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17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第一步、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内容要求: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撰写方法: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第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容要求:列举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撰写方法: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

第三步、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内容要求: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第四步、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容要求: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2 考虑要素

① 研究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

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

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创新点。

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3 开题报告写作要点

一、要写什么

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你的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

二、为什么要写这个

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 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

三、怎么写

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

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二)

论《三国演义》的“三复情节”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根据中国古代小说一些叙事作品写人物做一件事要经历三次才算完成的情节设计,杜贵晨先生提出了“三复情节”理论。

“三复情节”从不自觉运用到有意为之,已发展成了一种传统的结构模式。它的运用使得中国古代小说叙事艺术上升到了理性层面,很客观地反映出了民族的心理特征,折射出了民族的宇宙观、价值观、哲学观、神学观及审美观。虽然人们已关注与研究了多部作品中的“三复情节”,但是,对《三国演义》中“三复情节”研究不够深入,不够系统。《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在构织情节时大量使用了“三复”模式,且技巧娴熟,灵活多变,因此,对《三国演义》“三复情节”的细腻而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较为深入地领略中国小说的艺术魅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国演义》中“三复情节”的运用已臻成熟。由于其运用构成了独特的结构美学效果,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并在一些专著中有所提及。

就国内研究状况来说,杜贵晨在《传统文化与古典小说》中提出了“三复情节”理论,重点剖析了中国古代数字“三”的观念,阐述了古代小说“三复情节”的流变及其美学意义,探讨了《水浒传》“三而一成”的叙事艺术、《儒林外史》的“三复情节”及其意义。并归纳出了67部通俗小说中含有的97次“三复情节”,其中便列出了《三国演义》中的一部分“三复情节”,还有一些遗漏。郑铁生的《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提到了“以三为法”的叙事结构,另外,杨义的《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对“三复情节”也有关注。

就国外研究状况而言,美国的浦安迪在其所著的《中国叙事学》中提到《三国演义》有一个突出的次结构特点是经常运用定数序列事件,其数字序列的基础经常是“三”,实际上他的这种说法类似“三复情节”,只是没有细究罢了。浦安迪的《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也提到不少三国戏和说书段落都以某一件事三次发生为基本图式——如“三让徐州”、“三勘吉平”、“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等——显然都仰仗于研究民间传说和通俗文化的学者们观察所得的常见“三重效果”。

总的讲来,中西皆有涉猎,但浅尝辄止,缺乏系统性。

三、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

引言:

“三复情节”是中国古代小说一种耐人寻味的模式,一个突出的美学现象。《三国演义》中“三复情节”的创造多是有意为之,较之以前的小说,《三国演义》“三复情节”的运用也更为娴熟。

“三复情节”的关键在于一个“三”字,这个中华民族自古崇尚的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古代认为“三”是自热之始祖,万殊之大宗。司马迁在《史记。律书》说:“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孔颖达疏引王肃云:“礼以三成。”总的说来,“三复情节”的渊源脱离不了“三”最初代表的哲学意义与文化意义。中国人“礼以三为成”的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是“三复情节”诞生与发展的基础。

文章主体:

(一)何为“三复情节”

“三复”取自《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即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三”被解释为“多次,经常”,也可解释成“一日三次”。本文的“三复”取“三次重复”之义。情节是指事件的形成系列或语义系列。“三复情节” 指“叙事作品写人物做一件事经三次重复才能完成的情节设计。其特点为:同一施动人向同一对象作三次重复的动作,取得预期效果;每一重复都是情节的层进,从而整个过程表现为起——中——结的形态。”

(二)《三国演义》中的“三复情节”分类研究

从总体上看,《三国演义》中的“三复情节”主要表现在“明写”与“暗藏”两个方面,即下文所提到的“置于明处”与“隐于暗中”。

(1)“明写”型“三复情节”

“三复情节”主要是直接出现于回目,读者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来。《三国演义》中明写“三复情节”的地方不少,而且方式各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连写”式

连写是序列事件结构组织形式的一种,它主要表现为写一个事件从头至尾,一连写去而不间断,其特点是情节紧凑,一气呵成,扣人心弦。

最妙的莫过于写“刘玄德三顾茅庐”了。司马徽荐名士诸葛亮,刘备便同关羽、张飞同去隆中,首次,二次,三次,一气呵成,时间跨越度为“天寒——隆冬——新春”,几个月内三访贤才,一连写去,情节显得十分紧凑。

②“断续”式

断续即断写,也是序列事件结构组织形式的一种,它主要是把一个事件在文本中的位置切割开来,在这个事件中还插有其他的情节。其特点是情节张驰有度,有调节叙事节奏的功用。

最妙的乃是“孔明三气周公瑾”,从回目安排来看,一气在第五十一回,二气在第五十五回,三气在第五十六回,有长度,有跨度;从情节设置来看,用不在一起的三回书来写一个事件,并在这三回中间插入其他的几回来叙事,起到了调节叙事节奏的作用,使得故事情节看起来张弛有度。

(2)“暗写”型“三复情节”

“三复情节”主要隐藏在文中而不是直接出现在回目处,一般不太明显,仔细读来便可发觉。

《三国演义》暗写“三复情节”的手法是多样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以淡化数字痕迹来叙写“三复情节”

作者不用

一、

二、三标明所重复的次数,而是用其他的言语来代替。如刘备三次向水镜先生问求贤才,水镜先生三次笑曰“好,好!”左慈三次戏弄曹操;周泰三番冲杀两救孙权;黄忠三射关云长,等等,都没有用显的数字来计数。

②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表现“三复情节”

主要是用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说是时间序列,来发展故事情节。如:早上如何,中午如何,晚上又如何。

黄忠首日战关羽,不分胜负;次日再战,黄忠被马掀于地,云长释之;次日天晓,黄忠先是虚射两次,第三次射中云长盔缨,算是报恩。韩玄用“前日、昨日、今日”三个日期来责问之。

③以数字“三”总括一件事完成的状态的“三复情节”

这是一种特殊的“三复情节”。它只用数字“三”来总括一件事完成的状态。如“操先令许褚、曹仁、典韦领三百骑,于傕阵中冲突三遭,方才布阵。”这是一种省略了过程描写的“三复情节”,第一遭,第二遭,第三遭是如何冲突的,是一个悬念,我们可以大胆想象,而无碍大局。如果换一种说法,“三突傕阵”,铺写开来,也未尝不可。

同样在《三国演义》中,如“水军寨中发擂三通”、“五斗道教辖境内有犯法者,必恕三次”、“曹操假意上书三辞,诏三报不许”等等,皆属此类。

(三)《三国演义》“三复情节”的成因

(1)表层原因:源自三国史书、平话小说及“三国戏”

①史书:《蜀书。诸葛亮传》载有“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这是“三顾茅庐”的源头。戏曲 《三顾孔明》则是“三顾茅庐”的另一种说法,也是“三复情节”的一个版本。

②著述:葛洪《神仙传》载有左慈戏曹操的故事,其中便具体描写了三次戏弄。

③平话:《三国志平话》写“三复”的地方更多,有“张飞三出小沛”、“曹操三勘吉平”等等。

④“三国戏”:元杂剧对《三国演义》审美生命形式有很大的影响。现今存留的元杂剧“三国戏”剧本多达50多种(其中包含了一些仅存剧目的“三国戏”),如戴善甫的《关大王三捉红衣怪》、花李郎的《相府院曹公勘吉平》、无名氏的《张翼德三出小沛》、仅存剧目的《老陶谦三让徐州》等。

(2)深层原因:源于中国先民对数字“三”的特殊认识

主要是对“三”最初代表的哲学与文化意义的理解,其内涵渐次发展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礼”的规范,进而在文本中反映了出来,形成了一种“礼以三为成”的文化传统和“三复”的思维定式与习惯观念。

(四)《三国演义》“三复情节”的美学内涵

(1)以数字“三”为情节的结构手段,保证了情节的繁简适中

也就是说,“三复情节”合乎美的比例和尺度。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要求。

(2)重复中的反重复手法使得“三复情节”更具艺术魅力

三次重复不是单一的重复,而是于重复中寓有变化发展。如此一来也就避免了因重复而带来的单调乏味。

(3)“三复情节”中的螺旋式上升形态强化了叙事艺术的美感

一些“三复情节”的发展表现为“进展→阻塞-进展→阻塞-进展→完成”的三段式形态。从接受美学看,这是一种运用悬念来延缓叙述进程的收益效果。

四、工作进度

4.2009年5月下旬 论文答辩阶段

五、参考文献

[2] 杜贵晨。传统文化与古典小说[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3] [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 [美]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5] 李史峰。二十四史[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6] 叶舒宪,田大宪。中国古代神秘数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7] 张德鑫。数里乾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 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9] [西汉]司马迁。史记[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6.

[10]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2]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16] 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7] 魏崇新主编。中国文学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0] 纪德君。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3] 普丽华,江少川。现代写作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4] 何丽萍。东西方数字“三”的文化对比分析及其翻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

(10)。

[25] 张文。浅论聊斋志异的“三复情节”[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

(5)。

[26] 梁雁。论红楼梦的“三复情节”[J].泰安师专学报,2002

(4)。

[27] 周媛。汉民族尚“三”现象的传统文化解读[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

(4)。

[28] 舒志武。数字“三”的文化意义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

(3)。

[29] 刘福泉,王新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尚三”理论对巴金家。春。秋创作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2007

(5)。

[30] 成友宝。神秘数字“三”新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

(8)。

[31] 李磊。三阴三阳学说文化哲学探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华山印象
有家真好
我和网络
激情高三
滚铁环
美哉,仙庾岭
运动会见闻
烤番薯
思忆
绿幽灵(1)[仿《幻城》]
荣誉诚重要,诚实价更高
女人香
初学游泳
我从未这样紧张过
在800米的跑道上
试论农村10kV线路跳闸原因及对策
浅析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拖拉机常见故障、原因与保养
马铃薯芽位试验总结
设施农业生产中两项实用技术的合理应用
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
应用ArcGIS10.0技术绘制林相图
浅谈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重要性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之初探
垦区锅炉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主要措施
大葱施肥技术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谈村级财务管理
文山县2010年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荆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黄浦区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湖北荆州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年萝岗区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青浦区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10年从化市中考语文综合测试试卷及答案
温州市直十校联盟201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
上海市虹口区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1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10年北京丰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北京石景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