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4-04-09
分析模块化对化学理论教育的作用
很多人觉得论文很难写,其实不会,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题,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分析模块化对化学理论教育的作用,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范文大全。
学生学习兴趣淡,自学时间少。本校的无机化学教学仍然采取中学阶段“填鸭式”的讲解,这样讲课进度快,信息量大,却没有给予学生大量的练习时间,特别是对于大一学生,一时很难适应大学的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出现“教师忙于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不能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因此,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需要逐步提高自学内容的比例,加大自学要求和难度,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科技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由“不想学、不会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这对于培养学生终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建立先进的教学理念,钻研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结合。无机化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准确定位为“导学式的无机化学”,即无机化学的学习必须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是:理清知识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压缩教学时数,实行模块化分层次推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无机化学教学的模块化分解和教学时数分配的框架(表略)。无机化学教学整合原则如下:(1)删掉部分内容(稀有气体、镧系、锕系、核化学、金属晶体和无机化学发展前沿),不再讲解,让学生自学。(2)压缩部分内容(溶液、热力学、动力学和晶体学),在后续课程中精讲。(3)合并部分内容(化学平衡、解离平衡和溶解平衡)。(4)补充部分内容(教学研究成果)。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方案的特色
(1)“三学二素一论”的两部分六模块改革。两部分为理论部分(48学时)和元素部分(42学时)。六模块为“三学二素一论”:“三学”为微观学、热力学和动力学;“二素”为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一论”为元素通论。
(2)“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微观学Ⅰ为无机化学一,热力学Ⅱ和动力学Ⅲ为无机化学二,元素部分为无机化学三,由3个主讲教师完成不同模块,学完就考,学分加和。
(3)根据“学生学习认知过程”设计教学顺序如下: ①由抽象到具体,先理论部分后元素部分;②由简单到复杂,微观学为“原子—分子—离子”;③由理论到应用,热力学为“热力学能—化学平衡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④由主族到副族,先主族元素后副族元素; s区元素和ds区元素进行对比教学。
(4)利用规律性的“教学研究成果”促进教学。六模块中有关规律的教学内容详见表1。在这部分教学中展示教师教学研究成果,既可以理清学生思路,解决疑点难点;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教学研究,以研助教,以教促研。
(5)明确重点。溶液的有关理论重点在分析化学课程中讲解,而在无机化学课程中只学简单应用;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有关理论重点在物理化学课程中讲解,而在无机化学课程中只学简单应用。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方案的效果
经多次修改实践,现方案比较切合实际,知识体系清晰,内容科学可行,教学效果好,符合本专科化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也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过程,从而推进了无机化学教学的改革。
以上是由查字典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分析模块化对化学理论教育的作用,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范文大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看图两条小狗
- 《格林童话》读后感
- 小瓢虫,你真聪明!
- 第一次烧花生
- 我的快乐
- 玩上海
- 春风像个邮递员
- 牛王卖角
- 少了一条板凳
- 我的两条小金鱼
- 我学滑旱冰
- 可爱的小蝌蚪
- 想念您,外公
- 黄浦江夜景
- 聪明.可爱的鹦鹉
- 探析实施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方法
- 如何完善经济效益审计
- 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作用
-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思考
- 论经济责任审计
- 浅议审计机关的审计风险及防范问题
- 离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浅谈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 浅析高速公路项目征地拆迁审计
- 加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 探讨家具行业的网络营销模式
- 浅议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 论新形势下农村审计工作的完善
- 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提高的思考
- 鲛人歌
- 《静夜》教学设计
- 《郭沫若诗两首》疑难解析
- 《天上的街市》思想内容分析
-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结构分析
- 桂林山水歌
-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写作特色
- 《天上的街市》课文鉴赏──古为今用的再造艺术
- 《郭沫若诗两首》学法导引
- 梦天
-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背景知识
- 《天上的街市》修辞分析
- 《天上的街市》教案设计
- 《静夜》课文鉴赏──虚与实的完美融合
- 《郭沫若诗两首》重难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