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体育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
体育新课程实验的春风正吹拂着神州大地,新理念、新教学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尝试并认同,不难看出我们的教师正在艰难地走出了传统“知识课堂”的巢臼。把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渗透并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凸现,学习潜能也得到应有的发挥。毫无疑问,成绩是令人鼓舞的,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不少问题已开始浮出水面。实践证明,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但教师们还是不由自主地以灌输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体现。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教师没有注意专业素养的培养。
一、角色定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在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例如,在学习武术操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师生共同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先跟着多媒体演示观察、模仿→总结→创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下逐步掌握基本要领。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师生如此合作起着事半功倍效果。实践表明,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正关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的每件事情,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身体不太好的学生,教师要巧妙鼓励、真诚关怀,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切实援助学生,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二、杜绝满堂灌,适时点拨,启发学生有效思考。
第一,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值得研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要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实践。
第二,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如果介入过早就会阻碍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如果介入过晚会让学生长时间地处于无助状态。如果指导不够充分,会让学生感到手足无措。
第三,启发思考可从两方面入手:求同与求异。求同,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的共同点。求异,就是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异,揭示问题本质的区别。它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实现思维的“迁移”。所谓“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即是这种“迁移”的体现。
三、教师学会怎样倾听
新课程改革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教师自己应该学会倾听。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通过倾听学生,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也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需要哪些内容。同时,通过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对教师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
四、备课时加强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过去我在备课时,往往只考虑研究教材,很少想到学生。在上课时,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十分关注学情分析与研究。以学生的求知要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的可行性。
教学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知识的传递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因此,我在备课时就力求做到: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我要求每个学生尽量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生活世界的影子;特别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有目的地为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特别关注学生地位的正确定位,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尽量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景;特别关注学生这一团体特有的、独有的文化,努力创建师生、生生有效交流互动的机会。
五、面向全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在探究式教学中,也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
有一次,我在教学“篮球运球”这一内容时,我先要求学生“原地运球”,然后是行走运球。大多数同学很快就掌握了,但少数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于是,我把教学计划做了调整,让掌握了运球技巧的同学进行行走运球,没掌握行走运球的同学重新组合成一小组,专门进行原地运球,教师适当的给予辅导。这样既保护了个体差异学生的自尊,又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与课改同行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责任。时势造人,我们只有在课改中加强学习,善于反思,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才能超越自我,走出平庸;将心态归零,将自己存储了多年的杯子倒空,要的不只是勇气和信心,更需要远见和智慧,才能脱掉“匠气”,走向“大师”,打造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十里银杏长廊
- 点点滴滴的感动
- 心情
- 表现自己
- 我是个不想明天的女孩
- 感动
- 小人物方式
- 看课外书的烦恼
- 捉虾
- 夕阳下的树
- 读懂我自己
- 诚实不需要表白
- 诚实(C)与谎言(H)
- 品味成熟
- 别了,幼稚
- 外部融资依赖、金融发展与出口贸易增长
-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生态思考
- “跑警报”“躲空袭”的山城岁月
- 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研究
- 郭沫若为序的《养猪印谱》缘何尘封半个世纪
- 袁水拍和武训历史调查团
- 降低物流成本,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
- 李康年1958年“悔改计划书”
- 中南海里“大炼钢铁”
- 我是如何被戴上“林彪黑秀才”帽子的
- 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
- 蒋介石与蒋纬国父子情深
-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
- 顾顺章叛变之后(下)
- 1964年毛泽东表扬了《解放日报》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四
- 《我是什么》AB案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三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实录
- 《植物妈妈有办法》片断赏析
-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 《我是什么》说课设计
- 《植物妈妈有办法》综合资料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材赏析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法新探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二
- 《我是什么》识字教学心得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一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一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