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施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施策略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4-01-28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施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施策略研究

一、创设美的情境实施美育

美育的实质是使学生受到情感上的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通过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才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感,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如何通过实施情感教育,对学生更加有效地实施美育呢?教师需要具有高尚的品格与渊博的知识以及在教学的过程中富有激情。教师需要准确地把握好不同课文的基本格调,以更加灵活地投入情感,通过情感创设教学的情境,通过情感将教材当中美的意境加以呈现,以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美。

比如,教师在讲解《春》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可这样导入:“从古到今,有很多的人都对春天进行过赞美,那草长莺飞、花香鸟语、姹紫嫣红、春光明媚的景色确实使人陶醉,那么下面让我们打开教材当中的《春》,看 看著名的文人朱自清先生是如何赞美春天的。”学生打开教材的时候,教师使用录音机朗读《春》。

从录音机所传出来的声音充满了情感,抽象的文字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了一定的情境当中,学生如醉如痴。紧接着,教师让学生读关于“春草图”句子,抓住“软绵绵的”“绿绿的”“嫩嫩的”等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美。

教师再让学生读关于“春花图”的句子,抓住“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开满了花赶趟儿”等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春的乐趣所在。最后,教师让学生读关于“迎春图”的句子,抓住“抖擞抖擞精神”“舒活舒活筋骨”等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春的活力美。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实施美育

初中语文教材当中的文章大都是字字珠玑和声情并茂的,往往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蕴藏着丰富的美感。那么应当怎样使学生体会到这些美感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应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天净沙·秋思》的时候,针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分析。

作者在这里未曾直接地表达出旅人的悲凉,仅仅是提供给读者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画面,这幅画面间接地表达了旅人的情感。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诗文的描写形成一个具体的形象:在暮色苍茫当中,旅人看到了那攀附着老树的干枯的藤条,在上面有几只寒鸦;一曲清溪在地上,一座小桥在上面架设着,在不远处是一些住户;一条古道通向远方,一匹瘦马在萧瑟的西风当中驮着自己……从表面上看是黄昏之下秋野的情景,可从实质上看是旅人悲凉心绪下的心中之景。

当在学生眼前呈现这些萧瑟荒凉的情景的时候,学生便能够想象到旅人内心那悲凉、孤独和寂寞的哀思。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在作者所创设的艺术画面之上将自己的情感、经验和知识加以想象,才可以进一步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才可以感受到文章的美。

三、在指导阅读中实施美育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具有启蒙性,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教师在审美教育当中正确的示范能够对学生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为此,教师要想更加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美育,指导学生更好地审美,自身先要进行全身心地投入,以真正地鉴赏与体会教材当中文章的美,为学生做出更好的示范,启发学生从模仿审美实践活动开始,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在阅读教学当中表现的更加突出。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感知语言,让学生产生一种立体的感觉,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物、如见其人,随后实施活泼生动的、充满美感的教学实践活动,将审美的过程与方法示范给学生。比如,教师在讲解《岳阳楼记》的时候,通过借助多媒体课文朗读介绍岳阳楼,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下,学生仿佛进入了岳阳楼里面。

教师指导学生在看和听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作者主要描写了关于岳阳楼的那些东西,这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将课文的主旨句找出来。多媒体大屏幕上所呈现的古色古香的岳阳楼,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非常远大的政治抱负与旷达的胸襟。

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的时候,教师通过抒情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想象着我们已经登上了岳阳楼,放眼看去,洞庭湖上面浩浩荡荡,共同来表达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心声吧!借助多媒体所播放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美读文章。学生在美读文章后,文章当中的情景跃然纸上,学生自身仿佛进入了“春和景明”和“霪雨霏霏”的情境当中,进而受到“迁客骚人”的影响而或悲或喜,更加容易被作者忧国忧民、积极向上的抱负所感染。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