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浅论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兴起的现实条件
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是指政府在作出决策过程中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考虑并合理采纳其有益部分,使决策最大限度地符合公共利益,促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的方式多样化,涉及的领域广泛化,参与的程度深入化。本文正是着眼于此,试图探析其背后兴起的现实条件,以期对行政决策公众参与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为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创造了政治条件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升了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主体性地位
行政决策公众参与越发尊重公众的意思表达,凸显公众参与的价值,顾及公众利益需求,发挥公众在决策中的创造性,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从改革这几十年来看,在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公众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在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决策机关与公众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这种模式下,治理被简化为决策者对人和事的单向管理,决策者对公众的政策偏好甚至需求进行塑造,公众独立的需求和政策偏好则缺乏有效的政策输入途径。”②公众基本上无法参与到行政决策的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实行。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主体的独立、自由、平等、竞争为特征的经济形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公众人格权利上的解放,个体经济的独立使得人们可以自由地参与市场的竞争,可以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获得个人财富以及为社会创造财富。他们有权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不为其他主体所强迫,只存在主体间的自由与合意。这种自主性地位的提升,使得公众在行政决策的过程中对行政机关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回应,他们希望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行政决策中来,要求决策更多地体现自己的偏好。
三、法治的发展为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提供了平等、公开的法治理念
平等、公开和正当程序是法治的基本要素,也是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基本要求。(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对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整个公众参与制度的基石”。③行政决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运行有赖相关公民的积极参与,而参与到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只有处于与行政机关平等的法律地位,才能构建起双方的信任,这也是双方能够沟通的前提。“沟通是现代社会消除冲突的一种平衡和补救机制”,④行政机关在决策过程中与公众对于矛盾进行意见的交换、商洽和协调,能够有效化解冲突,双方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在此情形下,行政机关既能够保存其社会治理的权威性又能获得决策的正当性。而公众也能够在不破坏社会秩序和非和平的手段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要求。这种平等沟通的结果将会带来行政决策机关和公众的进一步协商和合作,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二)、政府信息公开一方面意味着行政机关将相关的行政信息公之于众,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它们需要公众对行政行为(决策)作出恰当的反应――我们不能认为政府公开信息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告知。更何况,“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行政机关应把自己“暴露”于公众的目光下,让公众了解其决策的过程,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质疑,2007年国务院专门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和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让公众有机会参与政府活动中来,以更好的保障公众的参与权。
行政决策领域是公众参与行政实践十分广泛的领域,公众参与渗透于城市规划、政府财政预算、公共产品和服务定价等行政决策过程,为决策的民主科学化起了巨大作用。当然,有果必有因,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兴起有其现实条件,这些现实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公众参与在决策中更加广泛深入也就顺理成章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远方小学生的封信
- 我喜欢的一首诗(3)
- 给希望小学学生的一封信
- 一件艺术品
- 给四川小朋友的一封信
-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 给西部小朋友的一封信
-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 我喜欢的一幅画
- 给四川地震灾区朋友们的一封信
- 给汶川小朋友们的一封信
- 我喜欢的一幅画
-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 给远方的小学生的一封信1
- 我喜欢的一幅画3
-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冬期施工
- 怎么做好钢筋翻样
- 建筑节能保温工程
- 土建技术员试用期满转正申请书
- 土建预算员岗位职责
- 土建工程师转正申请书
- 建筑公司转正申请书
- 技术员工作转正申请
- 技术员转正工作小结
- 电工转正申请书
- 工程部人员转正申请报告
- 高层建筑施工
- 建筑施工员转正申请书
-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
- 季节性施工
- 《美丽的小路》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美丽的小路》重点问题探究
- 《美丽的小路》整体阅读感知
- 《美丽的小路》考点练兵:积累篇
- 《美丽的小路》教学难点
- 《美丽的小路》教学重点
- 《小海蟹》
-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美丽的小路》教学目标
- 《美丽的小路》范文习作:争当环保小尖兵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
-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美丽的小路》写作指导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二
- 《美丽的小路》训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