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日语教学中的认知语言学(二)

日语教学中的认知语言学(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5

日语教学中的认知语言学(二)

日语教学中的认知语言学(二)

一、研究目的与对象

目前,认知语言学作为近年的研究热门,在日语语言学研究方面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笔者尝试将认知语言学运用到日语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日语句子的表达与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关系。本文选取了表述人类听觉活动的「感じル」句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其句义结构及语法框架的对应关系,旨在对日语教学有所助益。首先,请看下面这个例句:

遠くに囁きを感じた。

二、听觉活动

听觉活动这一过程与视觉活动一样,有体验者、体验手段(耳朵)、听觉内容等多个参与要素,但并非都成为句子的构成要素。其中听觉内容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可以用名词、连体修饰节或连用修饰节来表达,下面分别从听觉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研究。

2.1名词

(1)音を耳で感じ、ハーモニカの穴番号を目視することなく修正する。

(2)そんな声を耳元で感じ、ぞっとして飛び起きた。

(3)目を閉じると暗闇の中でちらちらとした微小な図形が舞い?耳もとにレイコさんの弾くギターの残響を感じたが、しかしそれも長くはつづかなかった?『ノルウェイの森』

(4)魅音を突然遠くに感じ、焦る彼の心情が細やかに描かれた。

2.2连体修饰节

(5)「···ミヤミ!」自分の声がどうしようもなく震えているのを感じながら僕はミヤミを呼ぶ。

(6)すると背後からたくさんの足音が迫ってくるのを感じ、民家の垣根に隠れる。

上述两个例句中的「自分の声」和「たくさんの足音」都是源自外界的声音,而「どうしようもなく震えている」和「背後から迫ってくる」则是声音的状态以及变化情况。因此,例句可以用“体验者+事件(声音+声音的状态·变化)+听觉活动」的句义结构,以及「?(NPは)+連体修飾節のを+感じる」的句法框架来表示。「自分(中略)震えている」以及「背後(中略)迫ってくる」为连体修饰节,后续形式体言名词名词化后做听觉内容。

2.3连用修饰节

(7)近所でほんの小声でボソボソ言っている声がやけに大きく感じ、話の内容までわかったりします。

该例句中,「近所で(中略)声」为源自外界的声音,「やけに大きく」是通过听觉活动所获知的声音属性(大小)。该句的句义结构及句法框架分别为“体验者+事件(声音+声音的属性)+听觉活动”以及「?(NPは)+連用修飾節+感じる」。「近所で(中略)大きく」作为连用修饰节。

(8)車のエンジンの音が前より大きくなったように感じました。

例(8)下划线部分的「車のエンジンの音」同样为外界的声音,通过听觉活动体验者把握住该声音「前より大きくなったように」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用“体验者+事件(声音+声音的变化)+听觉活动”和「?(NPは)+連用修飾節+感じる」分别表示该句的句义结构及语法框架。「車(中略)ように」是该句的连用修饰节。

(9)ボテボテした耳障り音がなくなり、澄んだ音というかひき締まったという明るい、いい音に変身したと感じ、喜んでおります。

例(9)划线部分的「ボテボテした耳障り音がなくなり、澄んだ音というかひき締まったという明るい、いい音に変身したと」是体验者获取的声音变化(初始状态+变化结果)的信息。例句的句义结构可以用“体验者+事件(声音+声音的变化)+听觉活动」来表示,而句法框架可以用「?(NPは)+連用修飾節+感じる」来表示。「ボテボテした(中略)に変身したと」是连用修饰节。

三、小结及今后的课题

以上就表述听觉活动的「感じル」句的句义结构及句法框架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考察,现归纳如下:

(Ⅰ)句义结构:体验者+声音(听觉内容)+体验手段+听觉活动

(Ⅱ)句义结构:体验者+声音的所在(听觉内容的所在)+声音(听觉内容)+听觉活动

(Ⅲ)句义结构:体验者+声音的出处(听觉内容的出处)+声音(听觉内容)+听觉活动

(Ⅳ)句义结构:体验者+听觉内容(声音+声音的状态·变化)+听觉活动

句法框架:?(NPは)+連体修飾節のを+感じる

(Ⅴ)句义 结构:体验者+听觉内容(声音+声音的属性·变化)+听觉活动

句法框架:?(NPは)+連用修飾節+感じる

综上所述,听觉活动的体验者是具有体验客观世界能力的人,在句中可以省略。听觉内容是必须的要素,体验者将其作为物(thing)来处理时,通过ヲ格名词来表达;而作为事件(event)处理时,则通过 「連体修飾節の」后置ヲ格或通过「連用修飾節」表达。体验手段(耳朵)用デ格名词表达,在句中为任意要素。声音被听觉器官感知的过程发生了声音的传递,因此“听觉内容的出处”通常用ニ格名词表达。“听觉内容的所在”与视觉活动不同,有ニ格名词表达的情况,也有デ格名词表达的情况。出处和所在两个要素在日语句中均是任意成分,

本文考察了「感じル」在作为听觉动词叙述人类听觉体验活动的情况,下一步研究的对象是其作为触觉动词的情况。

例句出处

「中日対訳コーパス(第一版)」 2003 北京日本学研究センター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读《把握自己》有感
读《强国之路三十年》有感
读《蜘蛛脱险》有感
学习坚强勇敢
读《母亲的故事》有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读《闯关东》有感
我们要飞翔
读《爱是不败的赢家》有感
《一只贝》读后感
人的价值=尊严爱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挤和钻的精神
读《谁砍的樱桃树》有感
浅析我国民营电视发展的市场前景(1)
浅析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
商代艺术的发展及其特征
论对学生体育运动负荷的认识与实践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浅析新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新特点
论数学建模教育模式探究
演员的专业技能训练与文化艺术修养的必要性
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浅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素质教育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跳动的舞蹈史
课堂里的脑科学——给教师的12条建议
浅论网络对初中生不良影响的对策分析
灾难报道中的新闻自由与新闻自律(1)
亮晶晶的夜
初春游北海
《三个儿子》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示例
《三个儿子》课后阅读练习
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示例
《三个儿子》范文习作
《三个儿子》教案讲义
没有天空的日子我怀念海子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爷爷和小树》教案
《三个儿子》知识点精析
母亲的恩情
飞翔的梦
《三个儿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