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7-24
浅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想象力在人的智力组成中至关重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明确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多措并举,调动资源,才能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语文读写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可行的途径。因为想象,是构成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思维的发展不能离开想象的发展。针对小学生富于想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正是促进其思维全面发展的契机。那么怎样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利用词句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 ”词句是有概括力的,只有借助想象化抽象为形象,才能恢复其生机,焕发其兴趣。没有想象就无法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阅读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作品所描绘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与情感。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中有这样一段话:“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他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其中“杨梅树贪婪地吮吸”“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等句子如不通过想象,学生很难理解。我抓住这些关键词句,通过“细雨如丝”激发学生联想丝棉的柔软与细密;由“伸展”联想摆脱束缚后的舒畅和轻松。整段文字可激发学生将春雨中的杨梅想象成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在母亲轻柔的抚摸和温暖的怀抱里,吮吸着甘甜的乳汁时那种迫切的动作和欢快舒畅的情绪。通过想象,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那种在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和蓬勃生机的动人意境。%A
二、营造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创造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和思维的无限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善于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教师在学生展开思路,各抒已见的过程中,既不能代替作者立言,也不能代替学生思考,而应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孩子创造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和言语运用器官的相互联合,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意义的探求、情感的领悟,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表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让他们“童言无忌、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宽松的状态,任情感激荡、想象驰骋、思维纵横,多种想法涌动、激荡、交汇,就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想象的色彩争奇斗艳,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三、积极思维,调动想象
阅读教学常常需要披文入情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想象,扩充丰富文章的内容。小学课本选入了不少名篇佳作,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之一是含蓄,这就需要在阅读时激发想象,对作品的形象和情节深入领会,想象力越丰富,理解也就越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语句进行扩想。例如,《灰雀》一文第二自然段只有男孩和列宁的几句简短对白,却寓情于言,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男孩开始说:“没看见,我没看见。”可以想象出男孩慌张不安的神态。“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是肯定地说。最后的“一定会飞回来!”是坚定地说。从男孩语言的变化,可以想象出他心里充满矛盾,但当他最终被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所打动,知道自己做错了时,就决心把灰雀放回来。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男孩天真、诚实的心理跃然纸上。这样伴随着对语言的领会而迭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为丰富、具体。
四、善用作文训练
写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作文是最能激发和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体现其创造力的一种训练方式。但令人悲哀的是,学生的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有二:一是我们没有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生活;二是我们没有设计出好的题目,给他们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这些年来,小学语文教材有了新的突破,《假如我会克隆》《未来的……》《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一个个多么好的题目!让学生的思维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里纵横驰骋,浮想联翩!
总之,学生想象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最应该培养的一种内在潜能,今后,我会积极探索,努力开拓,时刻注重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使孩子成为新一代的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天里的健忘症
- 我喜欢绘画
- 我家的鬼
- “虫虫”一家
- 我的“方程”生活
- 家
- 草莓狂
- 快乐五人帮
- 一位老奶奶饿死了
- 最爱喝的伯父
- 要知荣辱
- 奶奶的手
- 为自己喝彩
- “大侦探”――方老师
- 只是讨厌
- 贵安新区:大健康医药产业在京签约9个项目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当好村里的“媳妇”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课堂常规
- 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艺术初探
- 浅述红河哈尼族形成的地理基础
- 乡村喇叭讲“大道理”基层声音传“正能量”
-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方式
- 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思路浅析
- 浅谈化学教师的教学魅力与教案设置
-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5
- 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6
- 《口技》教学设计6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7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5
- 《口技》教例简述
- 《观舞记》导学
- 《观舞记》教学设计5
-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8
- 《竹影》教学设计6
- 《竹影》教学设计7
-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4
- 《荒岛余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