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打造网络文化建设的齐鲁风景

打造网络文化建设的齐鲁风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30

打造网络文化建设的齐鲁风景

打造网络文化建设的齐鲁风景

寓管理于建设和服务之中,这是山东互联网建设和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山东坚持网络文化重在建设的主导思想,为全省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为地方互联网建设服务,通过网络文化成果服务网民,通过资金、政策等支持当地网站建设和发展。山东省网络文化办公室的主任们被当地网站亲切地称为“免费长工”,但凡有活动,他们都会义务为网站站台呐喊。他们可以驱车六七个小时参加地方网站举办的一个活动,结束后迅速返回济南。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社交化媒体时代和微时代,网络信息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打造文明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为小康社会建设服务,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

互联网需要管理,网站需要发展,网络文化更需要建设。作为背后的推动者,一股发自山东省网络文化办公室的力量,正成为实现网络大省向网络强省新征程中强大的动力。为此,本刊记者对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网络文化办公室主任刘致福进行了专访。

《网络传播》:山东省内重点新闻网站达到八家,省网络办对这些网站如何定位发展?

刘致福:目前,山东取得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并获得国家一类网络新闻资质的网站达到八家,名列全国前茅。这八家重点新闻网站各有特色、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山东网络新闻宣传矩阵。

大众网以打造山东新闻第一网为定位,逐步形成了以综合信息发布为主的山东网友生活圈;齐鲁网牢牢把握“新兴信息网络主流媒体”的定位,致力于打造山东省第一视频门户,并全力打造了“齐鲁拍客”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音视频栏目;鲁网则在本地特色的基础上更重视财经特色,向做窄、做深、做精的方向发展,力争打造成山东电商第一网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国山东网以服务外宣为定位,打造成山东对外开放的新门户;舜网立足省会优势,以服务济南、展示泉城文化为定位,打造成泉城济南的新窗口;青岛新闻网确立了以青岛新闻发布为主,满足青岛籍和关心青岛的读者需要,面向全国全世界宣传青岛的传播思路,打造服务半岛蓝色经济发展舆论新阵地;胶东在线以民生服务系列品牌为着力点,打造网络问政和网络服务新平台,并成功构建“桥”系列品牌栏目服务民生;中华泰山网以“泰山幸福e家园”为基础,打造网络文化惠民新高地。

通过抓地方特色,避免了这些重点新闻网站内容同质化问题,增强了网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网络传播》:山东在重大主题宣传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你们如何利用网络媒体开展主旋律宣传报道?

刘致福: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从2009年以来,我们先后举办了“庆国庆、迎全运”、“聚焦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春到黄三角——全国网络媒体黄河三角洲采访考察活动”、“文化强省看山东”、“全国网络媒体山东红色老区行”、“科学发展新山东”、“聚焦乡村文明行动”、 “金秋果香全国名博齐鲁采风”、“聚焦美丽山东”、“多彩十艺文化山东”等十余次全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舆论支持。在网上掀起了大规模集中宣传报道山东实施科学发展、文化强省建设和乡村文明建设的舆论热潮,为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了喜庆热烈、团结奋进的网上舆论氛围。

2011年以来,全省各新闻网站按照中央和省里统一部署,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学雷锋做山东好人”、“锋行齐鲁—寻找身边的好人”、“爱传百城——寻找最美的你”等,深入挖掘报道了“山东汉子牛作涛”、“最美女孩刁娜”等一批草根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染和影响了亿万网民,受到广泛赞誉。

今年以来,围绕“中国梦”的网上宣传,以中国山东网推出的“中国梦·我的梦”大型互动专题为代表,各新闻网站策划了“同心共筑中国梦”、“青春中国梦访谈”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宣传活动,弘扬了主旋律,传递和凝聚了正能量。

《网络传播》:互联网管理成为当前一大难题,省网络办在规范网络传播秩序等方面有何经验?

刘致福:为规范网络传播秩序,整治互联网传播秩序乱象,省网络办着力加强全省网络舆论管控能力建设:

一是持续开展“创建‘文明网站’、清理政治类有害信息、非法网络公关和淫秽色情信息整治、网络谣言整治、规范网站新闻信息传播秩序、整治网站地方频道”等净化网络环境“六大专项行动”。制定详细工作推进表,由“突击整治”变为日常化管理,常年抓不松懈,有效净化网上舆论环境,规范网络传播秩序。特别是积极推动文明网站创建活动常态化,2012年评选表彰15家省级文明网站,其中10家入围“全国文明网站”终评。

二是加强属地网站备案和内容管理,牢牢把握网上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对全省备案的新闻网站、中央媒体地方频道、商业网站进行严格的资质年检,依法查处

违规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违规网站。

三是加强微博客等新技术新应用管理,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微博客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积极推进微博客实名制管理。

《网络传播》: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自2009年以来连续四年五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作为网络文化主管部门,你们是如何助推网站品牌建设,又是如何打造系列网络文化品牌布局的?

刘致福:以品牌建设带动内容建设,是全省网络内容建设的特色和亮点,目前网络品牌战略成为各网站发展的新引擎和提升影响力的总抓手。省里从资金、政策和品牌推动等多方面支持和促进网站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一是抓策划。省网络办与网站一起,分析优势,找准定位,确定突破点、创新点和发展思路;二是倾力推动。对已经确定的品牌项目,通过研讨会、推介会以及开展相关活动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推动、包装、扩大影响,锤炼锻造;三是资金扶持。省里专门设立了品牌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网站品牌项目的开发、建设。同时,凡在全国获奖的品牌栏目,省里都要给予表彰和资金奖励。

各网站立足自身优势,推出了一批立意高远、原创风格强、服务特色鲜明的优秀栏目、优秀作品,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系列网络文化品牌,带动和促进了网站内容建设。大众网的综合信息发布、齐鲁网的视频与网络电视、胶东在线的民生服务已经成为山东网络文化的优势和品牌。

大众网的“独立调查”,齐鲁网的“齐鲁拍客”,胶东在线的“网上民声”、“爱心无限”、“网上问法”、“考试”等网上民生“桥”系列品牌栏目连续五年当选“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网上问诊”栏目被卫生部确定为“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典型向全国推广。

《网络传播》:省网络办最近两年重点力推网络文化惠民工程,可否介绍一下推动网络文化普惠民生的一些举措?

刘致福:山东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推动实施网络文化惠民工程。各市、各重点新闻网站秉持“服务民众、贴近民生”的理念,借助网络搭建政民沟通交流平台,拓展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积极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实现了各级新闻网站网上民生服务互动平台全覆盖。

在胶东在线“网上民声”、“网上问法”等民生系列服务品牌、济南公安微博服务平台享誉全国的基础上,2012年又涌现出“泰山幸福e家园”、青岛黄岛区网络问政平台、诸城网上书屋、新泰“网上民意通”等系列服务品牌。山东的网络问政、官方微博群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网络文化惠民效应初步显现。

2011年6月1日,由山东省网络办主办、大众网承办的全国

第一个青少年绿色网站“网上少年宫”成功开通上线,为全省1000多万少年儿童搭建了属于自己的网上精神家园。

2011年,各新闻网站大都建立了民生类的服务栏目,大众网的“齐鲁民声”、齐鲁网的“民生频道”、青岛新闻网的“民生在线”、鲁南在线的“枣庄民意通”、中国寿光网的“寿光民声”、胜利石油管理局的“网络民生直通车”等一系列汇民智、传民情、解民困的栏目,共同构建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网上民生服务方阵,成为山东网络文化一道靓丽风景。

2012年10月,省里专门在泰安市召开现场会,推广泰安等地网络文化惠民经验。各地、各网站还十分注重线上与线下互动,青岛市组织各新闻网站成立了“网事如歌”、“蒲公英”等39支网友爱心团队,设立了爱心基金,今年第一季度,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130多场次。

网络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普及了网络文化,促进了社会和谐,推动了网络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出一条独具山东特色的网络文化惠民之路。

《网络传播》:省网络办十分注重和强化新闻网站自身发展的能力建设,你们是如何激发网站活力的?

刘致福:山东新闻网站快速发展,据统计,2012年全省8家省级重点新闻网站日均网页浏览量(PV)为571.45万,日均独立访客(UV)101.5万,新闻栏目日均访问量196.9万,显示了网民对网站内容的强烈关注。

地方新闻网站在舆论传播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已经成为地方舆论传播的主阵地。为促进省内各大新闻网站做大做强,激发内生动力,省里积极推动新闻网站转企改制,增强网站自身发展能力。目前全省有4家新闻网站列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转企改制名单,数量居各省市区首位。2012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山东召开“新闻网站转企改制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大众网、齐鲁网转企改制工作经验。

改革激发了网站发展内生活力,全国200余家省级重点新闻网站综合实力排名中,大众网、青岛新闻网、舜网、胶东在线列居前15位,其中大众网稳居前三位。

《网络传播》:省网络办一大特色就是编辑出版了系统性、连续性、理论性的网络管理与发展的书籍,你们为什么要做网络文化积累工程?

刘致福:网络文化是新生事物,必须加强跟踪研究和积累提升。省网络办着力强化互联网发展规律和网络新闻传播规律认知能力建设,推动先进网络文化积累和传播。在抓发展、抓管理的同时,省网络办不断强化网络文化的积累。2012年以来,着力加大网络文化建设规律性的研究和网络文化成果的推广普及。一方面紧跟网络技术发展步伐,积极在实践中提炼经验,在总结经验中探索规律,努力增强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的本领,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立足向全省网宣干部队伍提供指导性、针对性参考读物和为各级领导干部普及网络知识,方便各级干部读网、知网、懂网,下大力气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规律的研究,下大力气加大网络文化建设成果的积累和沉淀,集中推出了40余部涉及网络文化研究、教育、普及的图书和相关资料。

编写了《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选编》、《国外互联网法律法规选编》、《网上舆论引导案例选编》、《网论》等工作指导性读物;编写出版了《网络之门》、《网言网语》、《中国互联网重大事件》、《山东省互联网重大事件》、《山东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等年度系列丛书;创办了内部参考读物《读网》(半月刊),为领导干部熟悉网络、了解网络、运用网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参考;为打造和培养本土意见领袖,每年推出一套4本《齐鲁网评之星》丛书。各网站也十分注重成果积累,胶东在线编写出版的《中国式网络问政》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研究网络问政的理论专著,升华了胶东在线十年来在网络问政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在互联网传播领域具有重要的标本意义。大众网编辑出版的《手机语文》杂志,通过网络信息的反向阅读,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纸质的网络文化产品。这些网络成果适应了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为网络文化的建设管理以及宣传普及提供了专业的工作指导和丰富的资料参考。

《网络传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舆论格局,人们的网络化生活成为常态,您从事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多年,对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互联网最深刻的体会有哪些?

刘致福:总结几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互联网一定要突出“服务”这条红线,将管理寓于建设和服务中、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好“五个点”:

一是要突出把握好服务群众这个“出发点”。把握群众需求,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及时反映和传达人民群众有关求学就业、民政低保、生产科技、生活保健、求职招聘、法律扶助等需求,协调和推动问题的圆满解决,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是突出把握好住促进基层群众民主参与这个“切入点”。通过精心策划网站、网页、活动,加强舆情汇集分析,搭建网络参与、网络交互平台,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传,增进网民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突出把握好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这个“基本点”。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趋势,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加强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开展网络文化服务,发展网络文化产业,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新内容;四是突出把握好住提升群众素质这个“着力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运用各种网络传播手段,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在同网民交流互动中传递主流价值。通过大力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时代典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倡树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五是突出把握好住促进社会和谐这个“落脚点”。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主动疏导、引导社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负能量”,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的“五一”节
快乐的“五一”节
我喜欢这样的妈妈
快乐的“五一”节
快乐的“五一”节
彭园快乐游
爱护国旗
啄木鸟是森林小卫士
快乐的“五一”节
快乐的“五一”节
我的“五一”节
美丽的万安——我的家
夏天,我想……
克和千克的对话
猴子过河
再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法学理论论文(1)
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宪政政府的难题法学理论论文(1)
亟待法治建构的警察裁量权法学理论论文(1)
两种自由概念(二)法学理论论文(1)
析自由心证原则法学理论论文(1)
正确的观点、缺憾的论证
法律价值概念的解释法学理论论文(1)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制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非典”事件的法律性质法学理论论文(1)
自发的法律与自由市场法学理论论文(1)
文化的民间传承机制与传统诉讼理念的形成
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法学理论论文(1)
中国法引论法学理论论文(1)
法治的基础、目标和途径
《葡萄沟》教学设计四
《葡萄沟》教学设计八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
《葡萄沟》教学设计二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日月潭》教学构想
《日月潭》教学设计与反思
《葡萄沟》教学设计九
《葡萄沟》教学设想
《葡萄沟》教学设计一
《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葡萄沟》教学设计十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
《日月潭》第二段的语言文字训练
《日月潭》教学设计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