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三步教学法”对提升软件工程双语课堂效果的作用

“三步教学法”对提升软件工程双语课堂效果的作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4-01-27

“三步教学法”对提升软件工程双语课堂效果的作用

“三步教学法”对提升软件工程双语课堂效果的作用

1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形势

随着软件产业的飞速发展,软件工程学科已成为一个日新月异的研究领域。大量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尤其在软件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软件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引领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为软件产业培养软件人才的高等院校使用的教材内容与软件产业最新和最前沿的技术相比,还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对于软件业形成的许多成熟的新技术,现行教材没有及时纳入。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做明天的事情”的问题,以致出现不少软件专业毕业生上岗前还要接受集中培训的现象。

为改变软件人才培养这一被动局面,提升软件人才培养质量,造就更多软件创新人才,缩小我国软件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近年来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积极开展软件专业教学改革。各高校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教材,组织国内教师或聘请外国教师根据中国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在软件工程专业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实践,试图通过双语教学改革,让中国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够学习、实践和研究世界软件业取得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成果。

中国学生使用外国教材进行双语学习,但无论是中国教师用外语执教,还是外国教师执教,双语教学课堂上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教学理念共融,双重教学语言互换,不同教学观念、方法、手段互相作用的现象。影响双语课堂教学的因素比较复杂,尤其是中国教师执教双语教学面临着更多的实际问题。中国教师如何针对双 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 “三步教学法”双语课堂教学改革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和中国教师都面临的“外文教材不好阅读、教学情景不好创设、语言交流不够流畅”等难题,同时为避免学生读不懂、吃不透教材,机械模仿和套用课本提供的技术,放松对软件开发思想的研究等现象出现,我们坚持“以读懂教材为前提、理解技术开发思路为目标、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根本”的改革目标。经过反复探索和研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步教学法”,即问题驱动、研读教材、强化技能,以积极实施双语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学生广泛接受,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问题驱动,激发兴趣

虽然双语课堂使用的外文教材已经过筛选,但是这些教材在教学理念、知识、技能呈现方式上与国内教材存在较大差距,使得学生在使用这些教材时,对整体教学内容读不清楚,对关键内容理解不准确,对技术如何形成搞不明白。那么教师如何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这些实际问题开展教学呢?我们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在进行课程教学前,专门安排时间向学生介绍教材形成的文化背景,系统地把教材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通过对所学课程的整体认识,增强学习信心,克服畏难情绪;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按照教学计划学习本门课程。

为确保双语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外文教材特点,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按照知识结构把教学分成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研读2部分。其中,教师将学生课堂学习部分再按照难易度分成必会、必知、了解等模块,以此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充分发挥目标驱动、问题驱动和语言驱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教师在上课时首先概括地介绍主要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再按照知识结构把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和问题进入到学习中去。为营造双语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一边演示投影,一边以外语为主向学生讲解,或者组织学生按照投影内容进行讲述;通过图文并茂地展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将教学内容模块化、问题条理化,为学生创造轻松有序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后续学习研读教材奠定基础。

2.2研读教材,加深理解

双语课堂使用的是外文版教材,研究学习国外先进的软件开发理念。学生只有研读教材才能充分理解软件技术开发的思维方法,掌握技术要领。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语言基础薄弱、难以接受外文教材中的大量信息、对于专业术语不易理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以下3个环节开展研读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真阅读、比较和分析,把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字词、专业术语和常用语法搜集起来,并采用中、外文注释的方法将其制作成教学幻灯片。其中,教师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则用投影呈现,为学生阅读并理解教材内容扫清障碍。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模块快速阅读教材内容,为教师讲解教学内容和分析问题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和参与教学活动提供条件。最后,教师按照教学模块和设计好的问题,采用多媒体及时提示要点,适时提醒学生对照教材理解问题。教师用外语讲解的方式对教学内容的各个模块展开分析,在分析中一边指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一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问答和讨论参与教学活动。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读懂教材的前提下,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研读分析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技术开发的基本思路,最终掌握知识和技术要领。

2.3实践训练,强化技能

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引进外国教材,让学生及时学习和研究国外软件行业新思想、新技术、新成果,最终提升学生的创新开发能力。因此,学生在研读教材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坚持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后上机练习相结合、平时练习和集中实训相结合、专题实训和综合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平时练习的力度,强化专题实训,合理安排综合实践。

为保证平时练习效果,我们特别重视对于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一般在课堂上,教师无法组织学生人人动手练习,但是可以利用多媒体和学生手中的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方式,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延伸讨论。通过人人动脑,人人参与,互相启发,论证比较,归纳梳理,师生在课堂上把教材中的问题拓展成许多新的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技能,又为学生在课后继续研读教材和探索问题提供了方向。

对于加强专题实训教学,教师在学生的每一模块学习任务完成后,需引导学生按照知识和技能学习要求进行归纳概括并拟定若干问题,组织学生以个体或小组的方式开展专题实训,让学生通过专题实训对平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学生完成课本学习任务后,任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互相配合,指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自立课题并到实验室或生产车间进行集中实践。这一方面用检验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整体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增强学生的软件综合开发能力。

3 结语

按照“三步教学法”推进软件课堂教学改革,问题驱动是基础,研读教材是关键,强化技能是目的。学生只有研读教材才能掌握知识要领,才能打下技能创新的根基。几年来,我们虽然在指导学生读懂教材、理解技术开发思维原理和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师教学语言与技能不匹配、学生学习欲望和实际学习能力不一致、实际教学条件满足不了外国教材中需要的环境、教材内容不好取舍等问题,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开展探索和研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六一儿童节
我的爸爸
开心的六一儿童节
暑假趣事
拔萝卜
卖报
可怜的小鸡
吃饺子
可爱条金鱼
日记一则
小兔过河
称猫
说大话的狮子
妈妈的生日
后悔的一件事
试析教师风度的培养
关于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因素的应对策略
关于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例谈
试论信息管理在高职高专教学管理中的运用与创新
关于农业类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高职特色英语教学探析
试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现状
关于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特色
试析职教语文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
试论职校生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与培养
关于新形势下警察院校学员素质教育的特色性分析
试论艺术类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关于提升高职专业内涵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信息导入
试论教育中职学生如何做人
古今品评《赤壁赋》
苏东坡突围
清风凌波,流光千古──苏轼《赤壁赋》赏析
笑解千愁,江月知我心──《赤壁赋》
“乌台诗案”和《赤壁赋》
从赤壁时文看苏轼儒、释、道思想
重读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赏析
轮回思想──解读《赤壁赋》的一把钥匙
《赤壁赋》中的“明月”意象略析
饮酒诵诗传真情──深入解读《赤壁赋》
巧用经典 化工无痕──对《赤壁赋》中一段歌词的解析
悦目、会心、畅神和超越──苏轼《赤壁赋》自然美审美心理过程管窥
《赤壁赋》上下文照应
《赤壁赋》历代名家汇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