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4-01-28
数学教学中的美育
数学教学中的美育
一、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知美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好奇、爱动,但抽象思维较差,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推理无明显反应。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运用美育原则,通过精心设计,可以把教材的静态集合转化成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教学动态过程,而多媒体课件恰恰具有这种功能。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化以往的机械、静态的教学模式为便于观察、可以直观欣赏的动态美。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把数学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二、开展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美
好的数学课堂应该有一个能让学生之间自由开展交流的良好氛围,能让同桌之间、同一个学习小组乃至全班同学之间都可以随时进行交流。教学时教师应捕捉每个交流的机会,采取不同的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在预设中生成,在动态生成中幻化出灵动的美。
例如,教学“加和减”的例1“45+30”时,先从实际情境中引出计算问题:要想知道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就要计 算“45+30”。接着,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计算策略。有的学生根据数数的经验,想到了“从45开始,十个十个往后数”;有的学生暂时没有计算思路,在教师的提示下,尝试用小棒摆一摆、用算珠拨一拨的方法解决。最终将这些算法在全班交流时,学生都很兴奋。内心深处那种美滋滋的成就感将促使学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学完整节课的内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引导动手实践,营建课堂和谐美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习的最大障碍。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真正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做”数学,恰恰是实现这种改变的有效途径。动手操作是他们思维的源泉与起点,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表象,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此时,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人物,只作为班级普通一员参加学生活动,是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在情感领域同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和睦的“朋友”关系,从而使学生具有安全感,以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内驱力。
四、通过实践操作,挖掘数学内在美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度、适当地组织一些竞赛性的小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数学的内在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恢复学生高度的求知欲和好学精神,使学生主动去探求数学知识的奥秘。教学中,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最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乐在其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
五、加强学法指导,形成思维品质美
在课堂上有效地把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要达到
这一点,必须做到“四会”:
会听。让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口算题由教师或学生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教师口述信息,让学生适当提问,然后口答或列式解决问题。
会看。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能做出判断。
会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去想问题。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学生动脑子,使学生对问题都能动脑去想。
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
六、静心观察,学会欣赏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这里的观察能力,不仅是单纯的数学观察能力,还应当包括学生对图案内在美的审视能力。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初步认识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组成这些图案的线条美,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所见过的形体,出示相关图形,体会并欣赏它们的内在美。
总之,教学中,教师必须时刻注意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既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活动,又要参与其中,扮演一个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一定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咖啡
- 我的来历
- 我有许多美妙的梦想
- 小青蛙去上学
- 小鸡过河
- 小虾冲关
- 淘气的小螃蟹
- 彩色的蛋
- 我是宇航员
- 梦
- 假如
- 大海里的标点符号
- 未来的世界
- 我有一个梦想
- 假如
- 南非宪法法院的“合理性审查标准”介评(1)论文
- 德国宪法解释方法与比较解释的可能性(1)论文
- 论现代西方法治理论对宪法“限权”功能的重视(1)论文
- 关于最高检察院法律解释权 宪法思考(1)论文
- 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理论思考(1)论文
- 国家赔偿制度发展 宪法支撑探究(1)论文
- 探析中国罢工权立法焦点(1)论文
- 浅论从人权视角考察我国宪法对个人财产权的保护(1)论文
- 从比较法看司法制度中的宪法原则论述(1)论文
- 对宪法“人权”概括性条款的分析(1)论文
- 谈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基本义务的必要性(1)论文
- 论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1)论文
- 试析多元化互动型宪法解释机制探析(1)论文
- 浅析我国公民知情权(1)论文
- 谈宪法监督秩序与正义价值的冲突与协调(1)论文
- 一泓秋水
- 水墨江南
- 《珍珠泉》语言感悟
- 《珍珠泉》难句解析
- 趵突泉
- 《珍珠泉》课文结构
- 歌溪
- 家乡的小溪
- 诵读传世名篇,领悟泉城之美
- 为什么有的泉水是热的?
- 《珍珠泉》语言积累
- 美丽的珍珠泉
- 为什么济南的泉水特别多?
- 《珍珠泉》教学杂谈
- 《珍珠泉》课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