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教师课堂的“跟进”策略
【摘 要】提高课堂效果是老师的共同心愿,方法各种各样。“跟进”教学是符合“教”与“学”的有效做法,能够激活和培养学生的潜在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通过跟问题、跟情绪、跟思路,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拓展学生思路,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技能;培养;跟进;绩效
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调查发现,企业在选择用人时首选标准是“综合能力”,其次是“潜能”。这就要求一个应聘者不仅要具备专项操作技能,更要注重学习与拓展能力。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要求“能适应于未来”,不能主动去思考的学生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自我价值在实现过程中很容易会有失落感。这就需要我们职业教育在专业教学与技能训练中,应当采用一些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及时“跟进”的教学策略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较好的帮助。
一、跟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电工课《多股铜芯导线的对接》技能训练项目中,教师制作了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中做法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多芯铜导线的对接练习,在做练习之前,我们来看最近网络上相关的一段报道:江西一男子被马路脱落高压线“电焦”身亡。
看完视频报道,大家议论纷纷,对由于导线连接强度差,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感到吃惊!
师:及时对报道进行分析,告诫同学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完成工作,不得在工作中疏忽大意,对他人造成伤害。同时让各小组讨论一下如何将两根多芯导线牢固地对接起来?
小组一:有同学拿着导线在比划,尝试性的在做。
小组二:在讨论,有同学在翻书,有同学拿着导线在比划。
小组三:做的比较快,已经拿出了几个方案,在研究哪个更好。
师:在观察各组同学的讨论情况后,请各组派2名代表采用“拽”的方式演示连接效果。
通过每组同学在前排的使劲“拽”来验证导线的可靠连接程度。
师:大家彼此了解了各组的情况,下面请相互提问。
师:大家的提问都很有道理,那么我们怎么解决呢?现在跟着老师的正确操作来学习。
此做法体现了真正的“跟问题”,“跟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摸清。掌握了情况,教学的重点自然也就很明确,教学和引导才能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成效才能提高。通过案列的现场教育,同学们明白了工作中的疏忽大意或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对他人会产生伤害。老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重点步骤进行强调,则学生对练习的理解就一定会更准确、更熟练,明白掌握技能的重要性,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跟情绪,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老师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可是,我们发现老师的“帮助”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学生也没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为什么呢?“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与学生必须有一个很好的“连接”,教师的导必须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要先“跟进”学生的情绪状态和思维惯性,在了解学生思维方式和真实想法的情况下对症下药进行引导,避免出现“你问你的,我讲我的”的现象。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导学关系,教师的“导”才能对学生发挥作用,帮助学生开启属于自己的智慧之门。
电工技能的学习,应该是有趣的。一个小小的电路竟然能实现那么强大的功能,但它变化也是多端的,电路的故障分析常常会比设计安装电路难,会排除故障比电路接线更难,同学之间的相互设置故障比查找电路故障难上加难,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会很自然的产生抗拒和排斥心理。一旦分析不出来就会显得很急躁,有的甚至会发脾气,摔工具,拆掉电路重新连接,作为教师及时“跟进”学生情绪,给学生一个情绪缓冲,引导学生自己理清思路,分析问题,老师认真听取,并适时指导,点出关键处,会比老师直接帮助解决问题更有效,也能更深入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三、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专业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法,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往外散发思考的方向,得到的解决方法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解决方法,人在这种思维中,可以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以上例电动机不转为例,引导学生思考。
师:就刚才同学接的电动机电路不转,大家帮助一起分析原因,先听听听该同学的描述。
生:在操作启动按钮以后,电动机没有任何反应
生一:没有电
师:别的同学在通电试验中有电,电源没有问题。
生二:保险坏了,保险没有装
师:组织学生查看熔断器的色标显示,或利用万用表检查熔断器好坏
生三:启动按钮没有接通
师:在断电情况下,利用万用表电阻档在接通启动按钮状态下测量是否导通,或利用试电笔检测启动按钮输出点电压状态。
生四:接触器线圈坏了,或者没有接好线头
师:利用万用表在停电状态下,测量接触器线圈电阻,或者在通电状态下利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位测量线圈两端的电压。
生五:热继电器的常开常闭点搞反了,接错了。
从这样的互动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没有直接推动“你去想”,学生却停不下思考的“脚步”,主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跟进”,问题本身没有太多的限制,学生可回答的角度很多。通过“跟进”,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训练,获得了成就感,学生的参与性也大大增加了,教学效果自然提高。
我们经常说学生上课时注意力要跟着老师转,其实关键在于老师有没有“跟进”学生,主动引导学生。教师是否清楚学生的基础、状态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跟进”是一种有效的做法,有利于激活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跟问题、跟情绪、跟思路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主体性与主导性三者的有机结合。“跟进”是肯定、“跟进”是激励、“跟进”更是一股力量,在“跟进”的过程中能加深师生间的感情,让我们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己潜能,适应企业需求,走出一片新天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A Trip一次旅行
- The stars
- My bedroom(我的卧室 )
- My father(我的爸爸)
- summer vacation
- I love Spring Festival(我爱春节)
- My English teacher
- My Mother
- 我的老师(My Teacher)
- A letter to my pen pal
- My sky
- my best friend
- 春节放鞭炮
- 年级英语作文 旅游 Traveling
- My favourite person
- 日式庭园的艺术风格
- 公路干道防护绿地规划
- 园林绿化工程监理的六要素
- 河北:新民居规划尚须进一步改善
- 小游园规划设计要点
- 水生植物在生态居住区的应用
- 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建设及园林应用
- 庭园造景与设计理念
- 月季在园林中的应用
- 城市需要文化品格
- 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 住宅景观设计:住宅园林景观不能刻意求“美
- 竹子在景观园林中的设计与应用
- 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
-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
-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一
- 《小英雄雨来》重点字词梳理
-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二
- 《小英雄雨来》重点字词意思
- 《小英雄雨来》老师语录
- 《小英雄雨来》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夜莺的歌声》趣闻故事
- 《夜莺的歌声》相关知识
- 《夜莺的歌声》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小英雄雨来》重点问题探究
- 《夜莺的歌声》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夜莺的歌声》重点问题探究
- 《夜莺的歌声》美文欣赏 鸡毛信的故事
- 《夜莺的歌声》美文欣赏 秋天•秋天
- 《小英雄雨来》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