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4
对外汉语离合词偏误分析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群体,适应了汉语表意精确性和多样化的要求,提高了言语交际的效率[1],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的特殊性和使用的灵活性也使得离合词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瓶颈。本文试图通过对留学生的离合词偏误现象的分析,对偏误产生的原因做一些探讨,进而对其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一、离合词偏误的主要类型及分析
(一)离合词+宾语
3、今天下午我要见面我的老师。
4、三年前,玛丽结婚了约翰。
“见面”、“结婚”类离合词具有[+与事对象]语义特征,不能直接带宾语,需要借助介词来引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同时在两语素之间加上动态助词“了”“过”表示动作的状态。此类词语还有“聊天”、“贷款”、“签字”、“说情”等等。
(二)离合词+着、了、过
A.我起床了就给你打电话。
B.他们几分钟前吵架过。
C.郑经理正在剪彩着。
离合词动宾式结构由前边的动词和后边的宾语两部分构成,其内部构造关系不同于普通的动宾式动词。离合词动宾式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的动词性语素虽然带了宾语,但它们仍保留了作为动词所具有的语法特点,所以若在离合词中插入动态助词,动态助词“着”、“了”、“过”应该放在离合词动宾成分之间。
(三)离合词+定语(以“的”类定语为例)
妈妈总是生气他。
张大伯要进县城告状村长。
“操心”、“告状”类离合词具有[+领属]语义特征,所以表领属的修饰语要放在离合词动宾成分之间。以上两句可改为“妈妈总是生他的气”,“张大伯要进县城告村长的状”。此类词语又如“吃亏”、“发火”、“报仇”、“诉苦”、“告密”等等。
(四)离合词+介宾结构
A.我毕业从北京大学以后,就出国留学了。
B.玛丽出院在星期一。
汉语语法中,介宾结构若做状语一般位于谓语动词之前,所以在以上例子中,动宾式离合词应该位于介宾结构之后。
二、离合词的重叠
A.咱们一会出去聊天聊天吧。
B.我和玛丽初次见面时握手了握手。
动词重叠的形式主要分单音节重叠(如看看、看一看、看了看、看了一看)和双音节重叠(如研究研究、研究了研究)。离合词动宾式由于是由动宾两种成分构成,其重叠只能是重叠其中动词性部分。此外汉语动词动宾式不存在AABB式重叠形式,所以以上例子应该为“聊聊天”、“握了握手”、“让让步”、“散散步”。
以上是离合词偏误的主要分类,此外还有几种类型,如特殊句式中离合词的运用偏误(“我把试考完了”)、离合词中插入“的”产生的偏误(“这件事是他帮忙的”)、离合词词性混淆(“我们明天没有上课”)等,限于文章篇幅,此不赘述。
三、离合词偏误产生原因探讨
关于偏误产生的原因,各家表述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母语负迁移影响、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学习策略、文化和交际策略等等。以下仅就前两个因素探讨下离合词偏误原因。
(一)母语负迁移影响
由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大多是成人,他们大都已经具备了较完整的母语系统,所以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不自觉地运用母语知识来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在此过程中,母语的干扰就会明显地影响第二语言掌握的准确度。
以英语为例。汉语中的离合词和英语中的相应成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前者在英语中可为词,也可为短语。为词时,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以才会有“洗澡两次”这样的偏误。此外,相应意义的词语的词性也不是一一对应的。英语中的“meet”是及物动词(如I meet him at the airport.),而汉语中的“见面”具有不及物性,不能带宾语,对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只能用“A和B见面”形式。由于二语学习者对两者的差别认识不足,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就产生了偏误。
综上,在离合词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纠正学生将母语和目的语简单对等的趋向,对汉语离合词本身的特殊性加以特别的强调和实践,以尽量减少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
(二)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
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主要针对的是中等和高等程度的二语学习者而言的。他们在基本掌握目的语的一些知识和规则后,会运用类推等手段把所学到的东西类推到一切与其相似的其他语言点中,造成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从而产生负迁移导致偏误。
以离合词重叠为例。动词重叠的形式主要分单音节重叠(如看看、看一看、看了看、看了一看)和双音节重叠(如研究研究、研究了研究)。在学过了动词重叠以后,学生将这个一般动词重叠的规则运用到整个离合词体系中,因而出现了“散步散步”“洗澡洗澡”这样的偏误。
类比推理是二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方法,它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有很大的帮助,但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类推不当必然会产生大量偏误。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讲授汉语语法点的一般规律外,还要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适当地补充些独立于规律外的相关语法点,从而有效地避免一些偏误。
总之,离合词偏误的产生并非某一种或两种原因所致,它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学生汉语学习的结果。基于上述探讨的原因,我们应从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加以反思,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改进教学,尽可能减少类似偏误的产生,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腾飞吧,巨龙
- 腾飞吧,巨龙
- 腾飞吧,巨龙
-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 我们都有一个家
-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 珍惜资源从点滴做起
-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 我们都有一个家
-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 腾飞吧,巨龙
- 我们都有一个家
- 腾飞吧,巨龙
- 腾飞吧,巨龙
- 浅谈他组织状态下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
- 国有企业改制后工商管理观念的发展
- 对企业战略进行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意义
- MPA论文之高校科技管理创新思考
- 浅谈自组织状态下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
- 关于煤炭企业运营中成本管理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分析
- 探讨MPA论文之体育公共服务研究中几个问题
- 我国企业年金运营管理同质化原因及破解的策略
- 浅谈企业Walki-Pack环境管理机制转换的具体过程
- 企业UPM-Kajaani环境管理机制转换的具体过程
- “MBA” 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
- MBA职业发展工作探讨
- 有关我国MBA教育改革的探讨
- 浅谈企业环境管理机制转换过程
- 案例教学对于MBA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
- 《葡萄沟》同步作文 家乡的葡萄
- 《难忘的泼水节》 考点练兵1
- 《葡萄沟》随堂练习 巩固篇
- 《难忘的泼水节》 整体阅读感知
- 《日月潭》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难忘的泼水节》 范文习作
- 《难忘的泼水节》 知识点精析
- 《难忘的泼水节》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难忘的泼水节》 相关介绍
- 《日月潭》 知识点精析
- 《葡萄沟》趣闻故事
- 《葡萄沟》教案讲义5
- 《难忘的泼水节》 重难点分析
- 《日月潭》 整体阅读感知
- 《难忘的泼水节》 教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