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一大波孤独来袭,快穿好防弹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留下了孤独的痕迹,从成年人到学生,甚至是在小孩落寞的表情和孤单的背影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一股深深的孤独感。当你越来越习惯把头埋进深深的臂弯里,或是躲在人群中越来越少说话,又或者别人的光芒让你越来越不愿睁开眼时,莫慌张,其实你只是感到孤独了。孤独感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种心理,未必来势汹汹,却如一种“慢性病”一般,让我们敏感的心在一个封闭的黑洞里越坠越深,和光明越离越远。毋庸置疑,生活是耐人寻味的,我们有太多可以孤独的理由。然而,孤独并不一定只有痛苦,它一样可以让人觉得幸福,这关键在于你怎样去看待它。
★EQ CARD
孤独,并不是单纯的独自生活,也不意味着就是独来独往。一个人独处,可能并不感到孤独,而置身于大庭广众之中,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产生。孤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人所提及,它是一种主观上的社交孤立状态,伴有个人知觉到自己与他人隔离或缺乏接触而产生的不被接纳的痛苦体验,孤独感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的孤伶苦闷的情感。孤独是一种不愉快的,令人痛苦的主观体验或心理感受。一般而言,短暂的或偶然的孤独不会造成心理行为紊乱,但长期或严重的孤独可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孤独感还会增加与他人和社会的隔膜与疏离,而隔膜与疏离又会强化人的孤独感,久而久之势必导致疏离的个体失常。大多数人都体验过孤独的痛苦。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孤独感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据心理学家估计,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富有,这种对孤独感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注将继续增长。
孤独来扰,轻松应对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体验过孤独感。常见的孤独现象有自卑型孤独、敏感型孤独,以及骄傲型孤独。有孤独感并不可怕,但是这种心理得不到恰当的疏导或解脱而发展成习惯,就会变得性情孤僻古怪,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会变成孤独症,这就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了。
★自卑型孤独
典型案例:
小云性格十分内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就给她订了许多规矩:放学后必须立刻回家;不准吃小吃摊的“垃圾食品”;不允许异性往家里打电话;甚至,还禁止她频繁换衣服……因为这一系列的规矩,她渐渐开始谨小慎微地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她开始变得孤僻,没有朋友,也没有爱好,能够陪伴她的就只有书本。
从小学到初二,她的成绩一直排在全班前五,但在初三时由于各种原因调换了班主任,她和新的班主任在一次事件中发生了冲突,从此以后她的学习一落千丈。在中考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她进入了高中。在新的环境中,她变得更自卑。同学们能够将学习和发展个人爱好相结合,不但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能在闲暇时一起去完成很多她想都不敢去想的活动。小云觉得,他们的爱好那么多,知识面又宽,她很想融入到群体里,可是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她根本就插不进去嘴,因此她感到自己像个傻子一样,甚至,她常常觉得自己无法开口说话,看到老师也觉得无话可说,有问题也不敢去问。当同学们凑在一起高谈阔论的时候,她总是躲在一边,在她看来,她似乎根本不属于这个集体。
叶薇“急”诊室:
小云的问题是极具普遍性的。如果你细心留意,你会发现,小云的自我觉察能力是很强的,她能够感觉到自己与集体氛围的不和谐,她知道自己害怕和老师交流,也希望能够改变自己,以便融入集体。同时,她能够带着欣赏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人与事,这本身就是走入集体的第一步。也许小云在许多方面不如其他同学,但她从书本中获取的间接经验并不少,如果能够在激发自己的思维的基础上,将自己已经拥有的学识在适当的场合展示给同学,同时虚心听老师和同学的见解,用不了多少时间小云就会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距离并不很远,毕竟他们都年轻,彼此间还会有许多的共同语言。
自卑型孤独者总感觉自不如人,所以不愿跟人接触。不妨试着与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不要在感到孤独时才想起朋友,而要有意识地经常与好友保持联系。这样的密友无需太多,三到五个就好。孤独的最大敌人是新事物,多通过朋友去认识新朋友,主动接近别人,给自己的生活增添新元素。但一定要记住,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多为别人考虑。
★敏感型孤独
典型案例:
丁戈:从小父母在生活上很宠我,基本上,我要什么,他们都不会拒绝。但是我的性格始终不稳定,有时活泼,有时又不怎么爱说话,慢慢形成了古怪的个性。也正是因为这种古怪个性,我到现在都没有朋友。有时候,我觉得我虚荣心太强,心里过于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和评价。我的潜意识里总是希望让所有人都只看到我的好。而实际上,我根本不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事该做,我不会与人正常的交往,生活能力又差,很多事我都无法处理。这种古怪的个性一直延续到了我上复读班。到了复读班之后,我的心态变得更糟了,感觉自己的那些缺点已经完全暴露在外,所以越来越害怕跟同学相处,见了老师也躲着走。
我的古怪不光是对同学和老师,同时,我在家里也是个形只影单的“怪物”,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就发脾气,很容易顶撞父母。有一段时间,我也交过一两个朋友,可事实上,没有朋友也只是孤独,可当我交了朋友之后,我又总是在为朋友的脸色或是言语等细节而猜疑和不安。于是,我变得越来越开不起玩笑。现在的我总是胆怯,不敢做自己,甚至很害怕受到孤立。
叶薇“急”诊室:
从丁戈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青少年时期,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如果不被理解和需要,他们便开始封锁自己的内心,造成孤独感的演变。敏感型孤独者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正因为这样,他们会将自己隐藏起来。其实,如果别人以异样的眼光盯着你时,你不必局促不安,也不必神情窘迫,唯一的办法是用你的眼波接住对方的眼波,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自己就是自己,可以自如地生活在千万双眼睛织成的人生网格里。过于敏感多疑的人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消极期待。由于对自己有消极期待,在别人没有说话之前,就已经“肯定”了别人的任何议论都是针对自己的缺点。还没听到别人的话,就已经“猜测”别人话语的消极成分。这样,不是别人为难自己,而是自己为难自己。因此,需要学会给自己建立一个积极的形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生活因挫折更精彩
- 春风
- 做好事
- 小麻雀
- 难忘的一件事
- 钢琴伴我成长
- 美丽的月亮
- 观猴
- 春天来了
- 秋游
- 我的好爸爸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我是环保小卫士
- 我身边的"活雷锋"
- 比赛
- 英语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法的课堂活动设计
- 高职《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特色研究
- 运用学案教学,优化数学课堂
- 中澳教师专业标准比较
- 论如何在机械数控模具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任务参与型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 多个角度教学,培养地理思维
- 基于学生问题思维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艺术魅力
-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高中生物教学
- 高中生思想教育现状及策略
- 基于合作性教学理念的大学篮球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 基于能力本位的美发与形象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构想
-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口语交际·习作一好教案教学设计
- 五上回顾·拓展一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一教案三教学反思
- 052回顾·拓展一教案二教学反思
- 052回顾·拓展一教案一教学反思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一教材简析教学反思
-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范文:记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 口语交际一 A习作 (习作分散在中的教学)
-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范文:开卷一定有益吗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卷教学反思
-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范文:我与书的故事
- 口语交际一 习作一教案精品推荐A
- 作文:我爱读书
- 口语交际一 《走遍天下( )为侣》作后评点与赏析(一课时)
- 回顾拓展一-教案精品1