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给有志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人荐书

给有志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人荐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4-01-27

给有志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人荐书

给有志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人荐书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诫我们,“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因而,喋喋不休指导别人,为公众开“必读书目”是一件出力不讨好,且往往容易引起争议的事情。胡适、鲁迅等一代名流无法幸免,因为任何一个书目在专业人士看来,均非必读。此次,我只就“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应该博览、精读哪些著作说点儿粗浅意见,不对之处还请各位读者赐教。

博览部分

作为“大中国近代史”研究生,至少应该知道古典中国之所以来,故应该博览从人类起源、中国文明起源以来的全部中国历史。假如立志从事近代史研究或教学的话,在本科阶段至少应该博览二十六史,熟知古典中国研究的基本状况及大致走向。

近代中国的全部问题都是英国革命所引起的,因此要讨论中国近代的历史,必须熟悉世界历史,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的历史,熟悉中国与世界的关联,知道中国是怎样从世界楷模、世界文明中心转变为“被打对象”的。

广义地说,“大中国近代史”至少 应该涵盖西方文明向中国传播之后至当代的全部过程,因此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在最值得用心博览的部分,应该熟悉利玛窦、徐光启以来的全部文献,知道怎样利用这五百年的存世文献,包括官方文书、公私档案、时人文集、野史笔记,以及墓碑、田野调查等一切有助于理解这个时代的有形无形史料。具体而言,应该博览《清实录》、《清史稿》、清代人物自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以来的文人文集,博览《四库全书》中的相关部分,知道《续四库》、《四库补》以及《四库未收》等大型文献汇编大致情形。

进入19世纪晚期,中国文明的载体在西方影响下发生巨大变化,信息传播方式有了报纸和杂志。研究近代中国历史,必须知道近代中国新媒体的发生和发展,知道一些重要刊物、报纸的倾向、主要内容,知道他们藏在何处,如何使用。

研究唐宋之前古典中国的历史可以穷尽文献,可以运用聪明智慧去解读历史,重建历史。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谁也没有办法穷尽文献。近代中国的文献不是汗牛充栋,而是根本不知道有多少,因此,在博览的同时也要有所节制,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不必再做两脚书橱笨功夫,既要博览群书,还要会读书。

精读部分

作为近代史专业研究生,我觉得至少应该精读这样几部分书籍:

不管将来重点研究哪一段哪些问题,在读书阶段,都应该精读中国史学会自1950年代以来编辑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正续编,这套书正编已出版的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续编部分目前所见已出版的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北洋军阀》、《抗日战争》等,据说很快还会有《清末新政》、《解放战争》等。这些都是近代史研究最基本的文献,如果不熟悉这些文献。固然也能作出很不错的专题研究,但其学问根基总显得有点儿不甚牢靠。

如果兴趣在近代史后半段,即20世纪的历史,需要掌握的基本文献更多,这方面需要读者自己去扩大,去检索。

熟悉基本史料只是学习近代史的第一步,第二步应该知道前人对这段历史究竟做过哪些工作,有着怎样的基本认识。我们现在这一代研究生,不论博士和硕士,都是接受“半殖民地半封建”近代史观教育的,这方面奠基之作是范文澜、刘大年、胡绳等人著的不同名目的近代史。代表最近看法及反映新出史料的作品,当属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十卷本(江苏人民出版社版)。这部作品在总体框架上依然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但在各个局部问题解读上明显废弃了过去的教条、武断,多了许多新意。

此外,研究生应该熟知、精读非马克思主义、非半殖民地半封建史观的著作,否则无法与大陆之外的近代史研究对接,只能在大陆内部自说自话。在这方面,需要精读的作品非常多,简单举出一些仅供参考: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这是一部非常值得精读的作品,全书只有几万字,但作品提供了一个对近代中国历史完全不同的解释,这些不同解释对范文澜等后来者建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史观起到了重要的刺激作用。简单地说,范文澜等人用悲情解读近代中国,过去一百多年就是中国人挨打、奋起的历史。按照蒋廷黻的看法,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走向世界重回世界文明中心的历史,中国原本可以做得更好,可以不挨打,只是中国的统治者太愚昧太自私。这些解释我们可以不同意,但作为近代史专业的研究生,不能不知道。

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郭廷以是台湾中国近代史研究开山者,他的几部作品都以丰富的史料功夫见长,或本身就是史料,比如专业研究者手头必备的《近代中国史事日志》、《太平天国史事日志》等,我们或许能够作些补充,但无法颠覆。所以,郭廷以的《近

代中国史纲》在历史线索、基本史事方面贡献最大,最值得信赖。

受郭廷以影响,台湾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以扎实的史料功夫见长,张朋园、张玉法、陈永发以及更年轻一代,都注意从基本史 料入手去研究历史。他们的许多作品已经或即将引进,值得注意。

在西方汉学界,最近若干年最流行的是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这是西方一些大学使用的中国近代历史教科书,值得阅读。不过,如果真要了解西方汉学界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系统解释,我还是比较倾向于费正清老一代汉学家主持编写的《剑桥中国史》系列的《剑桥晚清中国史》、《剑桥中华民国史》和《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几部通史类作品今天看来可能资料略显陈旧或不足,具有时代局限,但其对近代中国历史的整体感觉、客观的第三者叙事,对一些重大问题不一样的看法,对我们近代史专业从业人员来说依然具有无法替代的意义。

费正清之后,西方汉学有巨大进步,其门生弟子的作品更是新意迭出,颠覆老者。比较优秀的作品如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历史三调》,周锡瑞的《义和团运动起源》等,都是值得格外关注的作品。

说到西方汉学,还应该注意在西方各大学从事教学的中国学者,他们具有国内学者不具备的西学素养,所以他们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解释也很值得重视。最优秀的当属余英时先生,他对中国历史是打通古今,著述宏富,每一部作品都充满新意。

此外,张灏对近代思想史的解释,林毓生对五四思想的解释,周质平对胡适及现代中国学术的解释,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重视域外,当然不意味着忽视内部。其实在过去二十年,国内中国近代史研究进步神速,几乎每一个重大问题都被重说被重述,优秀研究者很多,以近代历史顺序为例,贡献最大的新一代研究者至少不能忽略茅海建、桑兵、罗志田、杨奎松、沈志华、高华诸教授,他们从基本文献梳理开始,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很不一样的近代史叙事框架。新一代研究者当然不必对他们亦步亦趋,但必须知道他们的贡献和缺失,然后站在他们的肩膀上重新起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书——我生活中的伙伴
片片飞花
爱书的女孩
“伙伴”
读书感言
我读书,我快乐
新学期新风尚
妈妈,我想对你说
秋颜
细品母亲
我爱故乡的桃树
我是一个小书迷
电与我们的生活
我的座右铭
感恩
试论大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其解决对策
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初探
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双重价值目标的有机统一
浅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与创造性
浅析以社会实践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关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质量的几个技术要素
浅谈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研究
浅析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
成人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第二课堂的教学方法
浅析现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建设
浅论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浅谈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断想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看电视》教学设计
《看电视》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看电视》教学设计
《看电视》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活动设计
《看电视》教学设计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
《看电视》教学设计
《看电视》教学设计
《看电视》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