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的改进

浅论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的改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浅论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的改进

论文主要讲的是对某件事研究或者提出问题然后建议,写论文要挑自己最擅长的来写。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浅论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的改进,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范文大全。

论文摘要: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的改进要从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出发,认真研究和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审美因素 ,把培养中小学生体验和感受情感视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加强教师技能训练、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音乐教学研究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论文关键词:高师音乐,音乐教学法,改进

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专多能”的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音乐教师。《中小学音乐教学法》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教育必修课。这门课一般都开设在最后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周2学时,共36学时。对于未来的音乐教师来说,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固然重要,但学好音乐教学法课,能够领会《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并在以后的教学能够落实它则更为重要。随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科学的音乐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的改进势在必行。

一、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中小学音乐课程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教学方式,注重用怎样的过程方法达到怎样的教学要求。这种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思想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惟师是从,惟书是从,被动地接受一个个答案,没有自己的体验和见解,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直以来,高师将这门教育必修课称《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以教材为中心,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教授方法,学生着重学习的是知识和技能的教法,淡化了音乐固有的审美性特征、情感性特征和形象性特征。从而使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枯燥,陷入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学生无法在音乐课堂上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的享受,因此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厌烦音乐课。这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是相背离的。因此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的改进首先要从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入手。

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有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的公民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与任务。《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时间,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的新理念。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代替过去以学科知识为中心,重在传授音乐知识的传统教育观念。因此《音乐教学法》课要把教学的中心由知识技能的教法转移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情感体验上来。带领中小学生去发现音乐中的美,体验音乐中的美,最终去创造美。本人认为高师《中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的教学中转变观念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由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转向兴趣培养

过去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的教学中,教学的中心在于如何教授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音乐知识,识谱视唱等,在一堂课上要学会某一音乐知识,识读某段乐谱,学会几种节奏等成了教学的重点,比如在全音与半音的认识教学中,老师花费了好多时间用尽各种办法反复讲解又是级数、又是音数。学生还是听得一头雾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毫无兴趣可言。本来学习音乐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音乐,而这种重知识讲授的教法却把手段变成了目的,为识谱而识谱已经成了音乐课上存在的普遍现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而非培养未来的音乐家。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他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写到“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稳步地把它提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技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并且为自己建立一个更好的生活和一个更广阔的个性。”,好奇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对音乐的好奇也不例外,教师要保护他们对音乐的好奇和尊重他们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在教学中要把握音乐教学的愉悦性原则,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音乐课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使这种兴趣能够持久。

2、由重讲解说教转向重感受与体验

音乐本身具有表现性、实践性、非语意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每个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理解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过去在音乐欣赏课和唱歌课上老师要花费很大的功夫告诉学生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塑造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等等,将老师的感受或老师从书中看到的对作品的介绍统统以标准答案的形式讲给学生听,看上去一堂课在老师的启发和促使下师生将一部作品分析的淋漓尽致,但学生并没有真正得到感受,更谈不上理解和表现作品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音乐课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反复聆听音乐,用讨论,提问的方式从音乐的情绪情感、音乐表现要素、音乐的风格形式等方面层层剖析。从而使他们发觉音乐是怎样以它特有的方式表现生活中的各种情感的,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表现的各种情感。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且反复的聆听分析可以使他们有所体验和思考,即培养了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合作探究的意识,又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得到了美的感染和享受。

3、由单一教学转向多元综合

新课标制定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教学领域。它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等。比如在《神州古韵》(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教师要熟悉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在《看大戏》(人教版《音乐》年级册)的教学中要了解山东的风俗人情、语言特点等。这就要求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不仅仅是唱歌、欣赏、器乐等单一课的教学,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的,音乐也不例外,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而且还要有广博的文学、历史、地理知识及文学、美术、戏剧、影视等方面的知识。音乐教学法课要以课外读书活动、讨论会、剧目表演等形式强化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二、挖掘审美因素培养丰富情感

在近年的教育实习和试讲指导工作中发现音乐专业的学生最感到难上的课就是欣赏课。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发现不了教学内容中的审美因素,无法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新课标提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体验音乐中的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应当成为教学法课的中心任务。

首先音乐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感情以及正确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在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音乐教学法课要求学生熟悉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努力挖掘音乐作品中的审美因素,切身感受旋律的起伏、音色的浓淡、节奏的张弛、速度的快慢、调式的明暗等音乐表现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和表现音乐中的作用。为什么这样的音调,音色、节奏、速度就能表现这样的情绪、情感。换一种音调,音色、节奏、速度音乐形象和情感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教师只有在自己不断的探究中感受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音乐表现要素在千变万化中所表现出的不同风格、不同情感、不同音乐形象等,使孩子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要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绪和情感。有多少种情感就与多少种音乐,不同的音乐表现的情感不同,比如《春江花月夜》、《蓝色多瑙河》等表现的是优美的情感;《黄河大合唱》、《红旗颂》等表现的是壮美的情感;《快乐的嗦》、《金蛇狂舞》表现的是快乐的感情等。因此教学法课要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和情感体验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在今后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的快乐,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三、加强教师技能训练、培养研究性人才

教师技能包括普通话、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这是告示音乐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教学法课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师技能训练。将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学结合起来,形成教师职业技能,为毕业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这种训练主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完成。近年来在学生的校内试讲和教育实习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是口语表达能力薄弱,许多学生备课很认真,教案准备得非常好,但是时间教学效果却不怎样,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不能用充满感情色彩的,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法课可以通过配乐故事,小音乐剧、演讲、说课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工作中除了培养学生课堂教学的能力以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过去教学法课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训练,谈化了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学工作,如书写教学计划、教案、教学总结等的训练。教学工作是一项研究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那么未来的音乐教师首先要有合作与探究精神。高师音乐教学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只有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教学中的新问题,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得以发展。因此,教学法课还要以讨论会、论文比赛等形式鼓励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研究能力。

四、改进试讲教学加强教育实习

校内试讲和教育实习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校内试讲一般由音乐专业教师指导,每个学生的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文化艺术素养不同,所以试讲工作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学生相对薄弱的环节采用教学过程分解实践的方法进行实践,比如将表现领域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情景创设、教唱歌曲、歌曲分析与处理、创造、小结等环节单独进行试讲。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薄弱环节,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由于这门课的实践性很强,36学时的教学时间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整地试讲两三节课,所以教学法课也可以采用压缩课堂教学环节的方法进行试讲。比如将几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分别让几个学生担任,共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这样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在备同一节课的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环节实践的比较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见习是近年来在高师音乐教育中被忽视的一个问题,音乐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艺术实践较多,而教育实践只有在音乐教学法课中进行,这对将来从事音乐教师职业的学生来说远远不够,因此要在每一学期安排一到两次为期几天的教育见习,学生通过尽可能多的听课、评课、观摩学习、尽早了解中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课程内容,基本的教学方法,了解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工作和熟悉中小学学生的生理、心理情况以及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学习兴趣。这便于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比较全面的了解。

教育实习是音乐教学法课的延伸。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分散实习首先分散实习的办法,但分散实习不利于老师对学生教学的指导;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不利于对学生实习成绩客观公证的评定。实习尽可能采用分时段集中实习的方法,可以将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各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通过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学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对实际教学的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提高对音乐基础教育的再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总结经验,发现自己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与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实际之间的差距,在以后的学习中明确目的,在后期教育实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集中实习有利于教师统一指导;有利于集中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激发学生教育实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客观公正的评定实习成绩。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音乐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建设性人才,音乐在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所替代不了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从基础音乐教育开始,而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要从高师音乐教学的改进开始,不断的研究与改进才能使高师音乐专业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强能力、有创新精神和音乐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 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研究》 朱咏北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金亚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中小学音乐教学法》 穆塞尔,格连 四川人民出版社

以上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浅论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的改进,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范文大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物理老师
小胖墩
我的朋友“四大冠军”
妈妈的绝招
战神老爸
非常妈妈
手术
佩服
黄金搭档
姐姐的红树叶
小弟
“田野”的希望
伟大的爸爸
钢笔引起的泪……
一个这样的老师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如何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动机
民族预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实际技能培养模式研究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思考与实践分析
浅谈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综合能力培养
南充市三所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调研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浅析如何科学管理高校计算机实验室
普通高校招生地域限制
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商务英语的语用失误
浅谈英语学习方法和技巧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高职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对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浅析我国高校课程伦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飞檐走壁的虎将》教学设计
《春日》教学设计
《春日》教学札记
《蛇与庄稼》教学札记
《春日》教学札记
《蛇与庄稼》教学札记
《蛇与庄稼》教学设计
《蛇与庄稼》相关知识
《蛇与庄稼》教材理解
《蛇与庄稼》相关知识
《蛇与庄稼》教学札记
《蛇与庄稼》教材理解
《蛇与庄稼》教学设计
《蛇与庄稼》相关知识
《蛇与庄稼》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