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4-01-28
美术馆与美育理想
美术馆与美育理想
笔者任职于中山美术馆已有多年,整天忙碌于策展、展览以及其他各种事务性工作,经常有筋疲力尽之感。工作之余,我时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美术馆的文化职能究竟是什么?美术馆的意义在哪里?如果说中小学里开设“美术”课,高校中开设“美术鉴赏”等通识类公共课程,是非美术专业学生扩大艺术视野、提高综合人文素质而成为更为全面的“人”的话。那么,全国这么多的美术馆,能够做些什么呢?更切确地说,能够为“人”在艺术陶养方面做哪些贡献呢?
1793年,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向公众开放,遍布世界的公共美术馆均受其启发。而当时的中国,皇家珍藏的历代书画作品只能冷藏深宫,偶尔被皇家贵胄翻阅而已,普通民众要看上一眼几无可能。蔡元培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养人的高尚情操,进而整体提高国民素质,因此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大力提倡美育。1917年8月,蔡元培在《新青年》第三卷第六号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自兄弟观之,宗教之原始,不外因吾人精神之作用而构成。吾人精神上之作用,普通分为三种:一曰智识,二曰意志,三曰感情。最早之宗教,常兼此三作用而有之。”他认为知识、意志、情感的作用曾经都附丽于宗教。而知识、意志逐渐脱离宗教后,还剩下宗教的情感作用,即美感,可以用美育来代替。以儿童美育为例,他主张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实施美育,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其实,笔者认为“代宗教”的提法并不准确,而应是“借宗教”。因为宗教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宗教艺术对民众曾经有着巨大的熏陶作用,蔡元培想借之启迪民智、改变国民性格养成、提高民族素质,进而达到“教育救国”目标。
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在近30年的持续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不断增强,政府对文化建设一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扶持,如前些年的文化“五个一”工程、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绘画创作,以及近年来全国的博物馆、美术馆的逐步免费开放,普通民众能够享受到了一道道的文化盛宴。尽管如此,现实的文艺环境与国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现在各地的公私美术馆很多,美术馆的建设及发展堪称神速。无疑,美术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单位,美术馆向内担负着传承民族美术文化的重任,向外担负着对社会不特定的公众进行文化服务的重
任,甚至可以说大一点,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建设任务。但是,美术馆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比如,普通民众节假日去美术馆如果没预约可能就会吃闭门羹;一些美术活动普通民众的参加还处于被动地位;美术馆的教育职能也不尽人意。不少私立的美术馆多是以艺术家之名建立,往往是作为宣传艺术家个人成就的一个环节,而非向不特定的大多数公民服务。因此,这些美术馆为了节约成本经常大门紧闭,很少有常设性的公益性展览,更谈不上如某些上档次的美术馆设立研究部而且有着大量的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业界对堪称泛滥的私人美术馆的发展已有所警惕:其一,是专业水平低,某些有着自己美术馆的“大师”,其专业水平和知名度还不及业界的普通名家;其二,有的私人美术馆占地面积很大,而真正用于美术馆建设的用地却不多,在地价不断上涨的当下有人怀疑这是一种新的“圈地运动”;其三,这些私人美术馆大多缺乏长远的规划,不少的展览、收藏和研究等日常活动,都显现出一定的功利性和资本运作的一些特点,不少“动作”大多数是为作品与画家的“增值”服务,而不是为不特定的公众进行文化服务,普通的公众只需要知道这些艺术家很伟大、作品很昂贵就行了。国内的公立美术馆虽然有固定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支持,但经费往往不充裕,为保证正常运转,出借场馆进行商业运作也就不可避免,给人感觉这些地方其实就是只与展览有关的名利场,美术馆的美育职能没能发挥出来。由于有着太多水平不高的商业性展览,连一些专业观众也不愿意进美术馆。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后的博物馆、美术馆,越来越具有公共服务的特征,发挥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功能。
显然,美术馆的功能很多,业务性的功能除了展览、典藏、研究外,其公益性的美育职能应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王璜生先生的观点更为深刻,他认为:“‘知识生产’是美术馆的核心动力,是美术馆的发动机。……而更确切地说,美术馆应该是一个‘知识生产’的综合体。”显然,王璜生赋予了美术馆更大的社会职能与责任。
如何面对不特定的大众进行美育,我认为仅仅是展览、陈列和研究等单方面的各种“动作”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网络作品展览、互动展览、美术馆开放日、美术馆活动选题征集,等等。这样,能给普通人一个感觉:美术馆与我也有关系。现在,有的美术馆也搞了诸如论坛、讲座等活动,这曾经是蔡元培所力主的功德无量的事,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有的论坛和讲座还多是小圈子内的名家、精英间的串联,还鲜有面对普通民众的基础性的、普及性的公益讲座。当然,外国美术馆的一些做法也值得借鉴。比如,不少中小学的美术课经常在美术馆进行。在外国的美术馆,可以经常看到学生趴在地上临摹墙上的高水平画作。在艺术氛围浓厚的美术馆上课,一定会比老师在课堂上纸上谈兵或者面对几张平面性的电子图片讲解的效果要好。中国的小孩子多半进过各类美术培训机构学习,但很少到美术馆参观,有的甚至在考上专业的美术院校后也没有进过一次省级美术馆,这是一件相当让人遗憾的事情。
所以说,蔡元培的美育理想永无止境,今之广大美术馆的工作者依然任重而道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续写《孔乙己》
- 我们的社区
- 我是社区小主人
- 我们的社区
- 在社区活动站的日子
- 住在A座的人
- 社区活动站的“大管家”
- 续写《孔乙己》
- 社区植树
- 新苑社区法院宿舍环境报告
- 心声(续写)
- 走过三米
- 睦邻卡
- 我是社区小主人
- 续写《孔乙己》
- 项目沟通管理的程序与方法
- 建筑学专业就业前景长期看好
- 鲁班奖工程质量控制
- 对施工经验的浅谈
-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
- 某小区回迁楼工程监理月报
- 厂房装修前要做好的几点
- 建筑的本质
- 建筑施工中易出现的结算纠纷及防范对策
- 酒店式公寓楼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 某安置小区工程监理月报
- 房建—建设工程文件归档内容一览表
- 建筑工程平屋顶的排水方式
- 鲁班安装算量软件百招大集合
- 标准图集是帮了设计还是害了设计?
- 《惊弓之鸟》 知识点精析
- 《惊弓之鸟》 整体阅读感知
- 《惊弓之鸟》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 《惊弓之鸟》 教学设计2
- 《路旁的橡树》 考点练兵1
- 《惊弓之鸟》同步作文 训练素材
- 《路旁的橡树》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 《惊弓之鸟》 考点练兵2
- 《惊弓之鸟》 故事趣闻
- 《画杨桃》 教师语录
- 《路旁的橡树》 考点练兵2
- 《画杨桃》 重难点分析
- 《惊弓之鸟》 考点练兵1
- 《惊弓之鸟》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 《惊弓之鸟》 重点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