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3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思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思考
情境教学的理念源自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是学习活动开展的四要素之一。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效果不同。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鼓励教师创造性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情景教学越来越受到任课教师的关注和青睐。
一、情境教学的涵义
所谓情景,是指在教学过 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合和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地正确理解教材的内容,促使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思想。长期以来,历史课上基本上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演“独角戏”,有时学生连观众都不想当。长此下去,学生渐渐失去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情景教学的形象、直观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将富有情感的语言文字、实物情景、影像视频、角扮演、问题设置等许多情景应用于历史课堂,对提高课堂效率,落实新课程理念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选择情境方式
情景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在创设教学情景时,要全面了解学生,不仅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应做到“到位”,所创情景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展活动,促进知识的构建。教师设计的情境教学,一定要和学生心理特
征相符合,和教学内容相符合,适当、恰当的原则,是老师在情境教学设计中要遵循的。
三、根据教材需要设计情境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学内容是教师创设情景、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教学中是否需要设置情景,设置怎样的情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都必须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才能精心设计。如果对教材吃不透,教师本人都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无味,体会不出意蕴,拿什么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呢?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所制课件的运用过程中与教学内容不相符;有的只是把课本中的内容做一些修改和补充,没有体现教学的重难点,也没有体现对学生活动的引导。这样的课件仅是一种装饰而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有的教师认为在课件中运用的音像资料越多,就越能吸引学生,于是大量图片、历史录像等,不管与教材是否有联系,也不管对突破重点、难点有帮助,也没经过删剪、组合、加工,一股脑儿地搬来,使课堂成为图片展示课。一节课下来,学生看的眉开眼笑,教学任务却无法完成,课后作业检测表明教学效果不理想。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围绕重点、难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组织语言,设置问题,精心筛选所备的材料等,才能“驾轻就熟”,创设良好的情景,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情景创设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入,要求学生从情景中提炼信息,进行分析探究,从而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情景的创设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同时要留足学生的思考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学生只做“看客”和“听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合作探究,在合作中展示个性,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心,坚定“我会学”的信念,使课堂真正成为鲜活、生动、有趣的课堂。(二)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采用探究式教学,精心设疑是关键。(三)用问题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通过自身实践或思考,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回答问题固然是一种能力,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教会学生质疑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要鼓励学生提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讨论,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最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创设恰当的情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推动新课标的实施,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体现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历史情景教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雨夜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班长竞选发言稿
- 感动
- 《草船借箭》缩写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邓说之倔的后果
- 竞选升旗手发言稿
- 六一”联欢会发言稿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大队长竞选发言稿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 关于公路货运站场连锁化初探
- 高师音乐教育应加强对学生“师范性”的培养
- 在“玩”中学习音乐——谈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 从创作角度谈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走向
- 谈二胡曲《秦腔主题随想曲》的音乐特色
- 高中音乐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
- 对视唱的技术处理探索
- 分析电影《海上钢琴师》的音乐之魅
- 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呼吸状态
- 对通俗音乐商品化的两面性分析
- 体验音乐之美
-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
- 少儿舞蹈启蒙教学之我见
- 浅谈中小学舞蹈课堂效率
- 《充气雨衣》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充气雨衣》 写作指导
- 《充气雨衣》 教案讲义1
- 《充气雨衣》 训练素材
- 《充气雨衣》 考点练兵1
- 《充气雨衣》 考点练兵2
- 《充气雨衣》 整体阅读感知
- 《雷雨》教案讲义1
- 《雷雨》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充气雨衣》 重点问题探究
- 《充气雨衣》 教案讲义2
- 《雷雨》 重点问题探究
- 《充气雨衣》 范文习作
- 《充气雨衣》 趣闻故事
- 《充气雨衣》随堂练习 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