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全新的建构:基于课程群的担当德育活动

全新的建构:基于课程群的担当德育活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6

全新的建构:基于课程群的担当德育活动

时下高中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其中校本课程更是一大亮点,如何将现有德育活动课程化成为一个新话题。笔者所在学校以“敢担当、有智慧、能做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其中“敢担当”成为最有特色的思想品质。“敢担当”,即学会负责,具有团队领导能力,具有使命感与正义感,具有家国情怀。

为此,笔者全新建构了以“担当”为主线的模块课程群,设定:唤醒担当、实践担当、内化担当等三个层次与发展过程,而每一个层次都在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及专题教育中得以实现。

一、“担当德育”模块课程群内容

二、“担当德育”模块课程实施

(一)指向“唤醒”的“担当”德育课程实施

指向“唤醒”的“担当”德育课程主要设定在高一年级,根据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担当德育专题教育内容的不同,这类课程具体实施也是有细微不同的。但总体上,“唤醒担当”的实施途径可概括为:创设同感同知氛围――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追问学生价值取向。根据我校校情,笔者归纳出“唤醒”担当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唤醒”方式一:人文感召――品读国学文籍,对话古今担当

这一种方式主要是学生在品读《论语选读》《鲁迅今读》等国学文籍时,在人文的魅力感召下,挖掘古今担当,对现实生活提供价值取向。

2、“唤醒”方式二:校情感化――参与新生融合,探寻校史担当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刚进入高中,对校园充满好奇,在军训、国旗下讲话、校史馆参观、学生干部技能培训等校本课程学习下,逐渐融合到新校园,并探寻瑞中校史中的担当典故。

3、“唤醒”方式三:社团感知――体验社团文化,展现青春担当

这种方式主要是学生在高一阶段参与各种社团活动,提升自身素质与技能,在与同伴不断相互学习与交流中,展现独特的青春担当魅力。

(二)指向“实践”的“担当”德育课程实施

指向“实践”的“担当”德育课程主要设定在高二年级,实施途径可概括为:理论学习,明确担当价值所在――能力储备,明确担当要素所在――模拟实践,体会担当困难所在――社会实践,领悟担当意义所在。

1、“实践”方式一:融合课堂内外知识,践言担当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环境保护》等国家课程时,理论联系实践,用自己的言语表达担当的决心与计划。

2、“实践”方式二:探究乡土社情文化,践历担当

这种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在《民国史料研读》《走近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调查与问题探究》《对话瑞安先贤》等校本课程学习中,探究本土担当文化,在实践中经历担当。

3、“实践”方式三:承担社会公益活动,践行担当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在《校园服务之志愿者活动》《校园服务之值周班活动》等校本课程以及在“团学志愿・奉献担当”专题教育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公益行动中激发学生甘担任务,体验担当。

(三)指向“内化”的“担当”德育课程实施

指向“内化”的“担当”德育课程主要设定在高三年级,本模块的实施主要是培养学生善于用“担当”提升自己的思想,敢于将“担当”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实施途径没有呆板的模式,但大致上可以分为“学习――反思――参与――反思――内化”等五个环节。

1、“内化”方式一:探究时政史料,思辨社会担当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心灵的对话――认识西方哲学家》等课程学习中,探究时事政治和历史人物,用自己的思辨能力探究担当。

2、“内化”方式二:规划职业生涯,思虑人生担当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我的未来我做主――高中生涯规划》《律师启蒙班》等课程学习,结合“红色信仰・人生担当”专题教育,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下,以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

3、“内化”方式三:成就星级模范,思省卓越担当

这种方式是指学生通过《星级团员评比》等课程,在“星级模范・卓越担当”专题教育中,树立星级模范意识,以优秀同学作为榜样,时刻反省自己,醒悟担当,将担当真正作为自己内心的追求。

三、“担当德育”模块课程评价

(一)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担当德育”课程注重学生活动参与,并在活动中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对学生日常德育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发展性评价,由此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与担当精神,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二)注重学生能力、情感成长收获的体验

从心理学方面看,应由知(道德认知)、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四要素组成,四者不可缺一。同时,这种评价要注重学生能力、情感成长收获的体验,我们基于课程具体目标:知识、技能、情感而设计了独特的课程评价体系,其中,既有定性的评价,也有定量的考核。

(三)“综合素质报告单”的闪亮登场

以报告单的形式,着重展现学生三年的“担当”教育历程,极少涉及成绩,更多注重过程,在毕业典礼上以礼物赠送的形式与毕业证书一起发给学生,为高中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以上的德育课程建构下,我们通过搭建平台,细化活动,优化方式,由点到线到面到体,创造性地做到了德育活动的序列化、课程化。“一石激起千层浪”,独特的德育培养模式引发了对深化课改的思考,“牵一发动全身”,带动学生、教师、学校共生共荣,促进了学生的深入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春天
第一次炒菜
种树比赛
快乐的星期天
我的妈妈
快乐的一天
清明节
我家的小狗
快乐的一天
花园美景
雨后的春天
快乐的一天
快乐的一天
续编《小山羊和小灰兔》
探讨晚清到民国初期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产生的影响
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浅析中国舞蹈行业创新发展模式
怎样练习音阶和练习曲
浅论社会音乐生产结构中音乐职业与媒介的互动关系
浅析舞蹈音乐结构和舞蹈表演关系研究
试论美声唱法男高音整体歌唱训练技巧
浅谈关于高校非音乐专业合唱课程设计的新探讨
探析本土音乐走进高师公共艺术课程的思考
浅析从流行音乐进课堂入手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
爵士乐在我国通俗歌曲中的运用
浅议中学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制
试论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浅议音乐实践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试论高中音乐老师如何适应教育课改的形势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二
《数星星的孩子》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四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之三
《恐龙的灭绝》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
《阿德的梦》
《恐龙的灭绝》第一课时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三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六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快乐的节日》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之二
《爱迪生救妈妈》
《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