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近代史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近代史中的创新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03

浅谈近代史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近代史中的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学教学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

创新,发展创立新的思维方式,即创造性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以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全面健康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

那么,在中学历史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一.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和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如果学生充满不安全感,生怕说错话,担心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能畅开胸怀,不敢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就可能极大妨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深入交流,探讨,也谈不上创新,甚至会使学生产生 反感,从而封闭自己的心灵.因此,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教师要使学生敢于创新,就应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如有的学生认为: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有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防止列强的入侵.但有的学生不同意此看法,认为是消极性为主,造成中国的与世隔绝,从而落后挨打.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激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如:有的学生对农民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它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前进,有的学生认为农民战争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历史的发展.此外,教师还要关注生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但他们更担心被同学看成出风头,怕答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表现欲望.因此,教师要深入的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似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注意把创新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合作,鼓励,唤醒全体学生参与意识,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赞赏学生的独创之处,改变评价方式,引进奖励机制,变单一的试卷考试为多种方式的能力考核。

二,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空中楼阁,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经验作为依托就谈不上.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教师在授课中,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况,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性也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之一,它强调的是思维主体的意思和自觉能动性.如我在讲隋朝大运河时,设问如下:假如你是当时的隋炀帝,你会下令开凿大运河吗?请说明理由.再讲授西安事变时,我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当时的东北军一员,你是否主张杀掉蒋介石?为什么?把学生引入问题,引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感悟历史,抒发自己的看法.这样的问题,学生们感悟程度不一,看法不同,但都是发自内心的感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从而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培养。

其次,教师要逐步放手,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更重要的是要使学法渗透到教法之中.在唤起学生"质疑.思疑.追疑.释疑"中教会学生掌握历史思维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地点拨学生发现疑点,激发其思维兴趣,培养其质疑的习惯.比如上"鸦片战争"一课,可以设疑,假如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会侵略中国吗?又如,中国民族工业为何分布在沿海地区而不是内地?教师设疑的目的是让学生明了教材处处有疑,学习中若不能质疑,说明

并不懂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思维能力便无法培养.因此,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如学习历史现象时,要先搞清楚"是什么?"探究?为什么?"懂得"说明了什么?"如上淝水之战时,我让学生思考,有人认为前秦才是统一中国的正义一方,对不对?为什么?前秦的失败说明了什么?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逐渐打破思维定势.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养成习惯,就使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由教师指导学习到独立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针对高中学生求知欲强,独立性高,且具备一定的思辩能力,采用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式,为每个同学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成功的愉悦转化为创造的原动力.如社会调查,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来激活学生的学习,让他们每每有所新发现能证实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加自信.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过程,拓展为创造能力.比如,在讨论岳飞时,学生指出:岳飞若是先率领军队打败金兵再回去,将会出现怎样的历史局面?又如评价武则天的辩论课上,一个学生认为:由于武则天是女的,历史上妇女地位低下,她当了皇帝违反了封建社会的常规.有的同学认为她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应肯定.有的认为她残暴,应否定.有的认为应客观地公正地评价武则天,既有进步性,又有消极的一面。

总之,创新教育是时代和历史赋予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创新教育必须遵循"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达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两者有机统一."历史教师必须当好"学习指导者"和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培养学生逐渐自主营造创新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历史,认识历史的观点、态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回来了
记一次献爱心活动
我的家乡
我家的小羊
这算啥
我的家乡
我们的班主任
花皮球
汉堡包
天气娃娃
小香蕉
我的烦恼
这算啥
我的家乡
关于天然气销售企业营销模式的研究与讨论
人造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初步研究
浅析金融企业会计的发展
浅析我国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效益
档案管理在行政工作的运用
苍南县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研究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品质培育研究
基于COSO 框架下高校后勤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探讨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路径
大力推进沿边金融创新,加快培育沿边开放优势
浅谈国际金融格局调整及中国对策
挖掘地方旅游信息资源,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
我国管理层收购(MBO)动因及实现路径探析
《给予是快乐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习作6》教学设计
《徐增巧破巫术》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练习四》教学设计
《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教学设计
《信用卡》教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