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2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网络媒体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网络媒体的应用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曾说过:由于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还大的技术革命”。 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图象、视听处理技术都集成在一起,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教师们知道,学生若对某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进入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蕴藏着丰富资源,再加上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为学生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兴趣。下面仅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谈谈一些个人做法和体会。
1 刺激眼球让学生产生兴趣
陈旧的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文本”意象、分析、归纳、总结、口头表述和书面表述、巩固练习。走的就是“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的路子。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方式就显得 很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也相当被动。也许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在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情势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我们在学习法布尔的《绿色蝈蝈》一课时,课前,先告知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蝈蝈,看谁找到的那只最漂亮。于是孩子们就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去研究。实际上,授课前我们就已经共同走近“课文”探究“课文”了。而在过去,这一过程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才得以实现。
我也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蝈蝈,终于在辛苦得来的大量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孩子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大眼睛”的为“蝈蝈王”。一看就喜欢上了,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他们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以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小图片带来了大收获。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这些生动、逼真的东西,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唤醒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使课文的学习成为一个颇有意思的探究学习过程。
2 充分体验感悟课文
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也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各单元知识点强化练习或总复习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为四十五分钟扩充了丰富的内容。课文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要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现在却变得好理解多了。
3 激发学生感情
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如学习《贝多芬》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与痛苦,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汹涌的波涛声,那是他对艺术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与誓言。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激动、兴奋起来之后,再来朗诵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发展学生个性
活力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造一种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然而,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各自的学习起点、反应速度、记忆品质、学习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领悟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顾及
到这种差异,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如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双向性,了解学生的心理及现状,便于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由于没有面对面的顾虑、拘束,学生多数能放开胆子说出心里话,教师可适时点拨、鼓励、解答问题。
5 探索研究
拓展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如在进行语文综合活动《戏曲大舞台》的教学过程中,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去网上、报刊杂志上搜集,或采取现场观察、采访有经验者等方式,探究什么是戏曲?戏曲在我国的形成?厦门的地方戏曲有什么剧种?在什么地方表演?有什么特色?有哪些著名剧目等。围绕着一个大主题“辐射”出来的许多小问题展开专题性研究。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开展这种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一是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利于学生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是信息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去判断、选择、归纳、整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学生完全能够独立地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三是面对大量的信息,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尚待提高。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一定会加快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6 会用,用好
用好在用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时不能滥用课件。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课型、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应视实际情形定夺。如一些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就不一定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不能远离甚至脱离“文本”,于无意间省略了学生对书面语的体验过程,导致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反应迟钝,排斥、厌烦, 甚至领悟力下降。学生一旦对课件产生了依赖性, 只对图片发生兴趣,便降低了对文字的敏感性,想象枯竭,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多媒体用于教学,不是一种奢侈的摆设,更不是一种高科技手段的炫耀,而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 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是未来社会对教育的呼唤。为此,我们必须会用它,用好它,让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有作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24)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我是小小推销员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坨770区块优快钻井技术
- 矿山测量工作内容与重点概述
- 碎片化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 浅析迅速发展中的连续铸钢技术
- 探讨电力企业优质服务在营销领域的作用
- 常用热处理方法在加工工艺中的应用探讨
- 空气制动机自动制动作用浅析
- 制丝工艺加工控制要素分析
- 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 电梯安装工艺及安装施工管理重点探究
- 浅谈我国计量检定工作的现状与改善措施
-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与维护探究
- 我国当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信息化建设探析
- 新医改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 浅析检察机关司法会计活动的主体类型
- 《要下雨了》教学难点
- 《要下雨了》教学重点
- 《要下雨了》写作指导
- 《要下雨了》范文习作:春天
- 《要下雨了》美文欣赏:秋天来了
-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梳理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一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二
- 《要下雨了》相关资料
-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的意思
- 《要下雨了》训练素材
- 《要下雨了》美文欣赏:下雨前的征兆
- 《小壁虎借尾巴》老师语录
- 《要下雨了》趣闻故事
- 《要下雨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