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9
小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初探
小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初探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特殊家庭在逐步形成,这些家庭的孩子该如何开展德育,是教育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国家教育纲要指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的结合是我们教育的总要求,学校在家庭教育中应起主导作用,负责指导家庭教育。家长应与学校配合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
来自于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精神上、心理上或行为上的特殊性,他们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失,使他们成为特殊群体。如何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与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快乐、健康地生活、学习是每个特殊家庭家长所面临的课题,也是学校教育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特殊学生群体的学校德育
1.德育的一致性
2.德育的平等性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德育要体现出教育的平等性,尤其是德育工作的开展更要考虑到如何对待特殊学生群体。对特殊学生群体的个性情况,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或知晓,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
3.教育的合作性
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德育,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其他德育工作者以及家长的家庭教育要密切协作。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的计划和具体的工作要求,班主任则应负起责任,起好纽带作用。科任教师、其他德育工作者、家长要围绕学校的计划,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针对学生个性开展德育工作和进行家庭教育。
二、特殊学生群体的家庭教育
孩子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思想可能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具有特殊性,如自卑感、孤独感,逆反心理,对立情绪等更显突出,对这些突出的矛盾如何解决,是特殊家庭教育所重点思考的问题。
1.正面引导,积极疏导
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本身就有特殊性,他们可能曾经受到一些不该他们承受的压力的冲击,他们在心理上、精神上与一般家庭比,存在着特殊性。作为家
长,应该正面引导,积极疏导,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帮助他们驱散心理上的阴影。
2.冷静面对,从容接纳
在一些特殊家庭中,可能会出现男女双方的子女对对方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完全接受,或者说单亲家庭中子女出现不正常情况。在新家庭中,孩子们往往会把现在的家庭与过去的家庭作对比,稍有不同之处,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甚至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单亲家庭的孩子,孩子们可能由于某种原因,他(她)失去完整的家庭,他(她)的心理也就失去了平衡。所以,家长更应该关心他们,孩子的承受力远比不上成人。
3.家庭学校互动,配合教育好孩子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特殊家庭的父母们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许多孩子在家里不听话,却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所以,建议家长要与教师相互配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德育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的教育方法,是以教育引导孩子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为前提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能让孩子过得快乐,在快乐中成长,这种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走进古诗中的雨
- 合作
- 风花雪月
- 爱,令我感动
- 你是我的彩虹
- 梦
- 幸福是什么
- 夏日
- 爱的画面
- 水蜜桃
- 梦之翼
- 青春的渴望
- 人生需要勇气
- 中国教育的近态
- 盼望你能回来
- 英语高阶学习词典学术话语标记语信息表征研究
- 《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
- “猱头”补说
- 试论我国当代的辞书研究
- 《汉语大词典》中“美女冯子都”实为“男子”考
- 电子词典研究现状与展望
-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的编纂特色
- 读苏新春的《现代汉语分类词典》
- 英语辞书编纂中的全球化视角
- 《四字文笺注》考辨
- 非词语化在英语学习词典中的表现研究
- 数字化和国际化时代亟需汉语标点符号规范研究
- 复合词的结构义与语文辞书释义
- 《现代汉语词典》附录的与时俱进
- 民国时期汉字检字法史论
- 《自己去吧》教案之二
- 《自己去吧》课文内容
- 《轻轻地》说课设计
- 《轻轻地》同步练习
- 《轻轻地》课文内容
- 《边看电视边识字》同步练习
- 《自己去吧》教案之一
- 《轻轻地》教学反思之一
- 《绿色的金鱼》教学反思之一
- 《自己去吧》课堂实录之一
- 《绿色的金鱼》课堂设计之一
- 《自己去吧》说课设计
- 《轻轻地》教学实录
- 《轻轻地》教学设计之一
- 《轻轻地》教学设计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