《桂花雨》随想
- 尊重学生的感悟──《桂花雨》一课教后感
- 文坛女杰谢冰莹
- 评刘俊《桂花雨》
- 潜心会文本──走进《桂花雨》
- 把握课堂是关键──关于执教《桂花雨》的反思
- 在空白处超文本──《桂花雨》教学片段赏析
- 听刘俊的《桂花雨》有感
- 女兵作家谢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