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分析《家族》中苦难叙事的意义及其限度的阐述

分析《家族》中苦难叙事的意义及其限度的阐述

上传者:游客
|
翻新时间:2023-08-07

分析《家族》中苦难叙事的意义及其限度的阐述

将苦难进行主体内化,加以切肤之痛、令人灵魂震颤的方式进行叙述。这种“内在的、生存论意义上的”苦难。

在我国,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要么以良心、同情心来谴责苦难,要么把苦难当做人格修养、道德完善的催化剂。而且,由于个性意识的匮乏,苦难最终都指向了家仇国恨,并未落实到受难的个体身上。” 张炜的《家族》突破了传统束缚,转向追问历史中事件的原始形态,关注历史与现实中个体生存的境遇,显示出强烈的苦难意识的自我觉醒,超越了一般作家的苦难叙事模式,其苦难意识也就富有了现代意义

(一)救赎:苦难叙事圭皋的呈现宗教主义者认为苦难是人与生俱来的。因此完成对苦难的救赎是人一生之重任,也是人的终极关怀。在齐鲁大地文化照耀下土生土长的张炜.无疑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灵魂深处又与儒家整体的‘乐感’精神迥异。从朴素的人道精神出发.从现实与历史中,他更深切地体验到一种浑厚的人类、人生与历史的苦难情感” ( ,这促使“他扬善惩恶、仗义疏财、爱憎分明,性格外柔内刚,气质温文尔雅,人生理想表现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他操文为业,道德救世” 。《家族》的历史苦难叙事、现实苦难叙事,作家都赋予叙述者道德救世、理想救赎的话语、行为权利。将苦难进行主体内化,加以切肤之痛、令人灵魂震颤的方式进行叙述。这种“内在的、生存论意义上的”苦难。文本授意于历史层面上的宁府和曲府两大家族中的人物.也授意于现实层面上的陶明教授、朱亚以及叙述者“我”本人。

从历史层面上看,宁周义要求以自己的亲侄儿来执行枪决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救赎,从曾经称霸一方、作恶多端到甘心伏法,宁周义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救赎之路:即死也要死得有面子。曲予作为曲府的继承者,他遣走了忠诚的家仆清涌。为他打点出路;开办医院救死扶伤,积极参与到广大民众的革命斗争中,最后虽然被敌人暗杀,但是,曲予的灵魂早已得到升华与超度。宁珂、闵葵母女则一直为革命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和精力,在宁珂受冤坐牢之后。闵葵母女的出走实则是一次向土地的回归与精神上的皈依,即便曲缟在离开之前向历史发出了无奈的质问。从现实层面上看.陶明教授的自杀.不独源于对现实的绝望。也有自我寻求超脱的成分。老朱为了使大地免遭苦难折磨付出了生命,但是在文本中读者没有看到老朱怨天尤人。叙述者“我” 面对历史上家族的冤屈、悲剧.最后还是放弃了追究;面对零三所黄湘之流的非法行径,则选择了逃离、祈祷,“我”唯有在祈祷之中寻求救赎。

文本这些苦难叙事的意义在于更多地观照了历史和现实中的个体,其叙事指向不再以“家仇国恨”为唯一维度,那么救赎层面也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家仇国恨” 的层面之上,而是在个体观照之中寻求个体的救赎之路.张炜笔下的苦难叙事也就“充满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美感,洋溢着一股率真的悲怆”。

(二)围困:受挫的赎罪之路毋庸置疑,《家族》的苦难叙事为历史和现实开启了一条救赎之道,但是,这显然是一条漫漫长路。叙述者放弃对“我”之家族历史冤屈的申诉,对零三所这个研究机构的叛逃着实是无奈之举。因为那位瘫在椅子上的老者— —殷弓,至死也不愿意为“我们”家族的冤屈佐证,所以家族的冤屈也就没有得到平反,于是游荡在“我”心头之上的那层 苦难雾霭并没有被吹散。精神上的苦难也就没有得到申诉和解救:“我”与老朱们对虚假数据的极力揭发和反对,并没有被相关部门重视.平原地区仍然被“大开发”项目所践踏.所以自然大地的苦难也就没有被赎回。也就是说。叙述者对“历史” 和“现实”苦难的叙述意义也仅就“救赎”本身而言。

而源自于这两者的真正苦难并没有被清偿,罪恶也就还在继续,赎罪也就不可能停止。换而言之,就是在苦难叙事中寻求的救赎之门被围困了,但是,在哪里可以找到原罪,并加以解救.文本并没有给出一条出路。这是《家族》苦难叙事的限度指向。

当然,这种指向并没有削弱文本的悲剧感,而“救赎”本身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作品《家族》精神家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是,它至少暗示着作家固守大地精神背后的孤独与无望。指示着人们正视历史,珍惜现实。正如张炜自己所言:“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有许多方面的经验,它们或者芜杂,有时掩埋着,需要挖掘和考查。所有的经验都是弥足珍贵的,? ?它们有可能生长在日常和当代.也有可能存在于以往。它们更多的是在某一段历史中蕴涵,在某一个群落中生存。即便抓住其中微小的一部分,也需要一个人付出毕生精力,全神贯注。”只是“在保护环境以及所有的为理想而斗争的方式上,我们并不赞同暴力手段”,才使得作品陷入“一种痛苦的思考,一种怀疑,一种两难”。

“苦难,是人类生存境遇中无可规避的本质属性.也是文学表现的最基本的主题之一。一部作品只有触及了苦难这一文化主题.才有可能具有历史厚度和情感深度。”《家族》显然在历史叙述苦难和现实叙述苦难之中实现了其“历史厚度和情感深度”的统一。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不论是对来自历史。还是来自现实的苦难及其对苦难的救赎.作品都没有获得清偿的途径,反而陷入了历史与现实双重围困的“两难”境地之中。

以上是分析《家族》中苦难叙事的意义及其限度的阐述的相关论文,希望你能喜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这个人很聪明
夸夸杨坤
把他记入我的英雄册
幽默大师——骆熠
有趣的“神经质”
夸夸岑杭柯
我的朋友们
我们班的“辣子班长”
夸夸岑凯
这个人很牛
这朵带刺的花儿
奶奶,您真好
夸夸邹蔡畅
夸夸徐秦佳
“辣子”班长
浅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党建工作
关于化学教师教育中化学思想教育的探索
浅谈学生工作模块化管理模式的初步研究
试析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
试论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途径
试论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描述论
关于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思考
试论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思考
试论思想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契约化视角下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试论“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试论根据高职学生特点进行思想教育
试论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
浅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2
火车的故事教学案例(二)
会飞的图画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A、B案)1
小蝌蚪找妈妈(A、B案)
火车的故事(A、B案)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案例(二)
地球爷爷的手(A、B案)2
《两只小狮子(A、B案)》3
兰兰过桥(A、B案)2
兰兰过桥教学案例(二)
兰兰过桥(A、B案)3
地球爷爷的手(A、B案)1
兰兰过桥(A、B案)
火车的故事(A、B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